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蔺道士

赠蔺道士

宋代 阳枋

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诗人阳枋的古诗

寿程彦彪签判乃翁

宋代 阳枋

黄钟宫动夏秋分,夜来一雨如倾盆。
从云洗尽金天浑,老星见程家门。
老人降生叙南村,昔日闻名今黄论。
耆英侍坐聆嘉言,八窗玲珑笑语温。
千载一朝逢漆园,夹拶小涧开窗轩。
云鸡月犬闻朝错,衰情晚态常相存。
翠竹紫凤高胜骞,梧枝袅娜棲雏鵷。
琴弹碧玉箜篌蕃,炉养白砂贤弟昆。
胎仙三叠飞舞翩,玉液九转朝昆化。
沆瀣为饮为饮霞为餐,菊酒酌客香盈樽。
欲随枕石漱潺湲,只恐鼎养归天阍。
九老图中姓字尊,月倦指点诗轻扪。
莫学刘陵穷溪源。尽亲见眼前七世森仍孙。

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

宋代 阳枋

英雄才略暂临夔,泛绿依红诧小儿。
肯同稠人依毛遂,甘从走督得神师。
鱼城人喜景星出,象澦猿惊仙仗移。
七十老肥怕趋走,峡江亭上倍临歧。

送文大监赴召

宋代 阳枋

云门大卷声铿锵,不比寒谷号蛩螀长笑归来书满床,
着眼不用垂簪裳。夤缘仕版亦逢场,
一鼎热处元清凉。年来道心包乾刚,
鉴净水止无迎将。付物大公齐混茫,
玲珑窗牖开八荒。霁月海东悬秋霜,
照破蒙昧横津梁。不才曹资如点狂,
柱倚宝瑟心陶唐。冰轮玉井情徜徉,
祥云丽日希余光。布帛菽粟味尤长,
寻绎此乐徒激昂。颀美人天西方去,
许我立雪来其旁。欲坐春风吸余芳,
听说夜话摅中肠。又闻催归侍玉皇,
挈堤北斗斟天浆。净洗世表尘昏黄,
席此广宇归康庄。起舞掉头帆飞扬,
誓鸣急桨随乌樯,参同希传魏伯阳。

挽故人 其二

宋代 阳枋

卓世轻财易,悬知种德难。有贫皆粟帛,无骼不衾棺。

红树悲春早,孤松忍岁寒。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秤锤峡

宋代 阳枋

秤锤盘巨石,藏重亦藏轻,
待出持衡手,一匡天下平。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宋代 阳枋

造化仁民意,潇潇夜雨声。
焦原换得润,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阴密,濯余天气清。
秋河从此挽,尽洗北来兵。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

宋代 阳枋

异境破清愁,狂吟日点头。
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
石乱屡支舫,滩高常负舟。
心亨行有尚,习坎自安流。

寿邓提干母 其二

宋代 阳枋

尝桃不祇似东方,三度浓熏竹院香。眼底儿孙青琐客,镜中颜色碧琳房。

山屏绣出方壶稳,峡线拖馀翠水长。醉问群仙休拍手,谁人翻得九霞觞。

寿绍庆王守谨礼

宋代 阳枋

燕寝凝香事自无,祝釐何用饮酴酥。
袴歌雪外暖传曲,社酒人间春满壶。
客到竞夸逢子晋,我来甚喜见夷吾。
摩围山下间摩诘,他日添归九老图。

咏江南景物 其一

宋代 阳枋

几千里地香粳绿,百亿条溪高柳青。簇簇人烟富鸡犬,太平原野喜初经。

送谢方伯赴试

宋代 阳枋

春桑催蚕日迟迟,春蚕食叶开文闱。
桃源虽好食可住,高人梦故山薇。
金鸡啁啪唤出日,轻舟短棹风吹衣。
莫问虹梁春燕入,莫吟西堂春草萋。
水光山色二千里,助君笔底龙蛇飞。
丹成九转天上去,五云胶轕黄金扉。
回首故乡烟霭暮,城郭如故人民非。
年来世事转头改,食见华表丁令威。
送君南浦祝此语,伫立江干背夕晖。

挽垓山陈宣义

宋代 阳枋

升堂曾得话从容,骨相清癯七十翁。
唧唧爱人皆语妙,迟迟留客屡杯空。
眼分青白斯文外,手作推敲雅咏中。
我忝金兰三世契,颇堪溪浒忆清风。

寿蹇从叔制干

宋代 阳枋

黄钟大吕播年华,簪盍城南捧九霞。
共说贤寮心似镜,何妨幕府事如麻。
纷纷吏坌空迷目,蹇蹇王臣岂计家。
共约岁寒松竹友,好携周傍梅花陪。

收弟侄书中都

宋代 阳枋

优优至道贵居宽,休把浮名着意看。
身在九宵牢着步,些儿下了上应难。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宋代 阳枋

心地虚时来则受,德新要似汤盘又。
浊醪妙理少人知,所以伯禹恶旨酒。

同存子侄造成莲荡舟中作

宋代 阳枋

此行为爱荡中莲,万里清风驾客船。
两壁青山看不尽,举头天际有飞鸢。

下沱张西叔牡丹号奇品以诗寄花因用韵谢

宋代 阳枋

天香吹落五云来,满眼浮花只浪开。
国色不关朝得酒,妆台漫饮紫金杯。

逆境风返顺和东翔侄韵

宋代 阳枋

观国丹心切,横舟绿水迟。
东君如有意,风返晓江吹。

游下竺飞来峰和存了侄韵

宋代 阳枋

嵯峨擅北高,幽静还西竺。
虎蹲石根奇,龙蟠藤蔓曲。
面横白水湖,背列浓岚谷。
鸟碎山逾空,起予诗不俗。

和陈提举喜雨

宋代 阳枋

周家重谷业陈王,天亦哀民求此方。
一雨如倾过众望,三登可卜见时昌。
固知福地长无歉,尤喜炎天预借凉。
耆老首为乡曲贺,唾成珠玉巧於装。
阳枋

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13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