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翰
檐前归鸟去纷纷,十二栏干带夕曛。风飏绣旌红窈窕,光流绮席碧氤氲。
珠帘捲雨抬秋水,玉笛吟霜遏綵云。君到神京多壮观,建章鳷鹊隐祥氛。
送郭工副焕章之汝宁放粮
羡公本是汾阳后,致用还优经济才。千里黄尘承命去,万仓红粟被恩开。
柳添新绿遮文旆,梅送残香入酒杯。莫待梁园春事已,公馀策马早归来。
柏塔寺 其八 李绰堰
长堤西去势蜿蜒,经理相传大定贤。秋蚓行泥身确确,苍龙照水影翩翩。
绿杨三月飞春雪,碧草千年起暮烟。君到汴河南去路,拟将诗句咏当年。
送杨秉文赴京
中条山下柳丝飞,送客花村问酒旗。风递晴岚沉极浦,雨添新水涨前溪。
问程见说孤烟外,散饮那逢落照时。渭北江东更愁绝,暮云春树总相思。
侯村寺遣怀二首 其二
我为劳形损性灵,时来野寺伴山僧。拂开素壁留新句,剔落苍苔读旧铭。
花雨远从天外至,磬声多向月中听。幽窗一夜浑无寐,洗尽尘根两耳清。
和徐知县重兴学校
开基圣主振宏纲,继统皇王正典常。万道红光增日彩,千行彩篆粲龙章。
史官秉笔书鸿业,髦士横经集鳣堂。深感熙朝遵祖训,复令吾道蔼辉光。
夜宿洪塘舟中次刘子中韵
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岸回孤屿火,风度隔村烟。
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简茅津渡梁巡检二首 其二
曾向吴山训子衿,岂期贫病苦相侵。一身卒岁无衣褐,十口逢灾罄橐金。
载酒久无来问字,绝弦今已少知音。贤侯与我虽非旧,倾盖相知意更深。
柏塔寺 其四 孤石岭
鸟道萦纡入太虚,云根百丈峙山隅。锦苔春滑支机后,玉骨秋寒塞海馀。
苍怪合教狂米拜,秀灵端似美人居。南归送过石城下,好倩西风雁寄书。
中秋和赵孟弘二首 其一
广寒深处有仙家,跨出秋空白玉蟆。颢气挟寒成露颗,轻风拂曙结霜华。
冰盘出海无纤翳,宝鉴当空绝点瑕。拟向清虚瞻兔魄,不堪老眼欲生花。
古山道人诗卷
青山峨峨自太古,中有物外真仙人。一朝不随舜花昼,千载要见蟠桃春。
初平入山羊作队,丁令还家鹤语神。自今好觅麻姑去,看到沧海飞黄尘。
瑶台顶 其三 涑水
一派灵源滚滚来,风摇锦浪岸花开。桥分野色行人去,雨没沙痕钓客回。
秋净霜澄明似练,春深烟染碧如苔。羡君自有朝宗志,莫怪矶头鸥鹭猜。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三 秋色
岚光淡淡复浓浓,多在园林夕照中。绿减在川烟际草,红添千树水边枫。
落霞孤鹜吟难尽,折苇残荷画不工。只有谪仙情思苦,灞陵伤别意无穷。
和邓舍韵二首 其二
皎知白璧莹无瑕,肝肺峥嵘吐皓华。新政喜闻廉叔度,义风孰效鲁朱家。
挥毫早已吟风叶,听履应须扫落花。自愧清贫无一物,近来诗藁欲盈车。
过阳城祠
荆棘丛深隐坏垣,半庭残甓草芊芊。馀生本拟成孤愤,直草虽伸已五年。
岭徼风烟惊鵩鸟,条山花木怨啼鹃。当初只合终佳遁,谩费昌黎论一篇。
九日登瑶台山
几年踪迹漫栖迟,今日登临逸兴飞。绿酒喜随藜杖到,白头须插菊花归。
苍山日暮林烟合,潦水霜清雁影稀。愿祝加餐强健在,年来此会莫相违。
双瓜图二首为瞿长史赋 其一
开图好似吴兴笔,爱与青斑为写生。中有周诗千古意,子孙蕃大更才名。
题败荷
南陌词 其三
南陌东边草染裙,嫩青深翠一时新。王孙去后无消息,春雨春烟恼杀人。
言怀简丁志善三首 其二
白首如新固不虚,操戈机变更愁余。早年定约成婚嫁,岁更相期共卜居。
本为叔牙知管仲,岂期张耳害陈馀。自今取友须加慎,至圣犹言失宰予。
和吴升甫见寄韵二首 其一
楚泽苍茫带夕晖,暂投簪佩上苔矶。孤云不解离情苦,犹自纷纷上客衣。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433篇诗文
黑蝴蝶
题山居幽趣图
孝思堂
题棘石图
中秋对月望瑶台感旧兼简城中诸朋友二首 其一
和悼亡二首 其二
题南塘乔木图
暮秋梁园言怀呈体方伯振二诗伯 其二 送时志秀才赴礼闱
对月和卞长史韵
谷日喜晴和体方韵
和马子英见寄韵
夜月吹箫图
食苜蓿
条山积雪
送马文隆县令归临颍
杨村至张郭店道中
雨中望条山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
寄董仲伦四首 其一
题望倍思亲图
宿介休
金陵送别图为体方黄先生作
柏塔寺 其七 中条山
讲堂雨中看新竹
闻性空居士病愈
梁园言怀
得南信四首 其一
送锁子坚北上
寄李延龄
山居即事五首 其三
和体方立春日暄晴
苦雨用洪武韵成
瞿长史黄瓜图
陈如心家饮罢言怀
瑶台顶 其五 巫咸谷桥
归兴
过韩庙
送江源南还
底柱鸣澜
读欧文
舟中望庐山
古诗五首 其四
九日寄鲁客
龙江送别图
送黄先生裳归嵩县
喜雨二首 其二
郁林州道中
柏塔寺 其九 原上寺
和鲁客见寄韵
望云思亲图
寿王教谕
题云松野岸
雪夜杂诗 其三
和悼亡二首 其一
读韩信传
中秋不月望瑶台感旧兼简城中诸朋友二首 其二
怀东城旧游
雁湖(在观猎山之巅,群雁所栖集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