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散木和小修韵 其二

赠散木和小修韵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腐儒偃蹇鬓毛残,三十身闲众所难。向客不题俗姓字,避人真著古衣冠。

宝刀入屋心犹侠,老马怜途泪未乾。学道莫须占影草,只应行出尽头竿。

诗人袁宏道的古诗

龙堂招提观影戏精致妙解前此未有汪师中龙君超皆有作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造物聊凭意匠成,纵无筋骨有神情。木人自觉筋关少,粉本输他笑语生。

世界总依阳燄海,邻封如近闼婆城。南询童子参何晚,烟水风光第一程。

游天门关

明代 袁宏道

发足自髻石,湾还可四里。一步一惊魂,路荒不容趾。

粘壁行刀脊,下视深无底。狂锷搆虚空,痴石缀瘢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葛巾不束毛,纱祫常见肘。无日不酲花,有时坐枯柳。

天地一排场,谁分旦与丑。神仙既荒唐,富贵复难偶。

杭人有谚言,言卑趣则有。雷峰变作糟,西湖化为酒。

藕花作美人,一歌了一口。三万六千回,一回三百斗。

吴生贫甚所遭辄奇诗以送之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踏遍吴关楚陌尘,榆花空对白罗春。如何四海袁居士,偏遇人间憔悴人。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选—)

明代 袁宏道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
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
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荅君御诸作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打叠歌鬟与舞裙,九芝堂上气如云。无缘得见金门叟,齿落唇枯嬲细君。

湖上赠钱塘汤令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一个穷官不解为,贪他绛叶与青枝。来时开花去结子,教人怎不骂狂痴。

洋溪湖嘲沈青平

明代 袁宏道

家湖头,客湖尾,深盎浅瓮量鱼子。大妇得白鲢,小妇得赤鲤。

天乾富马涝富鲊,鰸儿牧豕荻根下。

入红螺崄道中纪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田家打枣妇盈亩,高髻垂肩竿在手。此是六郎系马椿,郎君未审停鞭否。

甲辰初度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偶然临水见苍颜,且喜安身紫翠间。老去无心防白发,众中开口问青山。

文书狼籍恣情看,宾客逢迎学语閒。三十七年恒河眼,试观那似旧潺湲。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苍枝矫矫欲盘空,高阁泠泠受远风。怪石枯藤随意古,砌花畦草自然工。

六朝遗事残钟外,千佛生涯晓籁中。我亦冥心求圣果,十年梦落虎溪东。

拟作内词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宜春苑里日初斜,三百妖童校丽华。韎韐戎衣朱鬣马,不知若个是官家。

华顶示同游樗道人

明代 袁宏道

踏遍秋云琢紫苔,巨灵掌上觅松栽。公超旧谷犹疑雾,方朔前生解役雷。

幻诡也能通道术,诙谐大抵近仙才。芙蓉一削五千仞,不是狂夫不上来。

靳尚祠

明代 袁宏道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仙人杰阁俯王城,西山见雨北山晴。高云直接薰炉气,去宫百里闻铃声。

古柏石干青虬枝,烟绡千尺屋十楹。东边奈子结老友,却忆往年梅客生。

龙湖师 其七

明代 袁宏道

死去君何恨,藏书大得名。纷纷薄俗子,相激转相成。

甲辰初度 其四

明代 袁宏道

溪流叠叠远山扉,手植柽杨许大围。梦里不思柽尾道,閒中聊葺鹿皮衣。

要图曲蘖千回醉,且作枪榆数步飞。濯足亭中人姓吕,呇花时过钓渔矶。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梦回青草峡,人远细腰宫。意气争欣锷,文章宝大弓。

白头耽月露,苍简注鱼虫。墨老研秦土,衣宽变鲁风。

苔文镌翠壁,兰楫十丹枫。山市烟如滴,溪潭影似空。

饮猿知接臂,言鸟解呼公。门下疑夫子,吴中怪阿蒙。

异书搜古穴,珍茗出筠笼。北海林中白,彭宣座上红。

拔钗妻子怒,识字小儿聪。著述门常掩,微风语断蓬。

王闇然馆中看梅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乞得马家双玉鬟,清姿濯濯槿篱间。幽香偶逐寒风去,带却书声过别山。

龙堂招提观影戏精致妙解前此未有汪师中龙君超皆有作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筵前百戏总逡巡,角底鱼龙且让新。逆往顺来吴道子,乍非忽是李夫人。

宫城隐约琉璃国,冠带飘飖魍魉身。水沬乾坤成坏等,空中风籥火中轮。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7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