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集小修筼筜谷偶成

集小修筼筜谷偶成

明代 袁宏道

东家贷蜲屏,西家贷华烛。髻鬟错巾冠,欢场稍秾缛。

虚窗淅沥风,四围遮被襆。凉月荫丛枝,十亩莎庭绿。

主人季次贫,衣马欣驰逐。三秋客渚宫,百金倚吴肉。

归来双羞囊,风枝扫空屋。徵伎列樽罍,情侈欢不足。

幸有万竿篁,寒梢泻春渌。荡尽管弦心,豁开烟岚目。

何处觅清歌,微风戛修玉。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放言效元体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花前蓬鬓影婆娑,每到花开即浩歌。甘草虽甜终傍苦,蜘蛛纵巧不离罗。

常年欢与愁相对,百岁仙于人孰多。白日既知无返理,问君何不买青娥。

别无念 其五

明代 袁宏道

陆程华容道,水程京口驿。良无黄金赠,感慨复何益。

赠登封令傅元鼎

明代 袁宏道

麈尾一麾案牍稀,石淙潭水洗秋衣。公庭叶落书常满,绝壁云开舄自飞。

入寺每教求藓迹,上山亲与勘松围。梦中白鹤如相语,君是重来丁令威。

放言效元体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葛滕为杖竹为冠,浮世都教一例观。龙伯山来犹气岸,醯鸡梦里亦酸寒。

伊周未必闲经济,杨墨徒劳辟异端。识得个中些子去,蛮天鬼国也相安。

第一泄

明代 袁宏道

踏人肩而行,次第乃得过。射眼风丝飞,置足山过破。

局身缒草移,定踹盘泥坐。五水势高低,千峰身顿挫。

路荒雨气腥,树老班皮裹。度岭羡猿轻,投崖愁虎饿。

常恐决性命,归来始相贺。

题方医卷方歙人客高邮

明代 袁宏道

儿童每见求甘草,道侣相逢话药方。高邮城里寻常去,收得姜芽几许长。

天宁洲逢老僧一百一岁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开元天子最风流,曾见南巡锦幄舟。栾大也知非诳语,老人大父昔同游。

江南子 其五

明代 袁宏道

白面青髭美少年,朝役五木暮摊钱。百千一注不洗手,赢来赌取少娃眠。

男儿作事勿偃蹇,黄金博尽终当转。莫道腰间无一文,闺中少妇犹堪典。

寄黄平倩庶子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百年身世付疏顽,只在溪花浪柳间。已分发毛溪白足,但凭牙类佞青山。

梦回巴国云千里,书到蛾眉翠几湾。龙不隐鳞真可耻,汉阴瓮里省机关。

戏别唐客客丰城人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年年为客向潇湘,楚泽烟云拾满囊,绵花如雪归故乡。

归故乡,应知青雀临流日,内人蟢子坠衣裳。

别丘大

明代 袁宏道

世人等閒聚,亦复等閒别。我辈会非常,别宁不别切。

天荒古木寒,愁老石皮裂。十月江上风,酸却行人辙。

常年别妻儿,道我肝如铁。今夕送君去,化作红炉雪。

荆树掇皮真,竹子到头节。万里黄州程,一步一心折。

擦耳岩

明代 袁宏道

过客时时耳属垣,倚天翠壁亦何言。欲知悬径歌危甚,看我青苔天面痕。

美人临镜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百看百如意,随他作笑颦。回钗生溜影,分耀及旁人。

睡少添自重,思多理注频。面光滑似水,脂粉不如尘。

七月二十一日有忆偶题

明代 袁宏道

雾月晓花啼,柳冷莺梦怯。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

清思如静水,红从笑颊起。背灯换溽衣,倩郎收珰珥。

别泪浸兰被,恩爱等蝉翅。银箸拨香灰,写作天长字。

塔灯绕层橑,红阑对大道。昔时合欢场,今见高冢草。

枫根闻鬼语,乡音带淮楚。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

寒食饮二圣寺

明代 袁宏道

东风随处有亭台,寺古无僧花也开。一百五日逢寒食,三十二相礼如来。

珠池宝地都成劫,汉陇秦封且舆杯。石火雷光只如此,白杨何事起愁哀。

送梅子马督木北上

明代 袁宏道

男儿但得志,何必知阶级。往者三殿灾,梓人进公秩。

督木数万里,杞梓被天黑。长年千许人,餐餐损邮食。

目今事戎马,公私敝已极。减得一丝毫,便是竭心力。

雀飞无劲毛,不若蛟有翼。爱君才调好,部署有规则。

气猛而肠刚,幕府中难得。此是有用人,终堪事绝域。

石雨洞

明代 袁宏道

山僧问亦不知名,凹处唯将腹背行。石骨数卷泉一缕,游人多少只闻声。

感王胡庚

明代 袁宏道

翩翩衣马兴何殊,醉拥阳昌旧酒垆。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床头气沮金平脱,袖里颜催玉唾壶。安得再逢龙准叟,为君辍洗溺诸儒。

游玉虚岩

明代 袁宏道

一壁绣烟霜,石老

题伯学斋居

明代 袁宏道

竹子居数梢,且有干云势。斋居足丈馀,迂回有馀地。

閒花不用多,一株两株腻。闭户矣沈心,石眼通云气。

卷中秋水波,画里春山意。晞影生浪纹,衣光沈冷翠。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