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闻袁于人同居之信

闻袁于人同居之信

明代 谢元汴

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

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

诗人谢元汴的古诗

放言 落叶 其八 六鱼

明代 谢元汴

不眠惊落叶,风雨一床书。愚欲移王屋,智徒学志蜍。

饥来贫鬼粲,死去吊宾疏。果尔生闾屈,何妨化白鱼。

挽吴长源十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棠照霏微暮景寒,白楼赋就笑相看。非关奉倩神伤甚,多少嘤鸣惜刈兰。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其五

明代 谢元汴

鞭石驱山九日燀,文人何用强谈天。黄星靡聘河图出,枉矢西流金虎迁。

郑客璧知龙死岁,南州鹤语尧崩年。蚪蝌化烬微言绝,星拜缥簪北斗前。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秋室卿云抱足呻,冰文齿齿陷龙宾。自因许剑怀明德,肯向封胡索等伦。

岭外山川无冱气,菰中兰玉怨奇辰。珠江若遇越文种,休说当年旧楚臣。

哭石交十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嗟予如穷鸟,集彼坏木枝。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

天下悲流血,驱石而鞭之。石囟化苗鲧,石怪生龙夔。

此自天地罪,何辞于射笞。哭石石肝崩,哭石石形犛。

山川有至德,衣食人不知。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慈亲苍色健,庭萱亦已娱。非无华屋者,旦暮倏而墟。

数椽亦长物,城北营蜗居。蓏蔬四三畦,榆柳一二株。

北窗聊寄傲,自谓羲皇如。生死蝗蠹间,文史三冬馀。

隐几梦周孔,宁知瓶粟虚。今人不如古,古似今人无。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帷灯聚先民,顾影徒侣稀。空坞人迹少,月黑虎夜归。

往来雪浪中,沧洲一布衣。桑乾不可渡,岁序心事违。

赠张丹书明府

明代 谢元汴

鸾乃凤之族,寂然君子堂。人皆咻即墨,我独说桐乡。

赫赫名何事,悠悠恺自将。江南多苦状,天意正苍黄。

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二

明代 谢元汴

风雨相餤食,不为乌兔谋。霜呜钟亦应,蘋秀鹿能求。

如襮如冠后,似旄似亩丘。神山不可到,此亦凤麟州。

张丹书明府以艰归济南赋别

明代 谢元汴

天涯淼淼失因亲,惜别犹能追古人。岱岳形垠神肃穆,鳄川风泽气嶙峋。

废莪往事何堪说,陟岵诸诗尚可论。君去为询渭叟迹,勿忘桑浦老垂纶。

怀古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明代 谢元汴

韩山高崱屶,烂斧我荛刍。开凿五丁手,艰虞九坂途。

君为云汉锦,我作衣裳襦。譬若花开落,任其茵与污。

题潇湘烟雨图二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当年帝子度湘水,手抚五弦弄素琴。玉琯散为千荡筱,至今风雨作龙吟。

送子茅弟计偕

明代 谢元汴

公车燕蓟路,昔昔曾兹行。与子期千载,笑予抱一硁。

客心迟岸柳,孤棹发江城。分手明朝去,凄然暮雁情。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 其三

明代 谢元汴

墓表汤阴嵇侍中,后先蹑屐偶雷同。难将谯羽系苕苇,未许颓桑指螮蝀。

泣血江河为吊鸟,忘情草木感秋虫。潜虬植发暮潮黑,秀缬峰青想九嵏。

涨止

明代 谢元汴

星宿天来葱岭初,尧时九载蛇龙居。兹看窟宅一朝改,海水苏苏笑杀余。

放言 二毛 其三十四 十二侵

明代 谢元汴

所嗟人命短,忽忽二毛侵。日月苦煎迫,乾坤费瀹燖。

梅梁今不斗,剑佩久还镡。钦彼乘鸾者,寥寥山水心。

赋谢陈存翁

明代 谢元汴

斮足奚堪五石支,经明古静亦常师。刲羊见血玉能泣,腐马吟蚕山不移。

但可编年书午仵,谁从问字志碑悲。秦坑焚日同天醉,洗耳清流习郁池。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五

明代 谢元汴

榜室曰蝶庄,略彷三径曲。怪石苦难致,疏梅补亦足。

一庭寓深窅,不以堂皇局。客至剥春笋,于此烧短烛。

孤鹤何处飞,凉魄光如旭。

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四

明代 谢元汴

古道流泉侧,馡然草木香。苔痕履宪耿,冰窦鹤踪光。

避俗移深广,无人行独梁。明星三五嘒,衡宇永相望。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 其七

明代 谢元汴

春秋纪石鹢,穆子焚尪巫。市井虎蛟恣,山川鱼鹿枯。

絙弦摧柱绝,柔辔引骖敷。数顷南山豆,谁为治秽芜。

谢元汴

谢元汴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9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