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思亲堂为王子舆题

思亲堂为王子舆题

明代 徐溥

结驷怀金未足怜,哀哀长废蓼莪篇。清时有禄荣三釜,白日无光到九泉。

宿草暝含寒食雨,慈乌哀咽暮云天。汍澜不尽东流水,红湿征袍已十年。

诗人徐溥的古诗

子陵为鱼图

明代 徐溥

羊裘足自蔽,奚以玄纁为。富贵重五鼎,轻若一为丝。

假令弃名节,凭谁戒浇漓。客星九天表,独有太史知。

一片桐江石,万古无推移。

送唐医官还苕溪

明代 徐溥

西风来白雁,有客欲南旋。吟咏真吾事,勤劳独汝贤。

赏花燕市酒,载月米家船。他日苕溪道,相寻水竹边。

送庄进士养病归金陵

明代 徐溥

买得西风白下船,秋来乞假许南旋。曲江韦肇登科日,西蜀相如抱病年。

行李萧萧唯药裹,宦情落落付诗篇。黄门乌府专相待,早约鸣珂到日边。

经筵

明代 徐溥

圣经贤传岂徒言,民物由来总一原。讲幄儒臣劳启沃,直从濂洛溯羲轩。

内阁芍药二首呈李先生 其二

明代 徐溥

名花独自殿春归,一种人间得见稀。不逐人情誇富贵,故知天意与芳菲。

仙姿合种瑶台侧,盛事曾徵宝带围。把酒看花成旧识,年年相伴住黄扉。

题顾永升画

明代 徐溥

野竹差差碧树连,小桥流水拂轻烟。迟迟归步乘明月,童子候门应未眠。

送石继贤还江阴

明代 徐溥

万石推先世,多才迈等伦。剑光横白日,文采照伦春。

喜作桥门客,仍怀梓里人。綵衣虽可乐,黄卷亦宜亲。

瞻眺君山表,行歌骥水滨。他年拜华秩,鸣佩侍枫宸。

送徐上舍南归

明代 徐溥

绿槐官道蝉声咽,故人相逢又相别。桥门风雨相经旬,便道归装向明发。

旧书可读剑可看,五色云锦胸中蟠。人生际会良有在,会排阊阖呈琅玕。

送航上人归宜兴并感旧

明代 徐溥

忆昔青莲宇,相依玉带山。禅心自消歇,尘迹幸山攀。

锡向峰头卓,杯浮日下还。隔溪烟树绿,满地雨花斑。

坐久浑忘世,吟看共解颜。因思京国别,回首五云间。

内阁一首

明代 徐溥

仁义相资在格君,书中一德旧曾闻。经纶事业无多让,共策清朝不世勋。

松轩为任廷芝题

明代 徐溥

幽人结屋青山下,种得长松三百馀。启蛰苍龙上霄汉,引雏白鹤到阶除。

四檐云气长垂幕,一榻秋声可读书。我亦平生羡弘景,买山何日与同居。

送僧归杭州

明代 徐溥

超然薝卜堂,瞰彼下天竺。形胜良足誇,高僧莹如玉。

飞锡来京华,捧檄言旋速。归将率缁流,丕釐昕夕祝。

翻经飞雨花,传灯续膏馥。细和道林诗,白日坐岩谷。

含清楼

明代 徐溥

阳山何逶迤,铜山何巉岩。洑溪随山知几湾,我楼正在溪山间。

楼上四面皆青山,溪流抱楼隐若环。当时山水皆旧识,久恋君恩归未得。

山风溪月梦悠悠,十载相望劳我忆。一朝许归蒙诏旨,未见溪山已先喜。

朅来楼上何所为,仰观山,俯观水。水决决以向我,山靡靡以相迎,我一见之眼为明。

松岩竹径互窈窕,鹤洲凫渚重回萦。朝披云雾自拄笏,夜弄星河时濯缨。

黄扉紫阁纵然贵,故园山水能无情。吾闻李白赋天姥,又闻朱子誇武夷。

南中山水如此稀,嗟我欲往力不随。何如此山此水含清辉,楼中伴我娱我日暮长忘归。

题吴尚书忠烈卷

明代 徐溥

翼翼穹祠枕碧山,万株乔木护禅关。若教功在伊周下,赢得名留宇宙间。

生气百年浑不死,高风千古信难攀。天怜忠烈多孙子,剩有遗芬在世寰。

奉制文武诗 其十一

明代 徐溥

累朝勋业继重华,四海车书正一家。好振皇威宣帝德,直从旸谷到流沙。

大塘渔乐为韩司训大父题

明代 徐溥

水云之乡远城郭,遨游长是渔家乐。天青月白一境平,大塘那有风波恶。

世间大钓本不钓,直钩引得旁人笑。由来在乐不在鱼,粒饵六鳌岂同调。

菰米垂云秋酿熟,醉来几度西岩宿。客星共解照桐江,两足何曾加帝腹。

题尚朴翁卷

明代 徐溥

太古云已远,斯人独返淳。有书閒白日,无梦落红尘。

鸟迹平沙晚,花香小径春。澹然保终始,不愧葛天民。

奉制文武诗 其三

明代 徐溥

断金自古贵同心,要识君臣气谊深。蒙古当时犹进谏,也须随事托规箴。

送陈永明归宜兴

明代 徐溥

浩荡风光二月中,可堪归思更匆匆。不辞古道折杨柳,应念小山团桂丛。

司马壮游千里别,元龙豪气几人同。故园亲旧如相问,老我黄扉两鬓蓬。

挽万尚书祺

明代 徐溥

风露萧萧易水旁,官居行部忽云亡。梦魂长绕黄金阙,归兴空怀绿野堂。

八座功名云路迥,两朝恩眷海波长。归来伉俪应同穴,双璧泉台耿夜光。

徐溥

徐溥

徐溥(1428-1499),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1492)至十一年七月(1498)任当朝首辅,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卒谥文靖。著有《谦斋文录》。► 13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