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戏题道士洑

戏题道士洑

明代 袁宏道

道士名,髡其颠。真石壁,貌假山。阳户开北面,东流水西还。

采石蛾眉小姑鬟,苍瘦争似老黄冠。江汉手覆三回乾,古凰遗尾青阑干。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闰九月菊

明代 袁宏道

残黄疏白也堪怜,舞向先王屋角边。一与清閒先伴侣,几番潇散历风烟。

霜林已是呼先辈,秋蝶无因识暮年。

入春屡作雪不见梅花仍用雪中韵作古诗悲之

明代 袁宏道

寒花如古玉,未出屡遭刑。幽魂欣冷石,怨入楚骚经。

置驿报花安,未晓心先听。梦到讯不到,浇炙瘦园丁。

雪心胶蜡蒂,乱结如顽硎。安得鹤膝枝,一洗龙脑腥。

扫室待天女,㓗水贮空瓶。枕上见罗浮,诸仙门反扃。

菊格与兰韵,于汝犹鹡鸰。纷纷缛桃李,奚啻渭与泾。

浣溪庄落成同社中诸友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溪光桃燄煖纷纷,渐远喧嚣渐不闻。阶下每流无械水,窗间时有不归云。

糟坛屡建三章约,花社新颁凡锡文。一曲垂杨十里板,醉中偏倚石榴裙。

题曾太史退如憨斋用十三覃韵

明代 袁宏道

底事欲名憨,百城卧老蟫。愚公溪正北,痴叔舍偏南。

罔象珠悬幕,无怀藉满函。花头羞艳艳,燕口怯喃喃。

庭匝空心树,窗凝太古岚。侍儿修浑沌,稚子学沉酣。

杜口非无舌,忘情似不男。巳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乞巧楼全卸,醉乡路可探。知亡如守墨,想尽类修昙。

兀兀迦陵鷇,茫茫瓮茧蚕。无弦琴亦弄,不语谜须参。

一枕庄周化,多方惠子惭。盲方医后见,黑味饱时甘。

坐挈云将去,神行不用骖。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聊述数绝以纪其盛兼赠主人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花勋难树亦难酬,炙雪浇风老未休。给与扫香十万户,灵芳国里古诸侯。

遣姬

明代 袁宏道

蚕懒无心更作丝,乐天未老别杨枝。阳台不是嫌云雨,图得生离胜死离。

碧鲜楼小集谈养生

明代 袁宏道

浮荣历尽叹膏花,晓起方知鬓有华。弘景道成矜曰日,乐天老去事丹砂。

聊开小阁延方士,

德山遇大智龙湖旧侣也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好伴青山作主人,门前衲子去如尘。法堂草长深三尺,更与腰镰走一巡。

仲春十八日宿上天竺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三步一号呼,十步一礼拜。万人齐仰瞻,菩萨今何在。

欲寻真大士,当入众生界。试观海潮音,不离浙江外。

癸卯初度筵中示社友及两弟

明代 袁宏道

抛他银绶去躬耕,半踏乡村半市城。竹大许年成老友,梅开是度作同庚。

但凭髭发称前辈,转觉聪明畏后生。紫凤檀槽香拍板,听来都肖水泉声。

冬夜集顾升伯斋中剧谭偶成

明代 袁宏道

荆火激焦声,釭焰吐红腻。吴酒贮杨妃,幽香泻荷芰。

格外发狂谭,一呼醒群睡。凉飔入檀林,败叶皆香气。

人间尘土事,了不关肠胃。百年深障习,一分留文字。

抽空出妙丝,劈天展高翅。碌碌彼人奴,馀膻蔽天地。

铅刀笑鱼肠,枭毛遮翡翠。铸金哭坡仙,百世想标帜。

题尚觉和尚卷

明代 袁宏道

手题顶骨数珠,腰悬生铁戒尺。走遍南阎浮提,要与英雄结识。

集沈青平斋限韵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角杯椰子酿,沈水博山炉。酒至申三令,诗成偿五都。

茶花披冷艳,笋竹放冬雏。痛饮何妨夜,西邻有浊酤。

醉乡调笑引

明代 袁宏道

无怀十六传,乃至酒圣人。其道尚清净,无为而化成。

周公作酒诰,流言几祸身。宣王不得已,乃为述酒经。

经曰:天有酒,则不倾。国有酒,则不争。有王者起,必世而后仁。

何用导以德,齐以刑。但当引酒为河,累曲为城。日月所照,霜露所坠。

凡有血气者,莫不醉酲酲。死兮不知死,生兮不知生。

沃杀知巧鬼,何愁不太平。

吴生贫甚所遭辄奇诗以送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谢氏青山入梦多,骚人终是恼湘波。白公有语若听取,命压人时不奈何。

谢公伯子京兆君时年七十趋走膝下有若稚子凡谢公拜起俯仰皆京兆君 ...

明代 袁宏道

碧瞳红颊照霜明,尚父前头倚杖行。七十老翁犹膝下,为人争不羡为兄。

湖上迟陶石篑戏题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兰舟系处一骢嘶,个是桃蹊个柳蹊。山色湖光判断尽,只留花草待标题。

荅鲁印山见贺新居之作

明代 袁宏道

东亭故宅昔曾过,旋著新花剪旧莎。帘远颇宜低度曲,门宽兼得大张罗。

鸠巢唤妇真成拙,瓜屋随身也觉多。试问柳浪湖上柳,几回秋草几春波。

宿华州公署

明代 袁宏道

古槐修柏琅玕竹,晓日晴岚翡翠山。疏影半窗鸠忽语,湘南烟水梦初还。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