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风入松 途中遇雪

风入松 途中遇雪

明代 杨慎

梦回灯烬旅衾单。鸡唱五更寒。一夜里、雪花飞遍,晓来时、千里漫漫。

野色遥连玉树,清光炯映银鞍。行人休道路歧难。

酒盏自须宽。一种风流堪画处,溪桥两两渔竿。楼上笛声吹起,天涯梅蕊飘残。

诗人杨慎的古诗

酒泉子 其一 雨中凉甚独酌

明代 杨慎

为喜新凉入酒杯。自斟自劝自徘徊。暑才溽处云先合,诗欲成时雨早催。

吟草阁,赴兰台。江山金碧画图开。天教一片滇南景,逐我多情万里来。

读余懋昭游青城山诗因寄并韩飞霞

明代 杨慎

白沙一百八渡,青城三十六峰。樽酒此时相忆,烟霞何日重逢。

鸟吊山

明代 杨慎

鸟吊山头鸟道微,梧叶陨黄青蕧稀。九苞文彩谁得见,千古画图知是非。

夜郎曲 其二

明代 杨慎

夜郎溪槃木,阴中半景西。渔舟投树宿,水鸟逗花啼。

园池春晚图

明代 杨慎

方塘含广漪,名园饶杂英。花虫丰茸戏,水鸟间关鸣。

江干行答禺山

明代 杨慎

吴娃江干采芙蓉,陈王洛浦赋游龙。忽惊绣带香风起,渐觉罗裳珠露浓。

不绿织女星边见,定是嫦娥月下逢。逢君荐枕对襄王,别君解佩悲交甫。

青云窈窕曼声歌,绿水回环垂手舞。鸾歌凤舞无双人,燕岁莺年二八春。

百末兰生延夕漏,九华采灯烂晴昼。金屏花里活秦宫,宝帐香中隐韩寿。

回黄转紫返复间,得新捐旧须臾后。旧人颜色昔曾新,新人恩爱行当旧。

旧人红袖泣前鱼,新人翠羽缀燕裾。阿娇怨赋金难买,苏蕙回文锦不如。

浊水清尘坐长叹,空留可怜谁相于。

秋夕高峣早起

明代 杨慎

独向高峣宿,遥闻水寺钟。疏灯青耿壁,斜月翠沉峰。

星点萤穿竹,潮音鹤舞松。明湖开晓镜,倒影木芙蓉。

题周昉琼枝夜醉图 其一

明代 杨慎

宝枕垂云选梦,玉萧品月偷声。步摇翻霜夜艾,琼枝扶醉天明。

卖花声 别金治卿

明代 杨慎

骤雨打新荷。绿涨清波。风蒲猎猎映金沙。池上玉尊移晚兴,共倚林柯。

莫惜醉颜酡。听我离歌。长亭回首碧云多。千里怀人思命驾,何日重过。

春郊观射戴玉案叶雨湖钱宪副刘民部同赋

明代 杨慎

东郊春草合,杂英纷满林。同声有胜集,兴言相追寻。

白羽昼摇月,鸣骹风递音。已负投笔志,曾是悬弧心。

射雉休重赋,蜚鸿聊一吟。

滇海曲(八首)

明代 杨慎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西江月 廿一史弹词第六段说十六国下场词

明代 杨慎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

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

有眼休教看见。

蝶恋花 其二

明代 杨慎

好梦难成云易散。玳瑁筵前,当日亲曾见。金杯满捧香醪当。

朱唇半吐樱桃绽。

别后佳期天样远。夜夜相思,寸寸柔肠断。徙倚画楼千万遍。

落梅庭院飘银霰。

佛现

明代 杨慎

佛现佛现,鸟语易随人意变。山川发晶荧,草木呈葱茜。

坐使游人心目乱,佛现佛现。

续百一诗 其六

明代 杨慎

大禹入祵邦,累然解衣行。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玉笙。

岂不易性素,所重在全生。栖栖非余志,皦皦非余情。

所愧先机者,飘然反柴荆。被褐怀珠玉,何人知姓名。

幡幡中林叶别内兄黄峻卿

明代 杨慎

幡幡中林叶,迢迢语离别。离别不可亲,相思隔南津。

南津首北路,莽莽入烟雾。夙昔欣芝兰,痾体成欢颜。

只恋携手好,岂知行路难。前有一樽酒,弦歌清商曲。

行子唱骊驹,主人弹别鹄。别鹄影悠悠,寄音下西州。

一言展契阔,再言申绸缪。

高县义士行

明代 杨慎

山都水都蛮寨连,九丝之城如丝牵。鸦飞不到山势恶,篻簩剡戟生愁烟。

沿村杀儿将女去,黄鸡白犬不得眠。主兵不救城郭远,含冤茹苦徒呼天。

高县义士谭金钱,鸣俦啸侣排戈鋋。众寡不敌吁可悯,捐躯舍生遭霣颠。

至今里杜传灵异,表厥坊宅荣陌阡。何当尸祝慰毅魄,以配九歌国殇篇。

我今感作义士行,他年贞石堪铭镌。

清宵有清光

明代 杨慎

清宵有清光,虚堂更窈窕。月户自娟娟,风枝何袅袅。

楼迥户更迟,堞近飞乌绕。露气闰层帘,星光涵碧沼。

美人阻风期,幽怀寄天表。琼想去翼长,宝刻来音杳。

索居能无言,岁月成遐邈。

三岔驿

明代 杨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自滇归高峣留别胡在轩

明代 杨慎

乘风归吾庐,临水饮君酒。颠倒白接䍦,攀折青杨柳。

相望片帆程,相忆能来否。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