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听磵泉琴次赵丞韵

听磵泉琴次赵丞韵

宋代 杨公远

来谒磵泉琴,都忘利与名。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

诗人杨公远的古诗

次程南仲韵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老来鹤发更鸡皮,计解曾无六出奇。耕钓云烟三寸管,剪裁风月几联诗。

逢人多谢开青眼,顾我惟惭匪白眉。世路近来虽著脚,不如退步学聋痴。

初度寓郡

宋代 杨公远

得失荣枯付分休,康强之外复何求。
灵台洞徹之无夜,银海精明月正秋。
谩赋律章酬诞节,旋沽官酝破羁愁。
生来结得梅花伴,长占春风第一筹。

自笑二首

宋代 杨公远

自笑人生立切难,甘辛滋味饱曾参。
头颅潦倒梅横雪,心地通明月印潭。
诗欠惊人徒著意,事多忤谷更休谈。
何如领略三杯酒,不必如泥只半酣。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

宋代 杨公远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
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扣风。
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
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三用韵 其三

宋代 杨公远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诗谒按察疏斋赐贱号二大字赋诗以谢

宋代 杨公远

幸披云雾睹青天,尽道山人有宿缘。
得坐春风才半日,胜居尘世已千年。
槎枯许到银河畔,葭老容依玉树边。
两字光芒关不住,私心犹敢觅新篇。

见山真意

宋代 杨公远

栗里幽深自结庐,东篱采菊足清娱。
偶然触目南山好,相对沈吟一语无。

次宋省斋避暑

宋代 杨公远

何处避炎威,好是幽人屋。
拂拂来清风,苍松间修竹。
坐久细哦诗,惜不疗饥腹。
念彼田舍翁。桔槔声断续。
谁知汉阴老,抱瓮灌园谷。
雇我本无机,所原年谷熟。

再韵奉酬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穿帘燕子作双飞,恰是春光欲老时。公退祇应无个事,山泉石鼎煮鎗旗。

游南山次刘晓窗韵二首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神仙窟宅白云扃,山径迂回峻复平。烟冷恐遗丹灶在,草深不向斗坛生。

市廛尘隔二三里,岩谷禽啼一两声。莫讶此来仙不见,遥岑寸碧眼增明。

重阳已过半月菊花方开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过了重阳半月馀,菊花方见放东篱。香清不减登山日,色好偏过泛酒时。

餐落英真成浪语,存荒径岂是虚辞。生来宁耐风霜挫,晚节腾芳满世知。

贽雨村施权宰

宋代 杨公远

旌旆来时桂未华,如今烟柳又藏鸦。
一尘不著千家月,万象无私满县花。
草茂圜扉春寂静,吏閒庭院燕諠哗。
剩膺当路飞腾剡,玉笋催班已有涯。

见古梅吴府教

宋代 杨公远

万木风饕冻欲痴,孤根逗暖正斯时。
树槎牙历百千岁,花摘索开三两枝。
兄弟山礬应未称,交朋松竹恐相宜。
玉堂标致和羹味,可是香名满世知。

上赵相公二首

宋代 杨公远

徹骨清贫颇自怜,生涯淡薄只随缘。
搜罗景象画多趣,拌擞襟期诗几篇。
毛颖漫供烟雨耒,石泓聊当稻粱田。
化炉倘赐甄陶意,便是人生际遇年。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

宋代 杨公远

诗骨清臞甚,几如沈隐侯。
自编篱象眼,为护笋猫头。
日有丘园乐,身无世俗愁。
怜渠名利客,汩汩几时休。

见王书史系按察司所委平反劝课

宋代 杨公远

翩翩旌旆下吾邦,六邑喧传姓字香。
不著一尘秋夜月,谨施三尺晓天霜。
平反狱讼缧囚喜,劝课农桑惰叟忙。
昨拜荆州天与幸,敢趋行幕献诗章。

月下看白莲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藕花呈素质,兔魄散清光。我试平章看,嫦娥伴六郎。

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宋代 杨公远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閒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寄东麓赵赞府二首

宋代 杨公远

黄花开后骤征鞍,再见黄花秋又残。
只字未能通间阔,长笺先辱问平安。
共看明月隔千时,独对西风愧一寒。
只有麓翁知我者,何时会面话辛酸。

许侯赠诗借韵谢 其二

宋代 杨公远

政彻宸旒久有声,何消入梦更图形。行看大展经纶手,整顿乾坤万国宁。

杨公远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19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