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四用韵 其十

四用韵 其十

宋代 杨公远

因循身渐老,性懒谒王侯。尝到新蓝尾,翻馀旧历头。

春来虽可喜,岁去抑何愁。桃板书联句,三平二满休。

诗人杨公远的古诗

用前韵酬项性初

宋代 杨公远

连年客里度星霜,过了重阳又一阳。
篱下正怜丛菊老,风前将领早梅香。
宁同子美吟诗瘦,岂效宽饶肆酒狂。
欲卜归期犹未定,空劳魂梦绕江乡。

见山真意

宋代 杨公远

栗里幽深自结庐,东篱采菊足清娱。
偶然触目南山好,相对沈吟一语无。

游南山次刘晓窗韵二首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神仙窟宅白云扃,山径迂回峻复平。烟冷恐遗丹灶在,草深不向斗坛生。

市廛尘隔二三里,岩谷禽啼一两声。莫讶此来仙不见,遥岑寸碧眼增明。

初度寓郡

宋代 杨公远

得失荣枯付分休,康强之外复何求。
灵台洞徹之无夜,银海精明月正秋。
谩赋律章酬诞节,旋沽官酝破羁愁。
生来结得梅花伴,长占春风第一筹。

逗春海棠

宋代 杨公远

蜀地名花迥出奇,玉环卯未醉时。
只开春暖二三月,偶冒冬寒四五枝。
晓带清霜浓传粉,晚迎红日淡匀脂。
惜渠未敢轻攀折,子美如何少得诗。

游水西次吴秋磵韵

宋代 杨公远

松阴石迳绝纤埃,缓步行春得得来。
风景一川诗料足,楼台两岸画图开。
山花乱插髼松鬓,村酒频倾潋滟杯。
扶醉归来天欲莫,数声鼓角又相催。

初夏旅中五首

宋代 杨公远

吟髭细撚只堪伤,几度徘徊立夕阳。
诗不疗饥徘著意,酒能作病莫持觞。
此心轩豁出云月,浮世间关逆水航。
多谢老天怜我在,长教穷健又何妨。

江草塘袖诗言别次韵以饯

宋代 杨公远

数日君不来,欲赋莫云诗。
今朝忽过我,欢然如先期。
谈论已忘倦,坐卧犹忘机。
正尔踌躇间,袖出言别诗。
且知束锦囊,届途无多时。
使我心为感,使我心为悲。
此意竟何如,写作送行诗。
君不鄙我句,喜色形须眉。
明朝天一方,胥会知何时。

次金东园渔家杂咏 其五

宋代 杨公远

爱玄真子吟佳句,笑老姜公用直钩。一片水乡供活计,四时风月在扁舟。

次省斋韵觅友梅萦笑集不蒙见惠再借韵

宋代 杨公远

巨编藏古锦,风雅续遗音。
雷电欲下取,辟易不敢侵。
真趣谁领会,一如陶潜琴。
所言正而大,讵比郑声淫。
疑有造化炉,炼铁成黄金。
个是绝世宝,何必问西琛。
有时吟竹外,竹影弄清阴。
有时歌梅边,梅香散水沈。
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
俗子敢再请,幸尔勿沈吟。

重阳已过半月菊花方开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过了重阳半月馀,菊花方见放东篱。香清不减登山日,色好偏过泛酒时。

餐落英真成浪语,存荒径岂是虚辞。生来宁耐风霜挫,晚节腾芳满世知。

次兰皋自咏

宋代 杨公远

生来无分对书灯,却喜逢人便眼青。
枵腹谩临逢米帖,学耕频勘相牛经。
堎赠骨相身长健,磊磈襟怀鬓未星。
密掩柴扉盘膝坐,人非人是底须听。

次敏斋陈先生月艇

宋代 杨公远

小池新舣野航轻,分得江湖一段情。
最是好天良月夜,婵娟冷浸入窗明。

铜瓶簪梅

宋代 杨公远

梅花点点自清真,雪虐风饕苦且辛。
白玉堂开风是贵,古铜瓶浸亦非贫。
爱渠夜写灯前影,类我时挥笔底春。
雅趣有谁能领会,华光已后更无人。

许侯赠诗借韵谢 其二

宋代 杨公远

政彻宸旒久有声,何消入梦更图形。行看大展经纶手,整顿乾坤万国宁。

借虚翁涌金门城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

宋代 杨公远

时光迅速走双轮,忽忆前朝事已陈。
门外难交前马客,竹边惟结话诗人。
生来岂羡陶朱富,老去宁甘原宪贫。
处世自怜浑不解,江山聊助笔头春。

次吴篁屿赠别

宋代 杨公远

每嗟人世等浮沤,会聚如云散复收。
诗赋别情无白雪,酒浇离思有青州。
见梅须寄一枝信,对月还关两地愁。
此去若逢风雨夜,肯思细话对床不。

次余静庵寒夜诗思二首

宋代 杨公远

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
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
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
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

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宋代 杨公远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閒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春夜雪再用韵 其十

宋代 杨公远

雪霁风犹万窍号,微吟拥鼻袖无羔。一寒如此还风味,和得诗成句法高。

杨公远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19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