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治平三年秋七月当涂郭功父招无为杨次公会于环峰时五云叟陈德孚以诗寄吾二人因联句酬之

治平三年秋七月当涂郭功父招无为杨次公会于环峰时五云叟陈德孚以诗寄吾二人因联句酬之

宋代 杨杰

空山坐寥落,疋马邀俊哲。入门肆高谈,清风扫烦热。

忆昔治平年,姑熟溪上别。岁时激箭急,倏忽三十月。

读书非少锐,欲论先卷舌。归田殊未成,累累逐羁绁。

孰谓赵魏老,不能佐滕薛。由来岁大寒,松柏见孤节。

朋心久愈至,忠规补残缺。儿童喜父执,饤饾成罗列。

壶有玉泉酒,庖有冰裙鳖。野芡剖珠玑,秋瓜咀霜雪。

新粳刈且舂,香炊软三淅。放匕聊醉饱,百忧旋磨灭。

升平击尧壤,险怪探禹穴。吐气直虹霓,落笔淬金铁。

词源河汉翻,俯视堤防决。文章贵天成,追琢讥窜窃。

抵掌万古事,高下争蚁垤。挹酌华阳水,荡涤尘土咽。

吾心了何染,本理忘巧拙。圣贤久不作,情伪愈分别。

竹阴卧片石,浩歌声欲阕。山童倏及门,喜音屈高洁。

传闻脱世累,天境妙搜抉。疏帘卷危阁,九峰青嵽嵲。

吟馀琴一弄,铿然响环玦。老鹤不敢鸣,千里飞云绝。

次公君素交,嗟予尚契阔。畴能枉篮舆,相期出寥泬。

诗人杨杰的古诗

采石四咏 其四 樊若冰

宋代 杨杰

兵到金陵举国降,若冰谋策谓无双。由来天意归真主,何必舟梁始渡江。

无为子六年官太常江上耆老思得一见门人求京师名笔传写以归因题之 ...

宋代 杨杰

江南江北白云堆,试共幽人一展开。向道无为老居士,拟归先遣化身来。

云堂院

宋代 杨杰

罗汉十六轴,江僧寄此山。画称天下绝,人自定中还。

余卿新第

宋代 杨杰

章水营居不日成,皇华诗价敌连城。檐牙雨过千鳞碧,池面风闲一鉴清。

脩竹短墙儒者宅,白头青眼故人情。莫忧退处生涯薄,鹤引新雏绕砌行。

钓矶怀古十章

宋代 杨杰

举世无人用直钩,直钩到底是良谋。孟津再掷磻溪饵,八百诸侯尽爱周。

钓矶怀古十章 其三 詹何

宋代 杨杰

五年南国钓烟波,妙手从来所得多。鱼引盈车竿不挠,几人施舍似詹何。

天台思古

宋代 杨杰

游人行尽天台路,仙家杳杳知何处。唯有山前一派溪,落花依旧流春暮。

皇帝朝献景灵宫天元殿门有灵芝为瑞时备员博士前道圣驾得预瞻仰获 ...

宋代 杨杰

原庙躬朝献,高真监孝思。仙源传宝历,乾户产金芝。

火德资生毓,天元固本支。灵华依玉宇,瑞物陋铜池。

大庆同荣茂,甘泉杀等夷。洪休均草木,嘉应在仁慈。

舜举重瞳目,尧开八采眉。祥光斋殿照,喜气辅臣知。

三秀书图牒,千龄保福禧。愿如郊祀乐,志府播声诗。

和伯瞻郎中登郡城北楼

宋代 杨杰

楼上高吟思入微,白云随步拂人衣。几行塞雁断不断,千里客帆归未归。

仓廪稻粱知国富,弟兄疆境乐家肥。望中孰谓长安远,路去江南只数圻。

浮玉僧建亭蒜山之顶丹阳新旧太守林子中杨次公首登之因名二翁亭

宋代 杨杰

来陪杖屦蹑孤峰,故老旁观叹二翁。海上波平千里白,江东兵壮万旗红。

云开云合山头月,潮落潮生渡口风。须约蒙庄老仙客,凭栏直下看龙宫。

圆寂庵铭

宋代 杨杰

万法一源,万念一息。法无不圆,念无不寂。强名而名,车尘马迹。

是庵何如,风清月白。

瑞竹悟老种莲

宋代 杨杰

东林闻说好林泉,社会荒凉几百年。灵物孰知荒氏竹,方池新种远公莲。

华严顿净三千界,庐阜重招十八贤。应笑陶潜又归去,白云幽鸟伴归田。

天台三贤堂 拾得

宋代 杨杰

拾得元无姓,山前拾得来。常携一敝帚,不是扫尘埃。

魏徵君草堂

宋代 杨杰

召伯甘棠国,东郊处士家。百年三世隐,泉石当生涯。

游藉田

宋代 杨杰

池馆连云昼掩扉,晴烟冉冉日晖晖。黄鹂映叶不肯去,翠鸟得鱼还自飞。

禾秀天田葱犗卧,花开仙苑粉墙围。白莲径里归来晚,风送馀香欲染衣。

朱氏天和堂 其一

宋代 杨杰

闻说隐君子,天和长自如。卮言庄叟意,谷水士衡居。

穷达命已定,利名心顿疏。绣溪归未得,吾亦爱吾庐。

天台三贤堂 丰干

宋代 杨杰

从来清净土,鼎足圣贤聚。骑虎归故乡,世人犹未悟。

李翰林祠

宋代 杨杰

半醒半醉游南国,浮利浮名重一毛。天上星精浮太白,人间文格埒风骚。

仙翁曾换金龟酒,老笔空传紫兔毫。姑熟遗音千古在,长随春色满江皋。

咏南山诸胜 冲泉

宋代 杨杰

不汲泉不盈,愈汲泉愈清。湛然有常德,随气利群生。

徐贤亭偶成

宋代 杨杰

湖外青山在,湖边人不归。古今无问处,幽鸟下渔矶。

杨杰

杨杰

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12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