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常熟敲冰行舟三首

常熟敲冰行舟三首

宋代 袁说友

画鹢悠悠辄退飞,一程百里两程归。
天公若念羇怀恶,一夜东风便解围。

诗人袁说友的古诗

自常熟敲冰行舟半日一夜仅十里

宋代 袁说友

到晓才通十里冰,颇怜黄帽叹征行。
半篙不下风霜夜,一日之间水陆程。
无复稳时村路滑,不胜危处断桥倾。
驱驰原隰皇华事,筋力犹堪誓此生。

用谢艮斋韵题欧阳长老墨梅

宋代 袁说友

屏灯红灼烁,窗月正黄昏。
印出横斜影,分明竹外村。

和魏南伯乞酒韵

宋代 袁说友

古人行旆夸碧油,我舟寂寞随处留。
何人夜半诗博酒,鬼神欲泣如楚囚。
一朝江上同漂泊,莫向樽前情淡薄。
为君更作白头吟,欲办锦囊惭句恶。

和范石湖咏双莲三首 其三

宋代 袁说友

鉴湖一曲记蓬莱,棹入红蕖挽不回。今日池光少公事,好怀聊复为渠开。

舟发黄州连日遇逆风泊赤壁

宋代 袁说友

赤壁矶方到,黄州路未遥。
辛勤四十里,跋步两三朝。
戢戢牛羊下,閒閒鸥鹭骄。
忍将今岁月,容易客中销。

题陈氏净香亭

宋代 袁说友

人生乐事难,清节视险夷。
遇坎而履坦,讵以得夷亏。
我观万物间,独此琅玕宜。
颀然挺冰操,得之风雨时。
秋风桐飞翻,夏雨民怨咨。
怵近真乃见,嗟物如一岐。
此君岂其然,风雨而不移。
娟娟净明月,细细香浮漪。
此理固千载,俗士难与知。
洮湖著危亭,千亩胸中奇。
植此凛凛节,照公堂堂姿。
仕已轻浮云,喜愠不一施。
山高空翠湿,草劲便疾吹。
此风此雨至,公乎无磷缁。
我方索米久,官事成痴儿。
望公潇洒中,粪壤与菌芝。
何当亭上游,细诵简斋诗。

和董显之留西湖韵

宋代 袁说友

开门喜得故人音,访我浮生一旅亭。
老大区区惊岁月,功名落落负簪缨。
有谁知己头空白,举世如君眼独青。
羡子百篇诗在手,湖山相望不胜情。

过楚州用霍希文韵

宋代 袁说友

夜入山阳鹢首东,单车出郭更匆匆。
欲知势扼三江近,政以城高百尺雄。
此恨终天身未老,何人抵掌气凌空。
连云细草秋风下,把酒长吁问化工。

石上水蕉

宋代 袁说友

傍石根斜缀,澄波叶舒副。
气涵流水润,冷彻内心虚。
带月轩窗外,凝蓝雨露余。
凭将摩诘画,雪里细寻渠。

和同年春日韵五首

宋代 袁说友

寻花喜见去年人,点检枝头次第春。
踏遍云塘旧游处,漾波涨碧更粼粼。

过故郡渡

宋代 袁说友

山路一千三百里,中间四渡今江流。
天涯作客壮年事,老马长途几日休。
谁知江深念归客,日向峨岷无尽头。
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

用左康叔知府韵题龟溪左顾亭

宋代 袁说友

风下疏棂月下溪,愁边拓尽剖藩篱。
平生漫说江湖客,未解人间手不龟。

释奠斋宿

宋代 袁说友

云高天白夜沉沉,墙外谁家送远砧。
有月林梢鸣翠羽,无风窗下落黄金。
百年已老安仁鬓,三径空怀靖节心。
病眼细书何龃龉,短檠犹得对孤斟。

题天衣寺

宋代 袁说友

稽山道上多名迹,万顷湖光衬山色。
云蒸雾集湖千年,屈指风流几人物。
平生佳处身曾经,赖此泉石供余龄。
爱山何惜买山费,明珠不博娉与婷。
我闻天衣最奇绝,万顷清凉扫烦热。
持经夜半鸟鼠听,忽睹金仙起还灭。
把茅从此成开山,法华妙果僧中贤。
当时十诏徵不起,神奇变化泥生莲。
山神谨护泥封诏,独有遗风传内教。
袈裟金缕照琉璃,时放祥光蔽云物。
我来官守无时閒,著脚未历城南山。
区区俗眼空自翳,耿耿此意如循环。
我心岂是真如石,惭愧新诗与推激。
自怜未到此山中,想见入山深未得。
要令攻俗如攻城,兹游约与秋风迎。
吾曹岂办痴儿事,为君一醉南湖清。

潜圣汪君辱借诗编作小诗归之

宋代 袁说友

是客胸中春百顷,日夜葩花落毛颍。
奇方珍艳亦不管,绿剩红余尽桃否。
定收三冬充腹肆,那费五车压牛领。
不爱铜雀吻乾燥,正喜诗泉势奔猛。
举檛聊作渔阳掺,成篇半是吴江冷。
谁忧玄豹老云雾,寒谷空蒙光欲炳。

将至慎邑寄鼎

宋代 袁说友

踏尽琼瑶百里山,欲投城郭暮云间。
红炉速置一壶酒,故岁谁家新岁还。

瑞孙周岁

宋代 袁说友

头颅七十已看看,喜抱孙来傍晬盘。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恋儒冠。

过霞山小饮

宋代 袁说友

霞山书院醉焚香,细雨轻阴见海棠。
春动旧怀杯酒后,晚吹新恨笛声长。
或红或白花饶笑,为整为斜草更芳。
寄语风光易尘土,相看充转且相羊。

入山呈孙使君

宋代 袁说友

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閒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梅雨逾月始晴甫两日复大雨

宋代 袁说友

猛作连朝雨,愁添一尺溪。
颓云惊满坐,涨水急平堤。
泽国几成壑,田家未半犁。
关心独朝暮,刚认勃姑啼。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34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