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代别张宪 其一

代别张宪 其一

宋代 杨冠卿

泽国春强半,馀寒燕子飞。绝知悬榻久,故作买舟归。

岁月空荒老,行藏有是非。功名游戏尔,此意尚依稀。

诗人杨冠卿的古诗

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

宋代 杨冠卿

金蕊飘残。江城秋晚,月冷霜寒。一种幽芳,雕冰冷玉,舞凤翔鸾。
悠然静对南山。笑琼沼、鸳飞翠澜。小玉惊呼,太真娇困,俯槛慵看。

甲申岁作

宋代 杨冠卿

渺渺冰雪尽,欣欣花柳苏。
江澄炫初日,沙润茁新蒌。
久客亦劳止,我行犹载驱。
乾坤如许大,何处著吾庐。

癸丑生朝舟行有感

宋代 杨冠卿

悬弧初度日,鞠育念劬劳。
未了诗书债,见轻儿女曹。
争知两蜗角,等是一鸿毛。
所贵尽忠考,结交英与豪。

鹧鸪天·岁月如驰乌兔飞

宋代 杨冠卿

岁月如驰乌兔飞。情怀著酒强支持。经年不见著妆面,秾碧谁斟翡翠卮。江路晚,夕阳低。奚奴空负锦囊归。欲凭驿使传芳信,未放东风第一枝。

又示同志

宋代 杨冠卿

寂寂寥寥扬子居,云山相对一床书。
无人载酒问奇字,自把残编时卷编。

谢石佛琏大禅

宋代 杨冠卿

人生天地间,百年如逆旅。
荣华风中烟,富贵草头露。
得丧能几何,頫仰即今古。
师具正法眼,与人一线路。
纷纷轻薄儿,谁解点头句。
冥行方索涂,空满户外屦。
我提没底篮,採药空山去。
觌面偶相逢,举手便分付。
弹指了三生,无去亦无住。

九江春半雨中寒甚忽见梨花

宋代 杨冠卿

江城一雨春强半,寒色著人芳信迟。
赖有梨花遮病眼,一枝带雨出疏篱。

宿前岗铺

宋代 杨冠卿

老去心犹壮,天边岁欲除。
喜行新过路,如读未看书。
溪水萦回净,人家远近居。
梅花正愁绝,薄暮雨疏疏。

游交广用帐干赵德纵韵

宋代 杨冠卿

家声久矣愧长杨,浪说男儿志四方。
鼎鼎百年半流落,悠悠万里益凄凉。
羇怀岭表芙蓉幕,归梦江南云水乡。
欲访匡庐近消息,试凭征雁到浔阳。

前调(赠维扬夏中玉)

宋代 杨冠卿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
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功名年少余事,雕鹗几横秋。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泊舟富池乞灵祠下

宋代 杨冠卿

大江东南来,冯夷此其宫。
群山各献状,奔走如游龙。
将军万人杰,智勇摧奸凶。
草木知威名,旗常纪丰功。
庙食填兹土,楼阁何穹窿。
我来拜灵祠,红日方曈曨。
神乌集飞樯,雪波捲晴空。
椒桂荐芳馨,精诚冀感通。
谓言身半百,扁舟吾欲东。
羞作贾胡留,愿借一帆风。

蜡梅四绝 其四

宋代 杨冠卿

阿娇厌贮黄金屋,洗尽铅华儿女妆。香魂寒夜伴幽独,青灯相对吟胡床。

自马当而上至壶口三钟石苍崖壁立下瞰层渊湍流急甚钓叟穴其傍往来 ...

宋代 杨冠卿

千崖削苍壁,万仞临深渊。老翁立其傍,习惯若自然。

笑歌惊波澜,步武生云烟。我欲从之游,结茅山之巅。

举瓢酌天浆,醉拍洪崖肩。明月夜横玉,共看凌波仙。

美人在空谷

宋代 杨冠卿

有美人兮在空谷,肌肤冰雪颜如玉。
珠袖轻绡卷翠云,日暮天寒倚修竹。
自言久住黄金屋,舞遍霓裳羽衣曲。
昭阳春尽音信稀,伤心暗蹙眉峰绿。
百年日月双车毂,富贵荣华如转烛。
蓬海迢迢天六六,驭风归去骑黄鹄。

自槜李至毗陵道中 其二

宋代 杨冠卿

朱槿碧芦相间栽,蓬棚车水过塍来。茸茸秋色浓如染,已有陂塘似镜开。

好事近(代人书扇)

宋代 杨冠卿

晚起倦梳妆,斜压翠鬟云鬓。手捻花枝辄笑,问青鸾音信。
绣帘慵卷玉钩垂,风篁奏余韵。灯火黄昏院落,报雕鞍人近。

次归耕堂稀字韵 其四

宋代 杨冠卿

湖山春老杏花稀,柳絮漫空作雪飞。横槊赋诗有馀暇,不妨倒载送春归。

洪溪口

宋代 杨冠卿

短短桃华宿雨余,风轻春水轂纹铺。
柁师苦要贪行色,不肯系船寻酒酤。

始觉

宋代 杨冠卿

始觉躬耕晚,从谁话此情。
但能安食息,敢复计声名。
留滞烦书信,驱驰愧友生。
有怀愁不尽,归鸟暮云横。

寒食雨中

宋代 杨冠卿

无家可耐异乡何,怪底愁边万感多。
今夜雨昏山月暗,泪痕元不减金波。
杨冠卿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16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