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 其二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兵饮石言亦世情,异人无事怵孤行。由来煮鹤宜才火,孰见和梅不沸羹。

天缺只多君友隙,陆沉更筑孟颜坑。共分龙体我为尾,何犹误人邴管名。

诗人谢元汴的古诗

挽吴长源十首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裘马场中第一流,雕弧宝埒树前斿。疾书飞檄寻常事,欲洗毛锥笔墨羞。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相彼鹤在林,好之者乘轩。愧我非君子,无能致中园。

渴饮清溪水,饥啄青山烟。旅食未峥嵘,穷冬籽一研。

寒郊与瘦岛,相视默无言。诗姿如鹤姿,敢不拜往贤。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美剑服之无腐响,石林鬼兽渐能降。湘江水黛飏文竹,胥海潮青涌铁幢。

每哂独丝难作茧,如何共命自为双。春风不扇汴州梦,搏击伤魂到泽邦。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 其六

明代 谢元汴

兆祸男戎由女戎,乱唐宗社半闱宫。九重不识平原面,千载令人唾国忠。

题潇湘烟雨图二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当年帝子度湘水,手抚五弦弄素琴。玉琯散为千荡筱,至今风雨作龙吟。

哭石交十首 其九

明代 谢元汴

金策剪鹑首,苍苍岂常酣。飘风不自北,飘风不酣南。

哭我载尸行,呼石为伟男。野火烧尔骨,不沃蝇蚋贪。

勿过潇湘水,湘水有惊潭。勿上群玉山,玉山有危岚。

哭石不谀石,哭石无诪諵。男儿则死尔,勿贻泉下惭。

和登灵州山

明代 谢元汴

坡公已往遗踪在,遥挹风流想玉标。堪笑为官风白望,可怜当国只青苗。

更无孤鹤飞明月,宁有潜蛟泣洞箫。摇落江潭浑似梦,荔阴深处听回潮。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山戴六鳌抃,衡望九面疑。崩风香露泣,葬雨渫云㕧。

槲发鳞龙影,荇漪水石姿。棠溪问喂凤,何不栖夷楣。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 其四

明代 谢元汴

庾郎之鲑菜,差瞻于黔娄。闭门类枯僧,八月废娄酬。

过此二十日,屠苏又一周。一身不自谋,每为万物忧。

千载而上下,屈指复谁俦。零落雪文字,吾于此中求。

赋谢陈存翁

明代 谢元汴

斮足奚堪五石支,经明古静亦常师。刲羊见血玉能泣,腐马吟蚕山不移。

但可编年书午仵,谁从问字志碑悲。秦坑焚日同天醉,洗耳清流习郁池。

岁暮山居杂感 其十九

明代 谢元汴

残年壮抱馁,宝剑床头吟。不见黄河水,倒连天汉深。

牧吹纷向夕,寒鸟各依林。痛饮充骚隙,长歌破短襟。

挽吴长源十首 其十

明代 谢元汴

赠子遗篇尚箧中,千秋万岁素心同。波涛世路情方见,泪洒西风草木红。

和茧雪和移居二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吾庐亦何有,萧然数卷诗。破砚与秃毫,绳床能诗之。

八峰九峰侍,芳辰赋清思。青雀烟中舫,我来梅雨时。

秋深红叶下,流光遂及兹。誓暮嗟已晚,古人匪吾欺。

岁暮山居杂感 其十七

明代 谢元汴

条枚正直挺,伐木闻丁丁。经济分姜韭,平章课仆伻。

樵从青鸟度,人在白烟行。落日柴门掩,波澜众虑生。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其七

明代 谢元汴

不贪芳饵譬何鳏,遥寄冰心在市阛。银鹿烹云供醉石,樵青祭雨告烟鬟。

交多四海伤无友,魂到三生展有颜。陵舄郁栖随所化,名山香草岂相关。

和茧雪和归田园居六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碌碌幽燕道,黄沙迷马鞅。志气何激宕,能无竹帛想。

白头守田园,于今事已往。短鬓葬青丝,旅愁日日长。

苍巘匪不高,河流匪不广。牛宫谁与祝,禾黍荒成莽。

望海三首 其二

明代 谢元汴

天问地能答,水虫竞百戏。神奸载九鼎,三箧亡由记。

七月十三夜对月

明代 谢元汴

天浩岂无际,山虚寂一身。偶然今夜月,忽想古之人。

奇欲凌秋壑,孤能绝众因。难将千圣意,轻与寒螀陈。

岁暮山居杂感 其八

明代 谢元汴

勿谓门庭寂,楮歌乐成员。一人知己可,四海草庐分。

男子疲张裔,英雄壮使君。空山多虎啸,清险月中闻。

寿吴葛如

明代 谢元汴

始青亦是神仙窟,暂许赤松到世间。此日人传班定远,他年籍在云来山。

师贞以律龙章举,道隐于华彩幄閒。珠树可生玄圃上,会孙遐趾迥能攀。

谢元汴

谢元汴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9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