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池上芙蓉

池上芙蓉

宋代 杨公远

小池惊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
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
一秋造化全种此,十月风光尚属他。
除却篱边丛菊伴,别谁能奈晓霜何。

诗人杨公远的古诗

次省斋韵觅友梅萦笑集不蒙见惠再借韵

宋代 杨公远

巨编藏古锦,风雅续遗音。
雷电欲下取,辟易不敢侵。
真趣谁领会,一如陶潜琴。
所言正而大,讵比郑声淫。
疑有造化炉,炼铁成黄金。
个是绝世宝,何必问西琛。
有时吟竹外,竹影弄清阴。
有时歌梅边,梅香散水沈。
所以形之句,毋乃得之心。
俗子敢再请,幸尔勿沈吟。

次程南仲韵五首

宋代 杨公远

生意窗前草不除,悠悠苍玉自扶疎。
贫针入骨谁怜我,富欲掀天命属渠。
学圃频观种树传,杜门几似绝交书。
有时间有过从者,分席非樵即是鱼。

平沙起雁

宋代 杨公远

极目青山带夕阳,平沙漠漠水茫茫。
几声渔笛卢花外,惊起斜飞雁一行。

隐居杂兴

宋代 杨公远

老屋荒寒亦自清,柴门虽设只长扃。
数行古隶閒居赋,半壁行书陋室铭。
□□□□□□□,研硃滴露勘黄庭。
此生与虽无补,笔底青山到了青。

生朝二首

宋代 杨公远

生朝自颂岂非呆,吟得诗成亦快哉。
六十平头悭两岁,百千往事付三杯。
在家清苦僧留发,立世支离栎不材。
却是与梅缘分厚,年年此日向侬开。

次金东园农家杂咏 其二

宋代 杨公远

林下攲倾茅草屋,门前诘曲竹笆篱。数声清笛知何处,牛背斜阳牧竖吹。

水西行散次韵程南仲

宋代 杨公远

散步招提去,禅房幽更深。
开经醒俗眼,沦茗洗尘心。
石罅泉长溜,林巅蝉独吟。
诗成书雪壁,恐或有知音。

次吴篁屿山行

宋代 杨公远

诘曲深林小迳斜,杖藜徐步访山家。
老翁□□无祗待,禁酒官严又禁茶。

还刘晓窗吟卷就用卷端韵

宋代 杨公远

细观吟卷压阳春,字字新奇绝点尘。
既已学诗新学礼,底须忧道更贫。
鸟啼花落萧閒日,月白风清自在身。
内景通明谁会得,公安处寒曙色正。

次金东园农家杂咏 其六

宋代 杨公远

四郊䆉稏高低熟,几处连耞澎湃声。妇饷区区无寸暇,绩麻犹趁月华明。

次姚吏隐惠诗韵

宋代 杨公远

相逢一笑信前缘,闻道先吾岂较年。
洒落襟期良夜月,冲融气宇小春天。
喜评曲直人间事,懒问肥硗郭外田。
忙里依然清兴在,时时不吝惠新篇。

次韵黄仲宣九日

宋代 杨公远

又逢重九日,七载寓僧庐。
送酒人何在,迎风帽自如。
萸肥含味远,菊瘦著花疎。
只么酬佳节,诗成趼纸书。

次韵别黄山中

宋代 杨公远

相逢只在万山阿,每愧才疎藉琢磨。
昨日忽来明日去,会时常少别时多。
茶聊当酒匆匆话,诗为言怀细细哦。
折得梅花须寄我,不然携杖早相过。

次程斗山村居韵 其五

宋代 杨公远

搔头无别想,得句但长吟。懒到风波地,坚存铁石心。

人情从冷热,世态任浮沈。却喜虚檐外,清吹满竹林。

江草塘袖诗言别次韵以饯

宋代 杨公远

数日君不来,欲赋莫云诗。
今朝忽过我,欢然如先期。
谈论已忘倦,坐卧犹忘机。
正尔踌躇间,袖出言别诗。
且知束锦囊,届途无多时。
使我心为感,使我心为悲。
此意竟何如,写作送行诗。
君不鄙我句,喜色形须眉。
明朝天一方,胥会知何时。

游南山次刘晓窗韵二首

宋代 杨公远

神仙窟宅白云扃,山迳迂回峻复平。
烟冷恐遗丹灶在,草深不向斗坛生。
市廛尘隔二三里,岩谷禽啼一两声。
莫讶此来仙不见,遥岑寸碧眼增明。

再韵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听彻茶烹蚓窍声,挑灯开卷眼能明。□□□□□□□,过了残冬岁又更。

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

次赵都使心田寿哉韵

宋代 杨公远

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
岂藉锄犁开旷荡,但除尘垢自和平。
云收月挂天长净,水止风恬浪不生。
寿域预营真得所,王家趼室可齐名。

谒秋崖先生方吏部墓借斗韵

宋代 杨公远

崖翁底事姓名香,照世文章日月光。
葭坞留荷啼晓露,趼窝埋玉黯斜阳。
碑刊地记生前撰,甃蚀苔痕去后荒。
一炷炉薰瞻警罢,教人空结九回肠。

再韵奉酬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穿帘燕子作双飞,恰是春光欲老时。公退祇应无个事,山泉石鼎煮鎗旗。

杨公远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19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