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耕隐

赋耕隐

明代 袁凯

维古四民,次二曰农。
虽及我私,岂忘于公。
沮溺及徒,始为隐沦。
滔滔不归,乃洁其身。
温温黄生,在彼原畛。
既耕既芸,遂名为隐。
其隐维何,无与于世。
左釐右粥,聊以卒岁。
人亦有言,可仕则仕。
苟非其时,进退由己。
嗟嗟众人,不惟其危。
朝趋夕奔,终蹈祸机。
惟生及为,彼善于斯。
悠悠我心,乐且无灾。

诗人袁凯的古诗

江上樱桃甚盛而予寓所无有忽苏城友人惠一大

明代 袁凯

野店荒蹊红满枝,暖烟微雨共离披。
忽思西蜀匀圆颗,正值东吴远送时。
老子细看方自讶,儿童惊喜欲成痴。
拾遗门下曾沾赐,此日飘蓬也赋诗。

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丙申冬)

明代 袁凯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复湿。
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
沟中死人血未干,终夜冤魂自相泣。

登虎溪阁

明代 袁凯

秋深时节雨霏霏,独坐江楼看雁飞。
烟火数家江郭晚,蓬樯几处野航归。
谋生计画人皆笑,投老乡关事已非。
闻道淮南新易将,江湖此日亦沾衣。

赋耕隐

明代 袁凯

维古四民,次二曰农。
虽及我私,岂忘于公。
沮溺及徒,始为隐沦。
滔滔不归,乃洁其身。
温温黄生,在彼原畛。
既耕既芸,遂名为隐。
其隐维何,无与于世。
左釐右粥,聊以卒岁。
人亦有言,可仕则仕。
苟非其时,进退由己。
嗟嗟众人,不惟其危。
朝趋夕奔,终蹈祸机。
惟生及为,彼善于斯。
悠悠我心,乐且无灾。

泗上书怀

明代 袁凯

为客山川远,封侯岁月迟。
后生方尔汝,吾辈复驱驰。
岂是逢迎倦,深知气力衰。
还将归老意,先报白鸥知。

扬州逢李十二衍(二首)

明代 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

明代 袁凯

黄家渡西多好春,黄家渡上酒能醇。
看花吃酒唱歌去,如此风流有几人。

京师怀吴中黄道士

明代 袁凯

吴下黄师我所怜,江湖离别又三年。
家贫似为离诗句,世乱谁能与酒钱。
溪上瓜田应蔓草,沙边茅屋正风颠。
稍待东南春水绿,老夫书札寄吴船。

大醉后率尔三首 其一

明代 袁凯

白头儒生何所作,独把尘编海边坐。上书格君事已晚,杀贼救民力尤懦。

四十无闻五十来,不如牛马空长大。

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

明代 袁凯

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驰逐。
晨昏侣鲛鳄,出入同雁鹜。
黑风无终竟,白浪仍反覆。
铿惸绝天枢,漰湃折地轴。
旋渊屡倾坠,利石时抵触。
沦丧固非远,哀吁宁辞黩。
皇天实阴骘,兹辰遂平陆。
神魂息漂荡,手足散顽木。
徒侣纷来庆,酒胾及奴仆。
况兹春气和,百草回新绿。
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属。
枌榆已在迩,旷隔无再宿。
从兹谢奔走,且饭东皋粟。

丙申岁书怀

明代 袁凯

素书犹在箧,白发忽盈簪。
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
呼鸡秋岸远,饮犊夜江深。
欲问三迁术,陶朱不可寻。

出三江口有怀钱野人衮

明代 袁凯

处处无归路,悠悠且逝波。
渚花风外少,江树雨中多。
吹笛蛟龙听,开窗鹳鹤过。
高人著书手,头白共蹉跎。

古意 其十三

明代 袁凯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纭。

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访张道士题壁

明代 袁凯

道士门前春日温,千重碧草睡鹅群。
山风忽送桃花雨,湿遍床头白练裙。

春日偶书

明代 袁凯

罢官御史府,屏迹五湖东。
江水□□□,山花费酒筒。
野情方浩荡,高论入虚空。
明日春田事,还寻荷翁。

新水

明代 袁凯

柳外朝朝雨,平添过旧痕。
往时桃叶渡,今日更销魂。

席上怀吴善卿

明代 袁凯

荒城下余照,高树留残雨。
林静微花落,梁空孤燕语。
美人事征讨,日夕严虎旅。
接袂竟何由,持杯望烟渚。

江上逢郑老

明代 袁凯

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
自说琴书零落尽,独余吹笛似桓伊。

寓所即事

明代 袁凯

沙水寒犹浅,江船远未来。
举家忧米粒,终日走蒿莱。
骨肉还相弃,交游定莫猜。
痴儿饥困久,爱父强徘徊。

偕友人早出郊

明代 袁凯

离群寡游豫,得朋殊缱绻。
相将度春水,散漫入芳甸。
班荆烟乍敛,摘花露犹泫。
林莺坐未出,沙鸟飞还见。
遥山浮空翠,晴云曳轻练。
一听野人言,复起沧洲愿。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1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