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蔡鹤峰文继

寄蔡鹤峰文继

明代 谢廷柱

鹤峰奇峭压东瀛,人住峰前似鹤清。石磴竹光随杖屦,洞门松翠落棋枰。

眠同华顶真成癖,隐似终南不为名。一别三秋几飞梦,无由共眺快平生。

诗人谢廷柱的古诗

送方文奎还盱江

明代 谢廷柱

胜游动是十年违,送子还家思欲飞。映郭姑山迎客舫,到门盱水浸渔矶。

霜篱尚及黄花瘦,冬馔无过紫蟹肥。遥想拜亲樽绿满,萍踪应笑向来非。

登惠宪副崇道水阁

明代 谢廷柱

未老如何便引年,天容林下作閒仙。时邀客上临流阁,坐看农耕附郭田。

野色千村烟漠漠,潮声万井月娟娟。鉴湖不向君王乞,处处垂杨系酒船。

车盘驿次黄元续韵

明代 谢廷柱

北归初盼最高峰,石磴穿云迤逦通。村落暮烟遮屿白,林皋霜叶映溪红。

民勤绝类闽风美,岁歉翻怜海邑穷。闻道诸公忧赤子,那令转徙叹飘蓬。

次韵答吴梦麒子玉才志超迈领乡荐而不寿予时在太学麒乃尊亚卿名原 ...

明代 谢廷柱

一腹便便六籍含,古今名理恣沈酣。九苞文彩鸣阳凤,五色胸肠食锦蚕。

策拟河汾还自秘,门深光范岂轻参。弱流未鼓凌风楫,蓬阙巍巍接蔚蓝。

夜宿毗陵驿前

明代 谢廷柱

寒雨滴滴晴未晴,狂飙夜深作雷鸣。蓬窗衾裯夜慄生,客子不寐听打更。

更长辗转梦屡惊,揽衣起坐坐复行。䑃朦月色河水明,驿楼突兀城峥嵘。

悄然孤影诗自成,家僮正作鼾睡声,此时此夜难为情。

望京畿

明代 谢廷柱

微云高北塞,轻翠叠西山。秋入烟霄路,风生虎豹关。

沧江人久卧,丹陛客初还。故旧知谁在,冯唐鬓已斑。

送郑廉宪弟侄还安肃

明代 谢廷柱

采芹佳客冀州来,归袖飘飘拂楚台。棣萼诗吟乌府被,竹林人醉鹤楼杯。

岘山云近征车动,汉水春随画鹢回。明岁帝京丹桂发,远游方识子长才。

大安驿次黄源续内翰

明代 谢廷柱

鸡犬千家入万峰,武陵幽绝划然通。春阴云气连村白,夜雨桃花满涧红。

试按方舆探地脉,偶询风俗念民穷。年来已觉经过数,莫叹浮生迹类蓬。

东溪草堂为德望题

明代 谢廷柱

草堂景何胜,东溪如抱环。义溪合其流,野水绿几湾。

三琅翠玉削,石鼓苍烟寒。主人居草堂,爱溪仍爱山。

抱膝啸云壑,撚须咏风澜。水近砚屏润,岚深图画斑。

霜朝视蟹箔,月夜横钓竿。赐书藏手泽,枉驾萃儒冠。

兴动浣花曲,身疑辋川间。君子有雾隐,哲人岂泥蟠。

吾意在山水,相思歌考槃。剡溪雪载舫,乘兴未能还。

问安次谢方石先生韵

明代 谢廷柱

臣工瞻仰腊将残,问候金门立早寒。望切鸾舆闻警跸,喜传天语得平安。

天申寿考同山岳,运抚盈成拟石磐。垂拱穆清弘治化,岂伊汉武慕神丹。

竹墅

明代 谢廷柱

为嫌城市土如金,遍种修篁绕碧岑。蒋径四时秋色里,渭川千亩翠云阴。

露零湘女凝珠泪,月出仙人散佩音。一踏京尘嗟岁月,故园烟雨望中深。

宿褚唐赵家

明代 谢廷柱

偶借山家作公馆,曾誇公馆似山居。酣眠且就公春坞,静坐还怜涨绿渠。

问舍何方如栗里,阜民无术拟华胥。趋程预作凌晨想,回首高林思有馀。

清隐山居

明代 谢廷柱

笑渠高价住名山,城里幽栖屋几间。岂有市声闻竹径,不教尘躅闯柴关。

石床书卷苍苔静,草阁炉熏白日閒。鼓棹相从吾有意,海棠洞口洗尘颜。

赠西镛陈时英

明代 谢廷柱

松萝久别西镛里,萍梗相逢是浙江。万井潮声相对榻,千林秋意月当窗。

玄谈欲闯先天窟,仙帙还披半夜缸。此去寻师东海上,还将白璧赠吾双。

仙台松鹤

明代 谢廷柱

百尺高寒白玉台,三山半露小蓬莱。长松尽作苍龙态,谁许青田鹤往来。

安化十里铺宋知县辞别

明代 谢廷柱

高树鸣风客喜晴,冻云疏朗日华生。溪头小郭疏千灶,岭上孤亭路一程。

涧壑有威冰皎洁,江山无物气澄清。民心趋舍关初政,邑有弦歌是武城。

题魏尚默新亭 其一

明代 谢廷柱

新亭方丈地,到眼景偏奇。鱼沫冲花片,荷珠泻砚池。

坐深忘世虑,赏屡与朋期。心远居人境,因思靖节诗。

宁乡之益阳道中

明代 谢廷柱

导骑迂回出涧滨,青山晓雨细如尘。摘茶坞口犹含冷,布谷枝头欲送春。

处处桐林花片尽,村村秧水绿针匀。湘中气候难将息,药裹长随作客身。

重九日寓安化分司怀兰谷兄用潘邠老句

明代 谢廷柱

满城风雨近重阳,举目江山是异乡。对景最伤寻菊伴,登高难醉泛萸觞。

霜侵鬓发心空壮,露下蒹葭道且长。海上南山秋正好,向来三径未应荒。

赠上国宾守愚

明代 谢廷柱

阳关声里思屏营,世讲筵中老弟兄。若数使车三度别,休辞饯酒百回倾。

千峰图画诗囊重,十月阳和驿路晴。忽忆鹤楼波渺渺,知君兴在濯尘缨。

谢廷柱

谢廷柱

福建长乐人,字邦用,号双湖。谢士元子。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大理评事,迁湖广按察司佥事,正德十二年致仕。善属文,能诗。有《双湖集》。► 9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