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前韵 其四

又前韵 其四

宋代 项安世

庭前黄耳卧花栏,瘦胁长腰骏尾团。壁上朱弓双鹊面,寂寥终日两相看。

诗人项安世的古诗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

宋代 项安世

万仞峥嵘赤手攀,但能进步莫尤竿。
一生便作苦吟去,万事何如得句欢。
鼓气易蓑怜我退,市声方午似君难。
丈夫不用分畦畛,臭味从今蕙与兰。

送右史纳官还乡

宋代 项安世

去国无庸似叶轻,丈夫故忍此收名。
迟迟自罄故心力,恋恋犹贪主圣明。
正尔钓丝江上去,依然羽扇箧中情。
平生讵作求田学,要与君王佐治平。

送周明叔人陈运使东归得字

宋代 项安世

无分向师父,有谁知我能。
只看他日说,谩道此时曾。
酒莫从人强,身须更上层。
明朝双鬓发,那更绿鬅鬙。

留别南湖二首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老夫梦识南湖路,水槛山堂处处通。若有新篇无告诉,不妨题写寄江东。

次韵答荆南王君行见寄七首 其三

宋代 项安世

我来不饮粤山酒,三百五十九日斋。先生付我一大事,正恐乘醉著青鞋。

次韵孙佥判试院中秋咏月三绝

宋代 项安世

挥毫可但佐摛文,照破平生种种尘。
一点清明如古镜,八方圆转似车轮。

省中桥亭即事

宋代 项安世

虚阁跨芳沼,阴溪生绿苔。雨晴梅子长,春过芍花开。

坐久谈微纵,情深首重回。最怜清荫里,时有细香来。

阻风岳州回寄曹汉阳

宋代 项安世

病里牵船去赵沱,醉中题字寄曹皤。卧听别语心难遣,起看家山路不多。

晴日上江卿大好,北风吹浪汝云何。早知七日桃花峡,且可千钟竹叶波。

四伯父生日

宋代 项安世

三月三日天气新,半亭饮散鸡呼晨。
酴醾影里饮月姊,翼轸星中占老人。
千二百岁广成寿,六十四日东皇春。
请诵古人诗一句,五枝芳桂一枝椿。

南康军寓居

宋代 项安世

舣岸逢重九,全家上浅山。儿童争险步,城郭有跻攀。

采菊迷前路,开樽对近湾。年时吹帽处,不见雁书还。

送许状元赴召

宋代 项安世

十年门巷断经过,读易吟诗长薛萝。
始向新春歌伐木,忽逢佳士赴卷阿。
面如吕叟精神王,身似章公贵气多。
既出不应犹为我,未知贤者意如何。

送胡黎州

宋代 项安世

江南客子赋西征,冬月川江似砥平。
山遣雪来迎小队,人将春去到边城。
邛峡阪曲臣车直,大渡河深帝斧明。
都获归时身未老,万年觞畔佩环声。

寿母生朝

宋代 项安世

油可会散恰盈旬,春水痕生又浃辰。
堂上画图星欲动,夜来银烛火犹新。
江汀花草香风满,儿女孙曾乐事频。
海燕长随生日到,是渠三岛十洲人。

寄湖北张总领六绝句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故人天上厌晨趋,走向人间看五湖。已煮太湖东畔海,更飞青草北边刍。

五月七日乞池州添倅得请

宋代 项安世

群玉峰前罢校书,九华山下试题舆。
三年饱共铅黄语,一日去从朱墨居。
秋浦谪仙临赋后,齐山小杜醉吟馀。
薄才渐愧风流地,茧纸新抄雪不如。

次韵叙李提刑往临先正治所并所闻先正论桃源事二首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畴昔拜臞仙,桃源问果然。洞非人世外,花在此心边。

寂寂蒸霞地,沉沉浴日天。南阳刘子骥,独泛问津船。

又次韵吴少保游雄楚楼及渚宫

宋代 项安世

红旗绣额上城头,菱叶荷花下小舟。
遵渚夷犹荡佳月,倚天突兀对高秋。
坡公句里东南水,杜老诗中西北楼。
点化山川一刀匕,风流从此说吾州。

寿邱安抚二首

宋代 项安世

当年诏使再来时,物色依人喜可知。
萱麝半黄宜寿母,箨龙新绿见孙枝。
清香画戟沈沈处,永日薰风细细吹。
阁上南山青不尽,一杯相属寿无期。

东屯分韵得大字

宋代 项安世

诗翁骨成尘,巴子地如芥。驱车藤刺乱,跋马山石隘。

景因名自佳,物以人故大。客来不一到,百岁负清债。

遂令东屯游,永作一生快。君看黄冈头,屋破古井坏。

恃有东坡翁,过者不敢拜。谅知万物灵,山水蒙芘赖。

男儿勿自贬,著意尘土外。

善谑驿淳于髠墓上有木斜出

宋代 项安世

辟强老去重堪嗟,千里堂堂表海涯。
取士但能笼自鹄,谏王安用学蚔{上圭右龟}。
祗言鲁国贤无补,岂识齐卿实未加。
不见只今坟上木,多年老干尚倾斜。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0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