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谢薖
窗间一炷结趺坐,万象森前应眼明。不印香严薰未歇,何妨人诮太僧生。
送黄柑与彦孚二首 其一
残腊才经一番霜,青青三寸作金黄。故园兄弟怀思我,特地分甘到草堂。
蝶恋花(留董之南过七夕)
有怀如璧道人二首 其二
每忆诗人贾阆仙,投冠去学祖师禅。尘埃不染心如镜,妙句何妨与世传。
题戴崧石鼎联句图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止于座隅刘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刘无遗。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梅花四首 其一
姑射神游阅九关,水精宫殿不胜寒。下窥人世生尘想,故作梅花与俗看。
陈循中求赋高丽墨诗为作长句
老松收烟琢玄玉,可试洮州鸭头绿。来从万里古乐浪,传到麻源第三谷。
要须岱郡鹿角胶,捣成方解土炭嘲。请君摩研写新作,一弄潺湲吊康乐。
次韵之南读彦光诗有作
君家父子俱能诗,天遣俶鸟鸣春时。文穷抵掌定不免,齐竽不学君何疑。
平生说诗喙三尺,只今蹇吃成期期。愿君高处古无上,抑以自惊无邪思。
读严子陵祠堂记
羊裘不见钓台倾,山到台边分外青。天上故人新黼黻,身前万事一笭箵。
章侯笔法逼秦相,范子文章原易经。图画名臣久磨灭,此碑千古粲繁星。
汤泉泉在法水寺后
乱泉如沸出湾环,馀燠犹沾野寺间。但与山僧洗尘垢,还胜涨腻在骊山。
寄孙子稷
我家大冯君,清诗跨阴何。尤工婕妤怨,不愧青草歌。
后生游其门,玉石例琢磨。是中知味少,莫辨白黑鹅。
独闻子孙子,锵然应鸾和。君尝喜其似,谓可同臼科。
剑池佳山水,清涟映嵯峨。孙子居山间,新诗日吟哦。
探囊肯投我,有篇未为多。论文定何时,一醉金叵罗。
更当期皓首,共理钓鱼蓑。
莫莫堂新竹
僻寂漏茅屋,萧梢新竹枝。径迷人不到,荫密鸟还知。
绿色葱葱换,薰风细细吹。即看柯叶老,不受岁寒欺。
次董彦光乞米韵
董侯朝饥雷殷腹,咄嗟无人羞豆粥。杜陵太瘦缘作诗,玉川辛勤坐憎俗。
细君截发恐未暇,有弟能令饷君粟。不妨更就乞槟榔,他日金柈供一斛。
招李商老兄弟时闻权守陈公留之未听其来
十年不见令兄弟,眉宇长怀元紫芝。栩栩梦魂长独往,翩翩书札慰相思。
求船货马事应速,酌醴焚鱼吾岂辞。政恐孟公投辖饮,惜君高论解人颐。
余尝会李商老于海昏识吕居仁于符离今已五六年矣偶见二公倡和诗各 ...
维舟浊汴偶相逢,弹铗归来四壁空。耕道十年归九潦,谋身一国自三公。
似闻讽谕能知白,岂但诗词要比红。申国凛然生气在,故知郎子有家风。
读葛洪传
葛洪鍊丹砂,却老得遐寿。鹤发安在哉,岩穴遗井旧。
劳生亦何为,荏苒度昏昼。煌煌昆丘芝,未暇撷三秀。
寄谢浮丘翁,何由挹其袖。
减字木兰花(赠棋妓)
昼卧二首 其一
书魔才挽睡魔推,鼻息俄惊吼怒雷。梦到逍遥大庭馆,不堪檐外鸟惊回。
减字木兰花(中秋)
移松二首 其二
河出昆崙派九州,屹然砥柱立中流。苍松若比丘山重,岂但回头费万牛。
朱濠州挽词二首 其二
公才真霹雳,令德故从容。未锡九环带,俄倾千丈松。
清香销燕寝,遗札陋登封。身后累累印,纡青已二龙。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寄刘世基用世基寄之忱韵
题陈阳树石二首 其二
寄无逸四首 其四
次董彦速示轮老韵三首 其一
李簿家有侍儿妙丽善歌舞诸人惜其死为赋诗予亦赋二首 其一
次韵季智伯寄茶报酒三解 其三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 其二
和李智伯病中书事四首 其二
颜鲁公祠堂
夏夜对月
和董彦光立春日二首 其二
和董彦光立春日二首 其一
王摩诘四时山水图
题陈先生华山高卧图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 其二
哭汪信民二首 其二
读庄子内篇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 其一
次李商老端字韵
次董彦速示轮老韵三首 其二
食蟹四首 其四
赠别董彦速四首 其四
追和柳子厚二诗 其二 饮酒
蔡师直画山水研屏二首 其一
雨中漫成四首 其一
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
哭无逸兄三首 其一
赠别董彦速四首 其一
示何之忱
次韵郤子中所藏笔几
如梦令(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
听曹道士弹琴二首 其二
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
送黄柑与彦孚二首 其二
吴民载弃意堂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 其一
题吕隆礼诗后
赋陈虚中振芳堂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
山间四首 其一
偷声木兰花(梅)
和李智伯金石台不见旧题之作 其二
咏金来禽
寄无逸四首 其三
朱濠州挽词二首 其一
次刘世基韵
立夏日作四绝 其二
三益斋
青精饭三首 其一
登同乐亭饮泉
赠别董彦速四首 其三
食蟹四首 其一
竹友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