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万尚书祺

挽万尚书祺

明代 徐溥

风露萧萧易水旁,官居行部忽云亡。梦魂长绕黄金阙,归兴空怀绿野堂。

八座功名云路迥,两朝恩眷海波长。归来伉俪应同穴,双璧泉台耿夜光。

诗人徐溥的古诗

送龙克温还金陵时携侄袭百户职

明代 徐溥

金陵有佳士,小阮共之京。阀阅承华胄,诗书擅令名。

论交酬夙愿,叙别动深情。草色连天远,槐阴过雨清。

三秋及流火,一月计归程。千里遥迎睇,征鸿好寄声。

竹梧书舍为蒋仲学题

明代 徐溥

玉山令尹朝天日,时复要予赋竹梧。出屋书声思旧隐,满堂秋色见新图。

青苔迸出苍龙角,丹穴飞来彩凤雏。半点尘埃藏不得,凛然清气溢冰壶。

石涧书屋

明代 徐溥

书屋亭亭石涧阴,红尘不到昼沉沉。细看邵子圈中理,漫拂师襄膝上琴。

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

子陵为鱼图

明代 徐溥

羊裘足自蔽,奚以玄纁为。富贵重五鼎,轻若一为丝。

假令弃名节,凭谁戒浇漓。客星九天表,独有太史知。

一片桐江石,万古无推移。

次同寅刘少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徐溥

日照涟漪彻底清,高荷初着两三英。翻翻似欲初人语,脉脉谁能解物情。

胜事尽教留左掖,芳根赢得托南荣。何时遂我归田愿,曲沼芳塘叙旧盟。

送李应祯下第南归得慎字

明代 徐溥

赤骥昂昂凌八骏,彩凤翩翩下千仞。日华五色炫文场,锐气三军临笔阵。

且逐行歌杜少陵,宁辞伴食卢怀慎。明年三月桃花红,绕殿春雷一声震。

江湖取友为顾景德题

明代 徐溥

平生雅爱江湖游,金兰之契皆同流。道逢倾盖之如故,诗歌伐木堪相求。

江波濯缨清可掬,湖上乘舟频往复。何年许我社中来,处处鸥盟慰幽独。

送僧归杭州

明代 徐溥

超然薝卜堂,瞰彼下天竺。形胜良足誇,高僧莹如玉。

飞锡来京华,捧檄言旋速。归将率缁流,丕釐昕夕祝。

翻经飞雨花,传灯续膏馥。细和道林诗,白日坐岩谷。

题秋塘野鹜诸

明代 徐溥

晋人爱书学野鹜,庾家诸郎真不俗。迢迢青昼诸画开,此鸟依然在人目。

良工手握五色毫,写出江南秋一幅。羽毛绚日殊分明,蜀锦新裁仍细簇。

荷花似避颜色鲜,摇落红衣动盈掬。将身不入樊笼中,长年占断澄江曲。

虽然水面只卑飞,远志冲霄比鸿鹄。弋人慎勿张虞机,任渠自下清波浴。

送邹别驾之凤阳

明代 徐溥

雄才试名郡,历历闻政声。北阙既拜命,南风摇双旌。

濠梁远入望,淮水还澄清。使君入城郭,竹马争相迎。

念昔龙飞地,人文秀而明。催科政仍拙,报答摅忠诚。

风木卷为侍御父题

明代 徐溥

赞政居莲幕,承恩进柏台。竟违三釜养,徒抱百年哀。

古树庭中植,凉风天际来。飘萧殊未歇,虚枕梦初回。

送同年赵廷缙

明代 徐溥

昔年乡榜喜联名,佐郡功高沐宠荣。奕叶诗书功世泽,清风琴鹤振家声。

西川倚棹吟边景,南陌看花别后情。他日春风有归雁,肯修尺素寄神京。

奉制文武诗 其三

明代 徐溥

断金自古贵同心,要识君臣气谊深。蒙古当时犹进谏,也须随事托规箴。

一愚卷

明代 徐溥

人皆趋敏慧,世路方纷纭。劳形已堪惜,况复斲纭真。

百为亦徒尔,一愚良足珍。默默鄙群夸,蚩蚩同众民。

心君苟无累,万物皆阳春。所以颜氏子,陋巷能安贫。

予方厌机巧,何年归卜邻。

枯木竹石为吴昉题

明代 徐溥

露叶霜柯带晚阴,昆崙骨冷藓花深。吴刚老去伶伦死,谁识储材造化心。

五荣堂为张氏兄弟进士题

明代 徐溥

蓬莱咫尺五云间,取次胪传玉笋班。黄盖晓张胪榜出,琼林春宴插花还。

尘香官道催游骑,日暖宫袍映醉颜。更喜双亲同此庆,朝回舞綵祝南山。

送张中翰使朝鲜

明代 徐溥

騑騑四牡都门外,一望东隅路不遥。圣泽汪洋被清海,使星灿烂丽丹霄。

岸晴杨柳如云染,山晚桃花带雨飘。王事有成先入奏,承恩御席听箫韶。

药圃馀香

明代 徐溥

谁开药圃青山下,元是神医此托栖。赤茯斸来如斗大,紫芝种得与云齐。

晴窗细检桐君谱,夜月闲分木客题。剩有馀香遗后嗣,握兰长日侍金闺。

大塘渔乐为韩司训大父题

明代 徐溥

水云之乡远城郭,遨游长是渔家乐。天青月白一境平,大塘那有风波恶。

世间大钓本不钓,直钩引得旁人笑。由来在乐不在鱼,粒饵六鳌岂同调。

菰米垂云秋酿熟,醉来几度西岩宿。客星共解照桐江,两足何曾加帝腹。

奉制文武诗 其十二

明代 徐溥

要识簪缨尽宠嘉,莫将纨绮事豪华。百年留取丹心在,信是忠臣出将家。

徐溥

徐溥

徐溥(1428-1499),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1492)至十一年七月(1498)任当朝首辅,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卒谥文靖。著有《谦斋文录》。► 13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