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

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

宋代 李之仪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沈,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
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欹,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

李之仪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赏析

词至南宋始多运典,有“掉书袋”之习。而北宋词坛,一般仍以白描精绘、直抒胸臆为主,与唐五代词相去不甚远。李之仪的词大致亦多如此。
此词上阕主要写作者白昼酣睡和初醒之状。前三句都写作者昼眠初醒时所见之景。“天淡云闲”,括写此日好天气,而“晴昼永”三字,表面似写昼长,实际上却暗写作者昼眠时间之长。“庭户深沉”,既交代了作者的昼眠地点,又说明作者是闭门独眠。而“满地梧桐影”,则点缀了庭内的幽静气氛。“骨冷魂清”四字,固然可能是昼梦所致,但从全词的纵酒豪放的落拓不羁来看,作者很可能就是躺在梧桐树下的阴影中昼眠的。“梦醒”、“梦回”,说明作者是睡了又睡、一梦连一梦。而所梦者,则皆是生平所感之人事。
于是,作者因梦而感慨,索性爬将起来,到外面去喝酒排遣了。下阕即由酣睡而转到了对自己醉酒情景的描写。此处的“催”字用得好,表明作者是催促自己赶快醉去,这与杜牧的诗句“但将酩酊酬佳节”同妙。而“醉帽频倚,又被风吹正”之句,虽纯从杜甫的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中化出,但却活画出作者从酒肆出来,巾帽歪戴,一个人在风中醉步踉跄、摇摇摆摆的醉酒情景。“踏月”二字,则说明作者归来已经天黑,暗透出其饮酒时间之长,与上阕之“晴昼”恰成反笔。“人已静”,则已夜深矣。而作者却仍然恍恍忽忽,怀疑自己是否身在“蓬莱顶”上。这不仅说明此时作者酒意尚未全醒,又反映了词人豁达开朗、怡然自乐的情怀,与“醉帽频倚”数句,都可说是“酩酊”二字的具体写照。
总之,此词上阕写白昼独眠,下阕写夜半醉归,表现了作者对酒当歌、行乐及时的人生态度和宽敞胸怀。而其对人生的感叹之意,则均在酣睡与醉酒之后深藏着,让人们自己去领会。这可以说是此词的基本构思。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庄居值雨偶得十诗示秦处度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夕郎天下士,异同亲见之。欲掩不可得,交口终何为。

百汰刚愈精,魑魅今尚疑。浮云空去来,皎皎端所期。

书长干僧房二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赤手能搏虎,青毡不与偷。真知外物重,未放此缘休。

平地见山岳,排空回斗牛。何须待尘劫,才许證前秋。

次韵赠答洪觉范五首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立玉无因再倚,坐荆偶此同班。老去谁开东阁,朝来空对西山。

旌德王承议挽词

宋代 李之仪

彭蠡湖边一笑初,绿衣相见论葭莩。四千里外空搔首,三十年来屡揽须。

方卜他时共兰若,岂知今日奠生刍。穷途只有思君泪,无复吟君屋上乌。

绝句七首 其六

宋代 李之仪

的的枝头浅浅黄,未先颜色占年芳。任是剪成香更裂,鼻根眼界漫商量。

画龟赞

宋代 李之仪

鳞介所宗,寿无与京。纳锡以荐,曳尾而行。与其托之于死骨,孰若遂性以为生。

余私淑诸,盖将卒岁以沉冥。

登山未还范景仁以诗见促次韵二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危墙烟际耸层城,潮落沙头眼更明。不觉归舟犯牛斗,天风吹下步虚声。

罢官后稍谢宾客十绝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极目湖光彻骨清,无风犹觉尚坚冰。心安处处皆堪乐,未必西南是得朋。

寄邵旸叔发运

宋代 李之仪

德门平昔仰高阳,自是芝兰根本香。未许藩篱承妙晤,聊因文字借馀光。

舣舟月下逢桓守,盘马楼前见庾郎。冬杪相期定如约,为君云影认鸾凰。

玉蝴蝶

宋代 李之仪

以三阕见寄,辄次其韵
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搅回砀、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篆烟萦素,空转雕盘。
何难。别来几日,信沈鱼鸟,情满关山。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聚愁窠、蜂房未密,倾泪眼、海水犹慳。奄更阑。渐移银汉,低泛帘颜。

柏台自述四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一梦扬州似隔生,轻舟未往但贪程。莫年觳觫儿童念,风物依稀愧此情。

次韵圣源无求兼怀元章

宋代 李之仪

羡门不见见安期,流水高山独我知。门径踏穿行复尔,灵丹救活信能奇。

换虽得辨才三纸,借恐终还是两痴。不用艰难成发冢,红楼亲共赋烹葵。

同祖灯过陈氏书斋主人留饭遂求诗

宋代 李之仪

一牛吼地得林坰,邂逅经行眼暂明。挟策读书虽未暇,杀眼炊黍喜相迎。

依依高柳来栖鹊,炯炯黄花弄晚晴。自是主人能好事,非关秋日解多情。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十九

宋代 李之仪

荷钱贴水蚕如蚁,稻似针芒葚未丹。牛角叩残歌转急,请看平地有波澜。

欲过大乘先寄祖灯禅师大乘甚贫新开堂

宋代 李之仪

大乘此去有几里,闻道祇园近布金。但恐钵中无客饭,止期经宿谢知音。

罢官后稍谢宾客十绝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贪着崎岖信可羞,误将鬼录作天游。东山自是力不足,细论前途有底忧。

答成都侍其纯父用其韵

宋代 李之仪

鹿头关下花深处,竹马曾寻綵衣路。虽知梨栗是生涯,人道风烟如鄠杜。

四十年来若断桥,问津无计冷潇潇。一闻此语心先醉,似向江边笋自烧。

羡君材器森诸有,宝带垂腰今一叟。未说常开坛上旗,且须再遣云中守。

从来别驾不谋身,欲作蛾眉会里人。本是文殊亲接引,定应见处必逢君。

和人腊日

宋代 李之仪

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祇伤今古情。

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自惭伏腊尤多误,和语烦公子细评。

千秋岁(再和前意)

宋代 李之仪

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同熙绩侄登有美堂

宋代 李之仪

雪晴时节腊穷天,湖海光浮万井烟。胜槩尚能惊老眼,旷怀无复似当年。

难堪塞雁终联翼,赖有龙驹特象贤。已约一廛须卜筑,不妨当此共迁延。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