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旦
微雨如丝散,凉风生客衣。虚堂坐夜静,秉烛无光辉。
停杯待月月不来,蔽天阴翳何时开。老怀襞积向谁语,阶前独步空徘徊。
新乐行台次壁间韵
宪节西行此暂停,重门无事昼常扃。台前古柏垂垂绿,雨后遥山故故青。
万里关河嗟远道,半生踪迹叹浮萍。今宵谁与占乾象,指点中天识使星。
除夕和乔白岩韵
新写桃符换旧厅,留都昆季叹晨星。行年老矣头将白,知我谁欤眼共青。
曦驭倏驰徒守岁,儿曹忽报又添丁。妨贤亟欲投簪去,世路悠悠笑独醒。
次孙谦生子诗以志喜
峭寒帘幕怯晨兴,览镜丝丝鬓雪增。闭户何妨常谢客,开颜今喜又添曾。
德储先世钟馀庆,梦兆维熊协吉徵。谩笑老夫无所遗,吾家清白世相承。
元日候朝
东风故故酿轻寒,最喜阳春德泽颁。犀甲连云环帝阙,龙媒分队出天闲。
炉烟缥缈晴光外,扇影参差夕照间。去国此心应耿耿,涓埃无补愧朝班。
重九陪胡侍御游江心寺
扁舟棹入水云乡,劫火初销迹半荒。华发谁怜陪后乘,黄花何事负重阳。
郊原过雨群芳剩,燕雀随风万里翔。丞相祠前山色好,森森梧竹倚高冈。
会宁道中
险路还夷路,长亭又短亭。雨潴深涧碧,云抹远峰青。
景胜诗难写,风狂酒易醒。客途晴日少,吾欲讯山灵。
小圃即事
池馆围春曲径通,虚檐掩映绿阴中。入门顿觉风光别,几树桃花隔竹红。
陈准卿见和再叠前韵时读书净社寺
簿书毛委谩横陈,抚事堪惊种种新。禄食谁为明日计,忧怀空寄此眉颦。
禅房我欲分吟榻,世路君方避俗尘。闻说城西风景好,花须柳眼正娇春。
金华山水暴涨登舟有作
空江波浪渺无涯,茅屋深林四五家。却讶扁舟穿木杪,山城回首隔梅花。
户曹视事
关河迢递又金陵,八座崇高愧滥登。各省曹分官属盛,群胥鳞次簿书仍。
廪无馀积将何赖,例有新条尚可凭。严立法程徵宿负,陈红应共百川增。
奉和京兆兄长雨中留客诸作 其二
诸公才思总无双,文战谁甘北面降。剪烛分题联夜句,呼童煮茗汲春江。
词源滚滚波翻峡,吟鬓萧萧影照釭。坐爱晚凉清不寐,忽惊残月堕西窗。
临清舣舟值雨
柳外风来雨脚斜,好山刚被白云遮。新凉散暑穿云幕,小涨移舟出浅沙。
鱼贯帆樯千里运,蜂房户牖万人家。繁华堪赏还堪恨,满目芳菲乱野花。
送庞元化参政分韵得突字
天台古名郡,夙称豪杰窟。君负迈往气,沼视溟与渤。
释褐拜青琐,棱棱峭风骨。每怀先事忧,徙薪喻曲突。
谏垣让丰采,儒林挹芬馞。旬宣七闽政,牙绯九重谒。
一束旧时书,还携向东越。南风吹轻舟,孤帆江上发。
吾闽虽遐方,而俗匪狡讦。文公过化馀,大道昭日月。
君持平生往,百行无一蹶。翘首福星临,元勋视掀揭。
观音阁别意次顾司谏韵
江阁凭栏久,停云客到门。路回峰欲断,潮落水如奔。
赠别诗盈卷,开怀酒满樽。星槎随使节,霄汉视高鶱。
陈少宰见示游牛首山诗次韵书边中丞卷
谁幻山形俨若牛,登临酷爱午风柔。遥看树杪酷青黛,小憩林阴拥碧油。
后乘未随清兴远,旧游如梦乱峰遒。兹行奇绝真堪纪,逸驾应攀沈隐侯。
武城闻致仕之命偶书
北客忽传新命下,中流急放一舟还。浮名已谢云霄外,公道犹存天地间。
老遣情怀聊藉酒,閒携杖屦即登山。应知此外无馀事,寂寂松阴昼掩关。
分水道中
潋滟波光映碧空,画船如泛水晶宫。俄惊巨浸吞平陆,却喜轻帆引顺风。
两岸垂杨迎棹绿,夹堤新枣压枝红。浮云敛尽天如洗,点点遥山夕照中。
括苍逢旧门隶迎新守因询准卿起居始知卧疾已久诗以写怀
千里间关访故人,渴心何止欲生尘。放怀可得同今日,卧疾那堪越数旬。
论古谈今高兴减,批风抹月老天嗔。烦君抖擞精神起,共醉东山竹叶春。
闻昕弟秋闱失利诗慰勉之
吾子才华自不凡,未应三十尚青衫。极知士论推荀爽,惟见乡书荐阮咸。
云路邅回迷月殿,年光迅速剧风帆。祗馀兀坐空斋晚,无限幽怀寄短缄。
廿九日宿蔡村河下
才过蒙村又蔡村,几家灯火正黄昏。舟中亦有饶风味,买得河鲜侑晚樽。
杨旦
福建建安人,字晋叔,号偲庵。杨荣曾孙。弘治三年进士。历官太常卿,正德间忤刘瑾,谪知温州。有政绩。瑾诛,累擢至户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以反对张璁、桂萼骤进用,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令致仕。► 95篇诗文
夜过淮安
舟经分水乘月顺流而下诗以志喜
送叶上舍定还建宁
百门泉次旧韵
送吴
礼部视事
东墅杂咏
寄乾叔次原韵
祈雨有应
退食偶书
望岳次石司徒韵
退居偶书
上元遇雨次廷采韵
游雁宕山次韵
陜西督理军饷
定州行台次粹夫韵
送李珍分教徐州
移居盘门
题画牛图 其一
游灵谷寺次乔宗伯韵
送袁汉弼教谕之翁源
准卿读书僧舍次韵
同寅冯子佩长至陪祀途中联句见示次韵 其二
雨后马上
次王敬止韵
夜宿行台
怀柔道中
送陈登序班还温陵
归留都寓邸
过山丹
陈准卿招饮遂成长句申谢
题画牛图 其二
白马关
过东昌值风雨
永寿行台
送杨廷采
题白岩新竹庵
吴兴舟中次舒大参韵
雪中忆再用前韵 其一
中秋无月有感
观迎春百戏
秋祀先垄途中口占
别丘文元仍次前韵
送杨智任绍兴知事
别李同年承裕
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
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
游东山次王司马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