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偶得李竹屋居士摘和靖先生梅诗四联演成八韵句工而韵险似难继和愧不自揣僭敢续貂珠玉在傍觉我形秽 其五

偶得李竹屋居士摘和靖先生梅诗四联演成八韵句工而韵险似难继和愧不自揣僭敢续貂珠玉在傍觉我形秽 其五

宋代 杨公远

池水倒窥疏影动,任渠羌管吹三弄。碧波清浅净无痕,老干槎牙坚耐冻。

花放羞同桃李场,香来偏恼诗人梦。当年曾醉老师雄,翠羽双双疑作凤。

诗人杨公远的古诗

次黄山中首尾吟

宋代 杨公远

双井源流绰有声,襟期一片玉壶清。
吟成物外风骚句,付与人间月旦评。
随柳问花知雅兴,论心握手见交情。
英雄标致真难敌,双井源流绰有声。

游水西次吴秋涧韵

宋代 杨公远

松阴石径绝纤埃,缓步行春得得来。风景一川诗料足,楼台两岸画图开。

山花乱插髼松鬓,村酒频倾潋滟杯。扶醉归来天欲莫,数声鼓角又相催。

迓王书史六邑劝课回四绝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雕鞍骏马骤如飞,正是春风柳絮时。夹道居民争看处,青红小队曳旌旗。

呈许使君二首

宋代 杨公远

蒙泉清徹底,更不著纤尘。
滕阁曾逢月,花屏又遇春。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强民。
只恐芝泥召,催归侍紫宸。

寄饯东麓赵赞府之官湖南

宋代 杨公远

忆昔鸣驺闯草庐,欢然把酒话襟期。
自从六月袂分后,又是重阳节过时。
江左英贤姑佐邑,湖南松竹助哦诗。
饯违不及空惆怅,傥或逢梅寄一枝。

寓婺源紫虚观

宋代 杨公远

书卷携来寓紫虚,凭高凝眺更无余。
五山结邑凝盘踞,一水依城带卷舒。
旦暮鼓钟喧梵宇,高低楼阁壮神居。
年时除却酬香者,闤闠行人往复疎。

次韵酬孙艮斋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抱膝孤吟欠范模,愿随鸡犬藉丹炉。傥能化得尘凡骨,差胜无声水墨图。

芳溪閒步

宋代 杨公远

竹杖芒鞋度断冈,崎岖小迳绕寒塘。
野梅照水初含白,山菊支霜未委黄。
对景每番成感慨,把杯几度放疎狂。
此生但只安吾分,无辱无荣寿且康。

次刘晓窗九日韵 其八

宋代 杨公远

黄花堆积若钱流,妆点诗家富贵秋。元亮不将渠贳酒,空留遗恨尚悠悠。

谢许侯特雇

宋代 杨公远

传呼门外骇还惊,忙著荷衣倒屣迎。
皂盖朱幡人从简,雕鞍绣勒马蹄轻。
群中驽顿增高价,爨下桐方有烈声。
多谢使君青雇后,免教汩没度浮生。

清明后旬日不闻鹃

宋代 杨公远

过了清明又一旬,不闻杜琮免伤情。
算渠会得羁人意,应向山林僻处鸣。

迓王书史六邑劝课回四绝

宋代 杨公远

匆匆出郭又经旬,和气薰蒸处处春。
料得锦囊诗拍塞,寄来曾拜一篇新。

见古梅吴府教

宋代 杨公远

万木风饕冻欲痴,孤根逗暖正斯时。
树槎牙历百千岁,花摘索开三两枝。
兄弟山礬应未称,交朋松竹恐相宜。
玉堂标致和羹味,可是香名满世知。

次程南仲韵 其二

宋代 杨公远

生意窗前草不除,翛翛苍玉自扶疏。贫将入骨苍怜我,富欲掀天命属渠。

学圃频观种树传,杜门几似绝交书。有时间有过从者,分席非樵即是渔。

次宋省斋九月十日

宋代 杨公远

恰说重阳又罢休,奈何乌兔去悠悠。
可怜节后乌心别,未信花前蝶意愁。
病里不禁三盏酒,客中虚负一年秋。
来年昨日登高兴,强健还能痛饮不。

诗筒

宋代 杨公远

短篇吟了长篇续,旧韵酬成新韵催。
一节此君缄锦绣,奚奴携去又携来。

借汪路教韵题赵东麓判丞临清堂

宋代 杨公远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乐山仍乐水,何虑复何思。
菊有陶潜逸,兰无屈子悲。
娱情琴上操,遣兴局间棋。
对客频倾酒,临流剩赋诗。
要将閒度日,只恐道关时。
触目多幽致,留题总色丝。
细吟增敬羡,貂续匪佳辞。

次姚舍人二首

宋代 杨公远

披起绵衣换葛裘,不禁时序去悠悠。
吴江枫老萧萧下,紫塞鸿归点点秋。
几幅蛮笺诗状景,一声羌笛客凭棂。
羁怀正此无聊奈,细雨檐花分外愁。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数竿脩竹半池荷,密掩柴门少客过。笔底画能希李郭,囊中诗欠似阴何。

一心夜月炯长在,两鬓秋霜积未多。花甲明年重数起,幸逢尘世息兵戈。

四用韵十首

宋代 杨公远

梦觉灯初烬,搔头谩短吟。
人生随宿分,世虑莫萦心。
霜结风声息,参横月影沈。
此时朝市客,争似卧家林。
杨公远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19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