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周宗庙歌 昭夏

周宗庙歌 昭夏

南北朝 庾信

永维祖武。
潜庆灵长。
龙图革命。
凤历归昌。
功移上墋。
德耀中阳。
清庙肃肃。
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
声和盛唐。
牲牷荡涤。
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
振鹭来翔。
永敷万国。
是则四方。

诗人庾信的古诗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五 皇夏

南北朝 庾信

七里是仰,八陛有凭。就阳之位,如日之升。思虔肃肃,致敬绳绳。

祝史陈信,玄象斯格。惟类之典,惟灵之泽。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拟咏怀诗 二七

南北朝 庾信

被甲阳云台。
重云久未开。
鸡鸣楚地尽。
鹤唳秦军来。
罗梁犹下礌。
杨排久飞灰。
出门车轴折。
吾王不复回。

送周尚书弘正诗 其一

南北朝 庾信

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咏画屏风诗 二五

南北朝 庾信

竟日坐春台。
芙蓉承酒杯。
水流平涧下。
山花满谷开。
行云数番过。
白鹤一双来。
水影摇藂竹。
林香动落梅。
直上山头路。
羊肠能几回。

别张洗马枢诗

南北朝 庾信

别席惨无言。
离悲两相顾。
君登苏武桥。
我见杨朱路。
关山负雪行。
河水乘冰渡。
愿子着朱鸢。
知余在玄菟。

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三

南北朝 庾信

握衡平地纪。
观象正天枢。
祺祥钟赤县。
灵瑞炳皇都。
更受昭华玉。
还披兰叶图。
金波来白兔。
弱木下苍乌。
玉斗调元协。
金沙富国祖。
青丘还扰圃。
丹穴更巢梧。
安乐新成庆。
长生百福符。

和赵王看伎诗

南北朝 庾信

绿珠歌扇薄。
飞燕舞衫长。
琴曲随流水。
箫声逐凤凰。
细缕缠钟格。
圆花钉鼓床。
悬知曲不误。
无事畏周郎。

奉和赵王诗

南北朝 庾信

花径日相携。
花林鸟未栖。
比看中郎醉。
堪闻乌夜啼。

奉和法筵应诏诗

南北朝 庾信

五城邻北极。
百雉壮西昆。
钩陈横复道。
阊阖抵灵轩。
千柱莲花塔。
由旬紫绀园。
佛影胡人记。
经文汉语翻。
星窥朱鸟牖。
云宿凤凰门。
新禽解杂啭。
春柳卧生根。
早雷惊蛰户。
流雪长河源。
建始移交让。
徽音种合昏。
风飞扇天辩。
泉涌属丝言。
羁臣从散木。
无以预中天。
□□遥可望。
终类仰鹍弦。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三 登歌

南北朝 庾信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牲牷有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道士步虚词 七

南北朝 庾信

道生乃太乙。
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
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
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
还来寄绝言。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四

南北朝 庾信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和刘仪同臻诗

南北朝 庾信

南登广陵岸。
回首落星城。
不言临旧浦。
烽火照江明。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

南北朝 庾信

止戈兴礼乐。
修文盛典谟。
壁开金石篆。
河浮云雾图。
芸香上延阁。
碑石向鸿都。
诵书征博士。
明经拜大夫。
璧池寒水落。
学市旧槐疎。
高谭变白马。
雄辩塞飞狐。
月落将军树。
风惊御史乌。
子云犹汗简。
温舒正削蒲。
连云虽有阁。
终欲想江湖。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四

南北朝 庾信

直城风日美。
平陵云雾除。
来往金张馆。
弦歌许史闾。
凤台迎弄玉。
河阳送婕妤。
五马遥相问。
双童来夹车。

伤往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镜尘言苦厚。
虫丝定几重。
还是临窗月。
今秋逈照松。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三 昭夏

南北朝 庾信

日至大礼,丰牺上辰。牲牢修牧,茧栗毛纯。俎豆斯立,陶匏以陈。

大报反命,居阳兆日。六变鼓钟,三和琴瑟。俎奇豆偶,惟诚惟质。

示封中录诗 二

南北朝 庾信

高阶既激涧。
广阁更交柯。
葛巾久乖角。
菊径简经过。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九

南北朝 庾信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

拟咏怀诗 十七

南北朝 庾信

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
都护楼兰返。
将军疎晖归。
马有风尘气。
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
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
今年不解围。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297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