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天目

天目

明代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由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由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天目译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由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由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妙古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袁宏道天目

  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芜人烟;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处。

袁宏道天目

  天目山整个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淙淙的水声,如万匹白色的丝绢,(这是天目山的)第一个绝妙之处。石头的颜色青色润泽,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个绝妙之处。即使在幽静的山谷悬岩处,寺庙却都很精致,(这是天目山的)第三个绝妙之处。我的耳朵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但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这是天目山的)第四个绝妙之处。清晨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变得五光十色,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这是天目山的)第五个绝妙之处。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熟知云彩的形态。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天目山的)第六个绝妙之处。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扑鼻的茶叶,比龙井茶还要香甜。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更加鲜嫩香甜,(这是天目山的)第七个绝妙之处。我认为,长江的南面,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我)就起了脱离尘世的烦恼隐居山林的念头。

袁宏道天目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巳时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沿着原来的路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反常,下山时互相祝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礼非常恭敬,相互争着用饭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时候,山里的和尚说: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担当贵客的观赏,怎么办呢?”我说:“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缘分,山僧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因而众人大笑着分别。

袁宏道天目注释

1.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临安县北。分东西两支,双峰雄峙,并多为怪石密林。相传峰巅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称“天目”。
2.幽邃(suì)奇古:是说天目山处于偏僻深远之地,姿态奇特,神貌古老。
3.不可言:无法用言语描述。
4.庄:指的是天目山下双清庄。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西天目读书,在东天目参禅,曾双目失明,以东西天目泉水洗眼后复明,故名双清庄。颠:同“巅”,山顶。
5.可:大约。
6.峭削:像刀削过那样陡峭。鲜(xiǎn):稀少。以上两句是说,处于深僻的山大多荒凉,陡直峻峭的山则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妙趣。
7.貌古:指山的神气容貌显得古老,地貌古朴。鲜妍(xiān yán):鲜艳美丽。
8.骨:指山的骨架。这句是说,高大的山很少能给人精巧灵便的感觉。
9.石峻:石头又高又大。毛枯:草木枯败。毛:草,这里指草木。
10.病:缺陷。
11.盈山:满山。壑:山沟,山谷。
12.飞流:山高坡陡,流水直泻而下。淙淙(cóng):流水声。
13.盈:满。
14.壑(hè):深沟。
15.缟(gǎo):白色丝织品。
16.绝:绝妙(之处)。
17.苍:青黑色。润:光滑滋润。
18.石骨奥巧:是说山石的骨架结构很巧妙,难以形容。奥巧:透漏巧妙。
19.竦(sǒng)峭:高耸陡峭。竦,通“耸”,高耸。
20.“虽幽”二句:是说天目山中小庙虽然在深山狭谷、悬崖峭壁上,但建筑都是精美的。“县”,同“悬”,悬挂。庵:指小庙。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
21.晓:天刚亮。
22.尽:全部。这句是说,整个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
23.萍:即浮萍。这句是说,云里露出的山头,像是浮萍。
24.“然云”句:意谓云的形状常常变化,各种变化出来的形状都不能持久。
25.其观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
26.悉其形状:明了云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27.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
28.盖:华盖。
29.直:通“值”,价值。
30.头茶:第一次采摘的春茶。
31.胜:优于。龙井:一种著名的绿茶,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一带。
32.类:像。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作者《食笋时方正月》自注说,他的好友山阴人陶石篑“屡称破塘笋”。
33.清:清爽鲜美可口,与肥甘相对。远过之:远远超过破塘笋。
34.修真栖隐:隐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养性,即指出家。栖隐:即谓隐居。
35.出缠:佛教语,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结室:佛教语,指佛门弟子聚会祈祷吉祥。
36.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为中峰道场,周围景观空阔,诸峰奇态,毕供眼前。
37.绝顶:山的最高峰。
38.高峰、死关:都是天目山上的地名。死关,天目山地名,地形险恶,故名。
39.活埋庵(ān):天目山上的小庙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
40.霁(jì):雨后转晴。这句是说,一场雨后,连续好几天十分清朗。
41.异:反常,山中温润多雨,僧见连日晴朗,故以为异。
42.率:全,都。相贺:和尚们认为天晴是好兆头,所以都来庆贺。
43.执:行。
44.争以饭相劝:意谓争着招待作者。
45.临行:将要离开的时候 。指作者即将离开天目山。
46.“不足”句:意谓跟大人您的眼界很不相称。“当”,相称。“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不足:不值得。
47.奈何:怎么办呢?
48.“天目”句:是说对天目山来说,我们也有一份,与我们也有一些关系。“某”,谦称自己。“些子份”,一点儿份。分(fèn):同“份”,份额。
49.过谦:和下句“面誉”,都是指天目山说的,意谓不须替天目山过分谦虚,也不须当面夸奖。
50.琉璃:光彩夺目的宝石,上釉彩瓷亦称琉璃。
51.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52.面誉:当面称赞。
53.因:于是。
54.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55.妍:美丽。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龙湖师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郁郁西陵路,迢迢在何许。不及寒潭石,朝夕共君语。

长卿内子无如氏绣佛及诸人物行楷精绝诗以记之

明代 袁宏道

湖丝细嫩婴儿发,水光滟滟春云洁。凭将圣手劈秋毛,巨斧划开枯筒节。

十日一眼九日眉,幻出白毫光满月。衣摺瘦健貌清古,笔墨无功畦径绝。

白描设色种种工,活夺龙眠与松雪。横见侧出灯取影,有意无意鸿没灭。

绛州淳化老定武,针锋摹出无差别。谁能纸上卧王濛,要使赝充走殷铁。

堂上传视色生动,四坐欲言口无舌。唐钩森紧损神情,宋绣阿娜无筋骨。

长卿秀句夺云烟,佳儿指上现青莲。一家净侣团圞语,大胜诗人王辋川。

德山遇大智龙湖旧侣也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湖上烟峦一抺青,他时亲见望州亭。也知鲁国真男子,要识中郎旧典刑。

桃花流水引 其六

明代 袁宏道

斗草筵前霞作堆,花宫无事滥驱雷。麻姑向说水清浅,又过扶桑看一回。

新买得画舫将以为庵因作舟居诗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五湖不是学玄真,且喜素衣不上尘。家移碧缬素中任,身是屏风画里人。

闲追船子咨行脚,老倩中峰作近邻。一衲蒙头万事已,无怀民与葛天民。

竹枝词 其九

明代 袁宏道

陌上相逢尽楚腰。凉州一曲写吴绡。鹍弦拨尽南湖月,更与唱歌到板桥。

雪中看山二仲呈诗一章后来似亦粗能者喜而有作

明代 袁宏道

一生痴计是云烟,五字吟成雪满颠。老我已非前赤壁,稚儿所得小斜川。

河阳

明代 袁宏道

潘郎种花如种麻,百里霜锄耘锦霞。扫香少女红没丫,东渠西沚浮落花。

潘郎去后委泥沙,春风如旅归无家。道傍瘿树怒槎牙,明星木者时老鸦,鸟鬟三尺衩裆斜。

戏题道士洑

明代 袁宏道

道士名,髡其颠。真石壁,貌假山。阳户开北面,东流水西还。

采石蛾眉小姑鬟,苍瘦争似老黄冠。江汉手覆三回乾,古凰遗尾青阑干。

甲辰中秋后二日礼德山鉴大师塔偶成四偈示同行诸衲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少年学得跳胡神,十地三贤眼上尘。老去无端呈败丑,倒持霜刃与他人。

廿三日至蒲圻谢中丞出迎时年九十二鹤发丹容尚能骑乘真人中瑞也口 ...

明代 袁宏道

曾看沧海化红尘,云过沙飞阅世人。便是圣朝祥瑞物,何须芝草与麒麟。

无题送显宗禅师南归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迦陵命命不同飞,又喜开笼放雪衣。莫向甜桃言苦李,羞将远志换当归。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山风吹晓作新岚,仙梦茫茫古石龛。欲识死生情切处,棺材峰上卓茆庵。

桃花源和靖节韵

明代 袁宏道

一笑叩烟岚,白云今几世。桃花不肯流,溪水无世逝。

万寿寺观文皇旧钟

明代 袁宏道

先皇举手移天毂,无冠少师鬓发秃。已将周孔一齐州,更假释梵庇冥族。

锤沙画蜡十许年,冶出洪钟二千斛。光如寒涧腻如肌,贝叶灵文满胸腹。

字画生动笔简古,矫若游龙与翔鹄。外书佛母万真言,内写杂花八十轴。

金刚般若七千字,几叶钟唇填不足。南山伐尽觅悬椎,诸葛庙前刈古木。

震开善法忉利宫,撼穷铁网莲花狱。鼎湖龙去几春秋,二百二回宫树绿。

蒸云炙日卧九朝,监寺优官谁敢触。大材无用且沉声,吠蚓啼虫满山谷。

今皇好古录断沟,琬琰天球充黄屋。十龙不惜出禁林,万牛回首移山麓。

沧海老霆行旧令,洛阳遗耇开新目。西山但觉神奸潜,易水不闻金人哭。

道旁观者肩相摩,车骑数月犹驰逐。翠色苍寒欲映人,当时良匠岂天竺。

万事粗疏谁不然,今人不堪为隶仆。兴悲运慈又一朝,万鬼如闻离械梏。

几时谏鼓似钟悬,尽拔苍生出沟渎。

秋日苦雨和退如太史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积雨如山卧不知,闭门犹自写秋诗。高斋束筏安文几,侍女乘橇过酒卮。

麓处也应无燥地,巢栖未见有安枝。题书为慰东邻子,梦里分明拥蔡姬。

竹香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噀雨拖烟湿几丛,空阶十亩月玲珑。但凭一抺高寒气,洗尽千稍艳粉风。

深院鹤醒人去后,孤云僧老鼻观中。松花柏子差相得,才有微芬也不同。

王回先一夕尚痛饮叫笑如常时侵晓三弟来云回病且革以为戏也急往观 ...

明代 袁宏道

道病犹疑谑,那知毕竟非。命轻殉粉黛,形老惫甘肥。

事业凭唇立,家园信手挥。分身冲酒阵,一笑解愁围。

黑白人人是,恩仇面面辉。牢笼心入窍,轻巧语当机。

望节朝团社,闻歌夜款扉。乍来乾鹊喜,忽去饱鹰飞。

六月绫纹裤,三冬葛缕衣。预愁酤少值,不畏室啼饥。

面古堪描画,耳顽耐刺讥。甑中无糁粒,袖里有珠玑。

世法猿愁槛,欢场马脱鞿。醉犹喧夜月,死不待朝曦。

破屋遮遗荐,寒蒿倚素帏。一城俄冷落,四众半歔欷。

在在盘飧减,门门笑语稀。襟怀诗客尽,气运酒家微。

貌熟人频梦,名轻鬼不威。鸳亡魂宛娈,蝶死蜕芳菲。

猫胜西邻叟,黄金带不归。

别洪子兼寄吴临川

明代 袁宏道

暮雨复朝烟,送君江水边。故人如问讯,道我忆临川。

青骢马

明代 袁宏道

青骢马,九尺强。百金买,千金装。双蹄不著地,影灭如飞翔。

借问冶游郎,何为在他乡。下马立青捂,手提碧珊瑚。

千唤不知人,尽眼眄当垆。当垆岂不冶,褰衣愁晓露。

五步一停骢,十步一回顾。客从远道来,赠我青鸾带。

交颈复同心,白石青松在。东家好女秦罗敷,西家荡儿冯子都。

鸳鸯只爱毛翎好,那知水底有鹈鹕。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