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顾永升画

题顾永升画

明代 徐溥

野竹差差碧树连,小桥流水拂轻烟。迟迟归步乘明月,童子候门应未眠。

诗人徐溥的古诗

题夏太常满林风雨图二首 其一

明代 徐溥

太常胸次三湘阔,一洒满林风雨声。移向鸿山读书处,顿令炎气变秋清。

送尹先之还宁波

明代 徐溥

春来半月尚微寒,话别匆匆不尽欢。舞剑君能歌激烈,缄书我欲问平安。

渡江白鸟舟边见,出郭青山马上看。莫道幕中无一事,匡时好竭寸心丹。

东皋草堂为王景升题

明代 徐溥

三槐世泽深如海,今见东皋有草堂。舒啸可追陶靖节,风流还忆贺知章。

桃花春水画船小,秫稻秋风白酒香。我欲脱冠寻旧约,故园山色对苍苍。

送徐士亨归江阴

明代 徐溥

征轺早发都门道,强欲留君计不成。五夜芙蓉城里梦,一杯杨柳渡头情。

他年儗踏金鳌背,此日先听彩凤声。遥想解元坊下路,里人无数插花迎。

留别虎丘简上人

明代 徐溥

远公一别廿年馀,今据猊床喜自如。香动墨花猊写偈,影翻贝叶昼看书。

人间行迹如蓬转,物外禅心若镜虚。飞起竹边双白鹤,谈玄未已煮茶初。

送龙克温还金陵时携侄袭百户职

明代 徐溥

金陵有佳士,小阮共之京。阀阅承华胄,诗书擅令名。

论交酬夙愿,叙别动深情。草色连天远,槐阴过雨清。

三秋及流火,一月计归程。千里遥迎睇,征鸿好寄声。

送平阳章自鉴授福宁司训

明代 徐溥

荆溪黉舍相过日,三十年来一梦如。久抱青毡年旧物,忽看乌帽荷新除。

路通故里归应便,座列诸生乐有馀。想到闽州依海上,荔枝榕叶暗斋庐。

滆湖书屋为王士瞻题

明代 徐溥

何处深藏万卷书,滆湖南畔有精庐。侵阶细雨南芳草,满架清风落蠹鱼。

此日弹冠兼吏隐,他时载酒杂樵渔。乘閒欲访王猷宅,不待山阴夜雪馀。

送鲁挥使还云南

明代 徐溥

虎拜觐龙颜,匆匆又远还。寸心思补报,万里任间关。

岁晏云连塞,天寒雪满山。柳营千骑簇,天阙五花颁。

韬略心方切,琴尊兴未悭。青年立奇绩,节序易阑珊。

题鹭

明代 徐溥

杜若花香水满洲,柳风轻飏顶丝柔。从来懒逐鹓鸿侣,万里沧江狎野鸥。

石涧书屋

明代 徐溥

书屋亭亭石涧阴,红尘不到昼沉沉。细看邵子圈中理,漫拂师襄膝上琴。

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

送危教谕之桐乡

明代 徐溥

寒毡元不较勋阶,吾道东南育俊才。晏岁关河东跋涉,春风桃李费栽培。

五经洞彻文光夐,万骑纵横笔阵开。最是诸生承教益,短亭衰柳惜馀杯。

送和二尹还任宜兴

明代 徐溥

吾邦少尹真瑰奇,连艘千里来京师。浃旬了却公家事,南薰五两催行期。

一杯饯别长安道,吏民悬望归来早。哦松正尔及清秋,触处炎歊净如扫。

寿亲堂为莫宗范题

明代 徐溥

灵椿八千长不老,东风萱草花开早。荧荧南极夜流辉,自喜双亲俱寿考。

春云裁就五色衣,时时戏舞供甘肥。愿将长绳系白日,笑看沧海红尘飞。

送九江郡判郑廷韶 其二

明代 徐溥

烟霄鸾鹄正纷纷,尊酒怜君是逸群。望入九江怜欲尽,恩沾双阙晓初分。

郡中善政期参佐,纸上陈言事见闻。却喜盛年才力健,好摅忠悃树芳勋。

送李学士南归次韵 其一

明代 徐溥

采采黄花带露餐,出尘风韵似君难。文章蚤入韩公室,诗律先登杜老坛。

三馆并游谁少壮,百年相见几悲欢。马蹄明日燕南路,草软沙平雪半乾。

茅亭抚琴图

明代 徐溥

树底茅亭十尺宽,苔花秋雨翠生寒。风尘不是钟郎耳,只恐焦桐空自弹。

竹梧书舍为蒋仲学题

明代 徐溥

玉山令尹朝天日,时复要予赋竹梧。出屋书声思旧隐,满堂秋色见新图。

青苔迸出苍龙角,丹穴飞来彩凤雏。半点尘埃藏不得,凛然清气溢冰壶。

縠沼承祥为方伯题

明代 徐溥

十亩方塘甲第前,庐江赣水遥相连。乾坤佳气孕灵秀,散作五彩涵清涟。

纹成绮縠光如泼,气夺虹霓碧天阔。岂无老蚌吐明珠,还有神蛟起流沫。

迢迢银汉有通津,云舒霞敛玻璃新。天然至乃孰雕饰,俯首试问冯夷神。

神云此瑞世无匹,三百年来凡两出。衣冠畴昔在宣和,先后青云总超轶。

只今兰玉盛昆孙,朱轮皂盖盈高门。柏台况有埋轮客,分符大藩蒙殊恩。

文明有象信非偶,地灵人杰誇江右。从兹阀阅倍光华,奕世书香传不朽。

送僧归杭州

明代 徐溥

超然薝卜堂,瞰彼下天竺。形胜良足誇,高僧莹如玉。

飞锡来京华,捧檄言旋速。归将率缁流,丕釐昕夕祝。

翻经飞雨花,传灯续膏馥。细和道林诗,白日坐岩谷。

徐溥

徐溥

徐溥(1428-1499),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1492)至十一年七月(1498)任当朝首辅,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卒谥文靖。著有《谦斋文录》。► 13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