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东泉李将军

挽东泉李将军

明代 叶春及

漏尽钟鸣罢晓筹,飞将军不待封侯。楼船泛海五千里,斧钺成家六十秋。

玉树西风愁里折,宝刀南斗匣中收。伤心两世交游泪,呜咽真同陇水流。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送侄男兆备兵宁绍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建旄分府领诸侯,万壑千岩亦胜游。山削芙蓉常带雨,寺藏松桂不知秋。

青春草满严陵濑,白露潮生范蠡舟。若到东山一回首,须知小谢最风流。

赠玉娥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泉声虢虢石粼粼,罗袜凌波不动尘。借问仙家谁得似,黍珠宫里鲍夫人。

除夕前二日武昌孙大守李别驾韩司刑置酒黄鹤楼席上口占

明代 叶春及

欲乘黄鹤鹤不来,黄鹤仙人安在哉。雪飞楼阁客肠断,岁莫江湖老鬓催。

蜗角误我葛洪洞,骏骨欺人郭隗台。泽上那能歌独醒,为君一饮三百杯。

晚泊彭城

明代 叶春及

晚泊彭城驿,苍茫对落晖。春光途里尽,乡国梦中归。

事业惭青镜,风尘换素衣。惟应鳄湖上,閒坐钓鱼矶。

质明谒帝期雨亦往忽然晴朗遂得遍游

明代 叶春及

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答从仁斋

明代 叶春及

刺桐春满百蛮天,开府雍容访道年。入幕偶逢雍海客,传书还得紫苔篇。

疏帘奕对嵩台雨,照乘珠投石洞烟。千丈天河挂绿水,九华秋下豫章船。

送洪将军参将思州

明代 叶春及

将军勇略贯今古,稚子能文君好武。几年血战靖妖氛,四海芳声驰幕府。

岭东昨破岑冈贼,豺狼昼号鲸鲵泣。忽闻诏下调西州,西人举额东人愁。

霓旌月映三江夜,虎帐霜传八桂秋。君不见楼船昔渡蛮溪涨,铜柱今悬霄汉上。

斯人寂寞已千秋,愿君早绘麒麟象。

第一楼秋兴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罗浮山下古循州,万里风尘客倦游。北望九连风塞险,西闻三峡甲兵愁。

霜高越徼凋军寨,月满祯城照戍楼。烽火海丰犹未息,江湖空抱杞人忧。

赠玉娥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千峰斜日一枰残,月上霓裳驾鹤还。尔自姓王人不识,他年应比烂柯山。

挽东泉李将军

明代 叶春及

漏尽钟鸣罢晓筹,飞将军不待封侯。楼船泛海五千里,斧钺成家六十秋。

玉树西风愁里折,宝刀南斗匣中收。伤心两世交游泪,呜咽真同陇水流。

奉送按察马公治兵河东

明代 叶春及

太行北望郁嵯峨,建节人传马伏波。宪府山川雄魏国,油幢霜雪下汾河。

汉庭久拟三旌待,晋史徒誇五利和。猃狁只今须薄伐,期君出塞拥雕戈。

阻风女儿港同顺德何紫云严从阳避暑大孤神祠酌酒赋诗

明代 叶春及

系缆依祠下,开尊向水滨。共怜今日醉,犹是昔年身。

风急豚翻浪,樯危燕趁人。烟波正如此,莫负玉壶春。

送大司马刘公晋御史大夫赴南都 其四

明代 叶春及

孔父常栖栖,老聃伏柱史。缅惟两圣人,委蛇亦人世。

圭组岂我荣,冠缨岂我滓。道以神理超,物用玄羹美。

先民有遗言,大隐隐朝市。轩辕游空同,至彼阴阳始。

不离黄屋尊,玄珠得赤水。岣嵝有真宅,高馆疏峰起。

紫芝洵可餐,皇心隆所倚。抚翼摩云霄,潜鳞媚清泚。

升沉各有分,吾方从绮里。

题陈明府园亭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素练明前浦,苍屏绕四围。一亭高突兀,七月尚芳菲。

竹覆山扉重,花侵石路微。自怜幽兴洽,壶矢夜忘归。

惠安有三岐麦六岐稷士民赋诗赠奉答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敢拟河阳麦两岐,东郊嘉稷转堪疑。干戈闽海初宁日,水旱东南洒泪时。

词客有情歌盛美,长安无计起疮痍。年来疾病思田里,惭愧河间稼猎诗。

宏路道中

明代 叶春及

日入虫鸣草露凉,海风吹月月苍苍。邮亭处处看相似,高隔松林十里长。

五云鸣佩卷为李双江博士题

明代 叶春及

都讲鳣重奏,高台骏始招。千金迎委佩,双阙倚层霄。

露忆金茎近,藜分太乙遥。尔家恩不薄,努力圣明朝。

游黄塘山庄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何处寻芳径,西湖一草堂。山从门外合,花近席前香。

水榭宜风舞,烟萝爱日长。况逢支遁在,林下足徜徉。

赠别谭见日山人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苦辛谁念之,短褐信细微。先民询刍荛,此道久吾欺。

白日岂不光,仰视浮云驰。风霜日侵蚀,衾被寒共持。

朝饮同荆轲,暮宿高渐离。弦促和益寡,无乃郢曲非。

忉怛亦何为,恻恻临路岐。

赋得海不扬波赠张将军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大舶乘风马不如,孤城落日莽萧疏。即今空水天连碧,买酒将船问白榆。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