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月旦上冢诗 其一

十月旦上冢诗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当时飞鞚得金堤,掣电惊风过马蹄。今日笋舆摇醉帽,城东一日到城西。

诗人项安世的古诗

再次前韵唁南湖放莺燕

宋代 项安世

谁向南湖赋白头,西风团扇有新愁。
归巢海燕团多日,出谷暖莺何处游。
文杏梁边泥尚湿,绿杨堤畔水长流。
有情莫扫园中路,舞影歌尘处处留。

送都大茶马入觐八绝句 其二

宋代 项安世

使者东南甲第开,日边云气近蓬莱。要令二□知名字,故遣穷边万里回。

赠刘正将

宋代 项安世

柳亭门户劣三间,诗伯封疆自一寰。
批判秋风勾夜月,抨弹淮水荐钟山。

雪中得两联不能成篇

宋代 项安世

海峤风高云散卤,塞垣寒极地生硝。雨花满坐来天女,宝唾乘空下阿娇。

越昌谣

宋代 项安世

夜系扁舟鹦鹉边,洲边人语更堪怜。烟煨影里招魂魄,瓦砾堆中立市廛。

明府到时惟赤地,吾侪今日见青天。子孙孙子恩难报,愿太夫人寿八千。

又代作

宋代 项安世

风收十四叶尧蓂,云捧三千岁寿星。
人讶绣鸾淹彩翼,天教纹鶒效殊灵。
中书将相无穷考,上古春秋不计龄。
长见烛花香帕畔,小桃红嫩柳新青。

江州陈待制送酒

宋代 项安世

谁谓渊明远,我住栗里源。亦有好事人,送酒黄花前。

举酒对南湖,见之心悠然。相逢各无心,后世自称贤。

阻风岳州回寄曹汉阳

宋代 项安世

病里牵船去赵沱,醉中题字寄曹皤。卧听别语心难遣,起看家山路不多。

晴日上江卿大好,北风吹浪汝云何。早知七日桃花峡,且可千钟竹叶波。

曾著作之父文恩判院挽诗

宋代 项安世

后有儿如许,前瞻祖自然。
诗书三世验,乡党一辞贤。
遂失升堂愿,徒供相柩篇。
吾衰真久矣,祗此亦关天。

二月十七日辞郢州值襄阳人至

宋代 项安世

谩说离家已半年,春风吹草绿如烟。马军恰与征人会,此出那知不系天。

重五听谈昨梦

宋代 项安世

节里听儿辈,杯行话日期。
别来三剥粽,忆著四颁衣。
久病忘前后,斯言果是非。
只疑清夜梦,曾到九门归。

十月旦上冢诗 其一

宋代 项安世

当时飞鞚得金堤,掣电惊风过马蹄。今日笋舆摇醉帽,城东一日到城西。

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 其四

宋代 项安世

凄凉怕折腰,彼盖村夫子。谁能九层台,不用累土起。

旌旗野色中,钲鼓霜风里。古来丈夫事,勿叹百僚底。

四伯父生日

宋代 项安世

三月三日天气新,半亭饮散鸡呼晨。
酴醾影里饮月姊,翼轸星中占老人。
千二百岁广成寿,六十四日东皇春。
请诵古人诗一句,五枝芳桂一枝椿。

寿王尚书二首

宋代 项安世

去年曾赋泰山高,祗识君侯一味豪。
稍稍近能君雾豹,堂堂元不挂秋毫。
直将空洞容君辈,从使参军似马曹。
此世此途荆棘久,借公馀勇为除薅。

张晋用晦自西和州来归

宋代 项安世

江海张公亦壮哉,雪蛆生处守边来。
绵裘六月冰如铁,土焙三更冷似灰。
栈踏曾云归蜀道,船欺急淖下瞿堆。
沙头病士眠初熟,又见征人万里回。

寿王尚书二首 其二

宋代 项安世

去年曾赋泰山高,祇识君侯一味豪。稍稍近能君雾豹,堂堂元不挂秋毫。

直将空洞容君辈,从使参军似马曹。此世此途荆棘久,借公馀勇为除薅。

涉汉至隆中有感

宋代 项安世

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
春深风日老,雨后桑掌长。
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
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
溪头浣纱女,十五自来住。
我来三月暮,甚作三浙想。
爱此重踌躇,凄然复怅惘。
边头兵未动,农事日以广。
只今烽火地,开辟无旷壤。
缅思生人情,本自乐安养。
每遭我辈误,遂使汝曹枉。
承平未灾变,北地极丰穰。
中间一丧乱,杀戮同草莽。
赤子亦何如,沦胥受漂荡。
缙绅欲辞罪,世道终安放。
歌罢叫葛公,英灵歘来享。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师□侍郎韵为荆师范

宋代 项安世

三曲渔人献寿茶,新翻衢样织茶花。
白雨纷纷下江海,翠浪滚滚开龙蛇。

忆田间事

宋代 项安世

小盖行障日,枯筇立倚风。
入田催种稻,行圃看浇葱。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0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