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秋宴集

中秋宴集

明代 谢榛

满空华月好登楼,坐倚高寒揽翠裘。江汉先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

黄龙塞上征夫泪,丹凤城中少妇愁。词客共耽今夜酒,谩弹瑶瑟唱伊州。

诗人谢榛的古诗

寄蔡春台兵宪兼忆王凤洲廉宪

明代 谢榛

两守姑苏何太劳,君今海上拥旌旄。龙腾地得三春雨,鲸缩天收万里涛。

岁稔不忧吴税重,时平谩学楚词高。陆机相近应同赋,秋气争雄见二毛。

九月七日游佛山同薛子乔阎达夫许克之赋得黄字

明代 谢榛

登高待重九,风雨恐相妨。预约来金地,迟留坐石床。

一樽乘野兴,同赋揽秋光。天迥云全白,山空树半黄。

风声寒飒沓,日色晚苍茫。老病偏多感,跻攀且自强。

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海右诸名士,深知谢客狂。

宿香山

明代 谢榛

深夜无眠风露清,天移北斗坐间横。幽人不作红尘梦,月照空山鹤一声。

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楼兼示真上人二首 其一

明代 谢榛

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

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

送方职方禹绩使江南兼寄童侍御仲良

明代 谢榛

汉苑梅花客兴新,不堪杯酒送征轮。朔庭战马今犹急,南国苍生日转贫。

古道飞霜寒拂剑,长江落月晓催人。凭君为问乘骢使,莫惜春风寄绿蘋。

夜过达轩同仁轩分得清字

明代 谢榛

幽斋几剪烛,相与话深更。户牖敞虚白,星河悬太清。

悲歌燕侠志,醒醉楚骚情。当代能多赋,应齐勒鼎名。

晚登洛阳城西望灵宝寄怀许太守令夫

明代 谢榛

薄暮高城独延伫,望中飞鸟没烟树。岘山何异楚天云,盘涧更连秦甸雨。

二十年来春草长,儿童牧马向斜阳。广州人睹磨崖赋,北指中原说大方。

送俞别驾尧咨之临清

明代 谢榛

吾郡本齐地,使君当此游。东西抱河水,表里壮城楼。

腊雪马前尽,春云堂外流。舟车两京道,赋役万家忧。

和璧才堪重,虔刀志未休。素怀谁与会,孤月照人秋。

送白户曹贞甫之三河

明代 谢榛

御河春草才倾盖,驿道炎风复送君。候骑迟留今日醉,美人消息几时闻。

孤城北向天门近,三水东流地脉分。渐老江州白司马,建章回首隔重云。

秋宫词 其二

明代 谢榛

茜红衫子郁金裙,玉貌灯前坐夜分。汉帝如何诛画士,六宫犹自有昭君。

暮秋忆马立斋李后溪

明代 谢榛

落落商歌日几回,世情聊把菊花杯。斜阳又下岭西去,候雁还从天北来。

宋玉此怀谁与会,虞卿异代自同哀。长安有客深知己,潦倒渐非献赋才。

暮秋夜集刘兵宪子礼宅赋得秋多二字 其二

明代 谢榛

堂上琴樽设,门前杖屦过。垒山成地秀,种菊得秋多。

佳会偏倾倒,馀生几啸歌。相期共幽事,城市有烟萝。

送赵少尹文甫之华阴

明代 谢榛

燕市离歌动,殊非故国闻。清樽聊共我,黄发更怜君。

县隐潼关树,堂流华岳云。不知松月下,谁与坐宵分。

寒食夜感怀

明代 谢榛

帝里年华重旅愁,几回清梦到沧洲。看花多病清寒食,秉烛何人共夜游。

乡思转添春过雁,剑歌初断月当楼。梁园旧侣今零落,天际黄河空自流。

过周节推尚占因谈嵩岳之胜

明代 谢榛

伊洛寻真竟不逢,归来对尔说仙踪。两游洞壑对何剧,独眺烟岚翠几重。

庭树月招缑岭鹤,郡斋风落少林钟。宁言何逊观梅兴,梦到三花天外峰。

明月山下逢武宾相克仁话旧

明代 谢榛

车马西来自泽州,思君不见十经秋。
相逢把袂成悲感,明月当前两白头。

送李郎中子朱出守东昌

明代 谢榛

丹凤城南祖席开,使君行色晓星催。蓟门旌旆行空下,海岱风云入郡来。

退食还披龚遂传,振衣应上鲁连台。东方彫弊非当日,独为苍生赋七哀。

送御医顾世安辞官归上海

明代 谢榛

中岁辞官向薜萝,西风回首问兵戈。雁飞海徼寒云断,帆落江城秋雨多。

欲采兰花留楚赋,还期樽酒听吴歌。辟疆自是林园主,何日相寻杖屦过。

送高生归吴

明代 谢榛

客中多病素琴孤,季子黄金更有无。花满江城春正好,一帆烟雨下姑苏。

送张户部道卿还省中

明代 谢榛

离筵歌罢动清飙,直北关河入望遥。日暮飞帆向天际,不知暗度海门潮。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