明代 :夏良胜
四尺孤坟未告成,奇观百样一时生。祖宗合散枝连干,朝揖分明雨后晴。
甲位文峰惊崒嵂,离宫天马自纵横。王维若染无声妙,可是山灵更有情。
看看数尽今年历漫说明年差可立从头检点一年愁焚香告天在今夕
年从此夜尽,年从此夜来。天日各有度,会合应无媒。
烛销商妇泪,杯覆王孙哀。逐贫不饿死,驱厉徒生猜。
揽镜羞蓬鬓,壮士胡为哉。
春雨散衙后用杜公韵写怀三首 其三
何处开怀抱,天涯问讯人。懒成长似癖,酒薄也添春。
只拚心中苦,相看竹上青。应门无客报,头秃不须巾。
又和忆西湖十绝
低枝花蘸水流香,未信游人苦日长。见说西湖好风景,山川别是一温凉。
宿公馆与舜俞年兄夜话
分宴江头春几度,巡檐笑语此宵中。万家烟火旧城郭,百里风光今异同。
暝隔短墙索花品,月移当径问诗筒。明朝别有桥山赋,残角声悲接晓钟。
太学生潘子春归寿其母谒予请颂为之赋采衣三章俾归以庆焉 其二
采衣尨兮,归子舞于堂兮。母兮母兮,寿且康兮。进子觞兮,子之乐也狂兮。
北行泊昶口
船到昶溪溪上泊,夔夔故老送新茶。却将往迹闲敲博,谁是当年十万家。
别金溪
我家去君百里程,忆昔相别今几春。去年幸接同采好,不知俱是离乡人。
君今欲归归便得,北堂健母儿循循。我欲随君恨无翼,愿作江边飞渡云。
过康山忠臣祠
曾于此处夹龙飞,血溅孤冈迹未知。反火威灵孤后著,得糠符谶炳先几。
函尸僭伪来何暮,破胆腥膻遁恐迟。真主默交天地相,元功犹自说刘基。
醉中斗谑联句
吟尖方滑溜,醉眼欲摩挲。总为高情遣,其如逸兴何。
儒风便脱落,僧话转多罗。且莫嘲同异,孔门有四科。
吊刘谏议二首 其一
古木青回半夜飔,为添孤愤泣忠词。事君正始非时样,落第于今薄主司。
汗竹已刊身后史,谏垣如见镜中丝。燕山秀异多灵物,窦氏诸郎几建祠。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八
招隐山头第四泉,坐来深汲见奫然。主人一挽天河力,引到方壶已十年。
郊行陪祀十首 其六
不问燕山桂,那知玉井泉。稚儿方缊草,老妇未衣绵。
夜梦追三窟,朝餐费万钱。提兵须几镇,何独向西川。
问白鹿洞
贫儒不用买山钱,到处开堂坐煖毡。白鹿效灵名古洞,紫阳卫道辟閒田。
一湖水面真无恙,五老峰头尚有镌。末学虚怀遭雨恶,瓣香遥奠愧崇贤。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二
忆弟郢船棹更疾,送兄冀马行偏迟。异乡同气重留恋,一日万里分路岐。
刀圭吐纳还自爱,平生温饱恒观颐。粗布大被及蚤制,频频为卜归来期。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六
短草蒙茸花半菲,开门徙倚对春晖。野人不解主翁意,谷口年年恨未归。
春郊杂咏七首 其三
袍笏瞻天近,衙筹坐日移。偶随安石屐,忘却习家池。
野店当垆媪,长途弛担儿。淡烟桃杏坞,春色有人知。
郊行五首 其五
才见游人著葛巾,一场好景一番新。卖花声过街头急,忙杀洛阳桥上春。
题改庵 其二
不把闲身绾半通,孔颜都在此腔中。小庵移傍灵峰下,要使荆公避远锋。
春郊杂咏七首 其七
春睡苦不熟,何事来相关。浅莎没深渚,白鸟飞青山。
典绂桑麻主,扶犁虎豹间。无家酿新酒,社日乐风悭。
春郊杂兴五首 其五
孤村寻窦氏,古庙拜刘生。风节乾坤老,流光草木荣。
感时思警策,屯难厌浮名。俯伏山陵下,卑陈犬马情。
夏良胜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189篇诗文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
望雨联句
和孔殷邦宪麻姑胜游二首 其二
坐亭有感与友清话二首 其二
过范光湖遇变自慰
当祀遇雨有感
又和忆西湖十绝 其四
宿中方寺三首 其二
送子重侍巽斋先生南还 其二
郊行陪祀十首 其三
见庐山有怀邵二泉先生三首 其三
郊行陪祀十首 其八
送泉斋先生归省二首 其二
乐府二首题曾时进双挽卷 其一
闻东征得捷
和荅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十七
郊行陪祀十首 其十
春雨散衙后用杜公韵写怀三首 其一
郊行陪祀十首 其一
对月书怀
又和忆西湖十绝 其五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七
敬和堂尊洪先生西征二首 其一
坐亭有感与友清话二首 其一
和荅崇道写怀二十咏 其十
吊忠行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四
门将军词
春郊杂兴五首 其四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 其一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二十
挽春二首 其二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九
次谢家埠用前韵 其一
挽陶郡幕廷佐
赠傅生宗会归南城
午日观舟
太学生潘子春归寿其母谒予请颂为之赋采衣三章俾归以庆焉 其一
晓行联句
春郊杂兴五首 其二
初寒二首 其一
东山营先人兆十咏 其八
和荅云山塔寺小憩 其一
惜别家兄十二咏 其七
寿周天德母七十
春郊杂咏七首 其五
和孔殷邦宪麻姑胜游二首 其一
过梓山寺联句
雨中闲叙荅和崇道二首 其一
题闽蜀抡材卷为司训王廷表作
郊行陪祀十首 其二
宿中方寺三首 其一
咏十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二
送王廷表内补分得细字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