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水仙花四绝 其四

水仙花四绝 其四

明代 杨慎

乘鲤琴高采掇新,蔚蓝天上少红尘。黄姑渚畔湔裙水,不是人间妒妇津。

诗人杨慎的古诗

罗甸曲贵州道中 其三

明代 杨慎

寒灯閟孤馆,阴云锁重城。长夜恒思晓,久雨恒思晴。

代古日出行

明代 杨慎

晨登石峦望,浮云何相羊。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

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

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

避暑林亭

明代 杨慎

几席近涟漪,枕簟依林樾。琴声歇流水,扇影却明月。

凉襟何逍遥,炎歊坐超忽。

卧月引为钱节夫赋

明代 杨慎

昆明池上逢钱郎,青云为衣白霓裳。手持宝月金仙偈,口白明星玉女章。

自言五华峰头住,梦游玄圃樊桐路。御风学雾两无心,惟爱月华笼海树。

少年名姓悬月中,老去犹充脩月户。月里仙人宋无忌,持斧吴刚作仙使。

下界爱月升高丘,步虚一声龙白头。何如放舟卧明月,仰看银河天倒流。

乘鸾翳凤过北斗,炤景煌煌酌天酒。玉兔为脯桂作薪,笑携吴宋两仙人。

老蟾踏翻醉不醒,嫦娥起舞榆花春。

鹧鸪天 其二 丁香花

明代 杨慎

一片红云簇帐天。翠绡双卷出婵娟。露凝狐塞燕支紫,日炙鸿门楚锦嫣。

香馥郁,影联翩。金风璧月斗明蠲。散花天女同心结,莫恼维摩丈室禅。

七日游雨湖

明代 杨慎

船尾轻阴细雨,楼头飞霭沉晖。美景良辰有客,赏心乐事无违。

兴比王猷剡曲,踪似严陵钓矶。烟外青帘风舞,得鱼沽酒方归。

狼山凯歌 其四

明代 杨慎

关山新月照鸣茄,河朔清霜淬剑花。塞上征夫犹万里,北京归路敢言赊。

早秋野眺寄所迟客

明代 杨慎

蟋蟀鸣岁晏,爽鸠起凉氛。斜川有名饮,中林无杂群。

轻轮逐水曲,空舲舣江濆。烟杪散灵籁,寒漪聚渌文。

浦思滞淫客,洲望夷犹君。梦想期华月,徘徊生碧云。

小山桂将结,幽谷兰当芬。馨香坐消歇,跫音讵相闻。

春斋有怀寺中同馆诸君

明代 杨慎

瀛洲烟雾玉堤阴,华盖星辰接翰林。风动冰澌环御水,月明暗雪带仙岑。

上阳树色知春近,长乐钟声觉夜深。为问赞公房里客,昙花贝叶对谁吟。

梅花绝句九首 其九

明代 杨慎

放歌曾作昔年游,千树梅花滇海头。宝髻斜簪光照座,一船丝竹载梁州。

寄承冰壶

明代 杨慎

紫翠隐丹房,仙人在上方。欲往疑无路,白云封点苍。

华清月夕

明代 杨慎

华清月华满,清都玄景开。玉霜竟宇下,金波穿霤来。

鸿濛澄寒雾,缭垣静氛埃。莲汤何窈窕,松岭亦崔嵬。

景灭集灵殿,声销按歌台。繁华自当歇,芜没谁兴哀。

清光有今夕,欲去重徘徊。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 其二

明代 杨慎

袅袅杉上藤,翳此荒水滨。蛇蚓一以结,虬龙何申申。

清风扇中壤,渥露漙高旻。奇树既有华,散木亦有身。

岁寒异凋谢,发生何齐匀。匏瓜徒自系,持此叹迷津。

谁当贡衢室,上与阶蓂伦。

闰七夕

明代 杨慎

闰月新秋重七日,金风玉露夜如何。似怜天上佳期少,特遣仙姬再渡河。

滇春好 寄李南夫、钱节夫、毛东镇

明代 杨慎

滇春好,韶景媚游人。拾翠东郊风袅袅,采芳南浦水鳞鳞。

能不忆滇春。滇春好,百卉让山茶。海上千株光照水,城西十里煖烘霞。

能不忆滇花。滇春好,翠袖拂云和。雅淡梳妆堪入画,等闲言语胜听歌。

能不忆滇娥。滇春好,最忆海边楼。渔火夜星明北渚,酒旗风影荡东流。

早晚复同游。

西江月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下场词

明代 杨慎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

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

飞起寒鸦一片。

南乡子 其六 荆州元夕

明代 杨慎

枉渚与回蹊。楚雾秦烟望转迷。相伴王孙千里去,东西。

蝴蝶成团杜宇啼。

七盘劳歌 其四

明代 杨慎

四盘连翠微,峰日隐晴辉。石齿啮人足,树枝罥人衣。

梅花绝句九首 其四

明代 杨慎

开自多情茖亦香,残英点缀曲堤傍。织成白地光明锦,合与无功作醉乡。

八月十六日游水头 其二

明代 杨慎

马跑泉水水西头,当日帝丘成古丘。遥见双林青霭合,尚思千骑翠华游。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