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五弟新卜园居余笑曰柰物力不敷何社中遂以为韵作诗嘲之仍限四章各四韵 其二

五弟新卜园居余笑曰柰物力不敷何社中遂以为韵作诗嘲之仍限四章各四韵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凿地出方空,日费十蛮力。东溪招鹭鸶,西溪捕锦鶒。

束腹耨青畦,图租云母食。墙屏列胸中,日夜几雕刻。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夜深不寐起视星文遂成谜语戏别君御兄

明代 袁宏道

北斗栏杆南斗横,竹林今夕梦难成。愿凭织锦天孙指,谱出阳关叠外声。

寿雷元亮母太宜人

明代 袁宏道

树树新莺啼晓晖,春风南国笋初肥。花前白发光垂地,天上红云绣绕衣。

孺子榻香芝数本,麻姑山近柏千围。使君自是烟凫侣,趁取青溪老鹤飞。

途中口占 其六

明代 袁宏道

巷识回车迹,桥留斩袂痕。此中多侠鬼,且莫绣平原。

偕崔晦之过二圣禅林时诸衲子出纸索书戏得猪字

明代 袁宏道

柳澜滴沥溜春渠,牡丹已老木香初。黄蕉白纨蔽香庐,唾云沫月课空虚。

剡溪十丈雪不如,长眉辟支手自舒。波折瘦硬结浅疏,细如春蚓浓如猪。

书成诘曲不能读,牛鬼蛇神者谁欤,天竺胡儿解我书。

襄阳道中逢龙君御君御节镇西宁便道省太夫人

明代 袁宏道

征马隔林鸣,双旌忽背行。白头橑远梦,红树促归程。

银管书生去,铁衣老将迎。羌胡知姓字,檄草在边城。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田家打枣妇盈亩,高髻垂肩竿在手。此是六郎系马椿,郎君未审停鞭否。

题潘生小像生嗜长时将别

明代 袁宏道

潘生肉颊权微起,面貌长在长杯里。何人倾出长波来,洒向溪藤五尺纸。

忆昨逢君黄山道,窄帽单衫立深草。江上追随又一年,缸面瓮头几回倒。

殷勤留取箧中身,别后看谁先瘦老。

舟中偶成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何云贱胜贵,贱死悲易止。何云顽胜智,顽者多寿死。

暗女与妍天,相去不盈起。欲得截忧愁,先须断欢喜。

行年三十馀,稍稍窥兹理。视官如舍邮,等子于衣履。

舍邮非不住,断不悲移徙。衣履非不著,无心计华侈。

深谷既悭缘,闹途且停趾。出世我不能,免作劳薪尔。

潼关题壁

明代 袁宏道

官道上,尘昏昏。邮舍中,气煴煴。夹道如火益膏薪。

枯鱼失水噞其唇。华山君,岂不闻。濡笔雨,和墨云。

十丈莲焦玉女嗔。乘风自振潇湘裙。夜半浇我洗头盆。

香光林即事用前韵

明代 袁宏道

宦网弛三面,禅心积久灰。岁功听瓦卜,天纽问灰魁。

老蠹穿香节,寒虫叫古槐。江花排岸出,沚木到门回。

割裂穷巴衍,俳优畜马枚。沉思竭废井,久语堕梁煤。

子鹤难为父,妻梅不用煤。立窗石皱瘦,困雨竹隳颓。

花社僧来讯,鸥邻长可推。附舟求洞药,置槛养盆苔。

作意为农去,湖田怕长莱。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等閒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閒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赠散木和小修韵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逢君今日又春残,对我高歌来日难。一字懒掺高鹉赋,十年空载沐猴冠。

愁来斗酒且为乐,泪到穷途未可乾。寂寞双田烟水里,何人道有子陵竿。

惠安园亭看白芍药

明代 袁宏道

仙葩亦自喜楼居,嫩紫妖红总不如。滟滪水翻妖雪后,兜罗云没晓峰初。

誇多屡向交游述,递远频登好事书。是我眼悭叹未有,主人元只比葵疏。

别闽人王生

明代 袁宏道

青草红亭万里尘,送君那得不沾巾。孤峰过雨梅花碧,野店逢秋荔子新。

江鹤岭猿频吊客,澧兰湘芷总关人。武夷山上仙踪在,何日寻真共卜邻。

桃花流水引 其六

明代 袁宏道

斗草筵前霞作堆,花宫无事滥驱雷。麻姑向说水清浅,又过扶桑看一回。

竹枝词 其六

明代 袁宏道

长樯铁鹿破洪涛。木绵子花七尺高。搜时蛮力强三虎,抛掷轻如一鸟毛。

天目书所见

明代 袁宏道

菩萨与凡庸,不知谁正倒。牛马若率真,形貌亦自好。

独有知见人,不食本分草。拾他粪扫堆,秘作无价宝。

面上曲折多,腹内安稳少。坐立皆成文,闲话亦打稿。

演出活法聪,难瞒俊阎老。

戏题君山

明代 袁宏道

洞庭湖水日潺湲,肠断湘妃竟不还。千里苍梧常在眼,君山真作望夫山。

初冬夜同郝公琰龚散木閒谈

明代 袁宏道

云树萧然丈石居,清罍遥夜荐霜蔬。佳言屡似飞香屑,往事真如绎故书。

窗外影閒双睡鹤,灯前手冷一编鱼。寒花瘦竹差相得,白首承明梦亦疏。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