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岳正
又是登高第二回,功名心事已全灰。此时偿却山灵债,明日放歌归去来。
游崆峒山(1) 其二
扪薜攀萝捷似猱,上方能到敢辞劳。象王世界三千大,鹏背扶摇九万高。
露气依稀成沆瀣,泉声宛转奏琅璈。凭高不尽登临兴,怅望东南学舜号。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二 迎神
金节兮晃缤翻翥,翠华摇兮葳蕤举。骖沆瀣兮驾甸始,屏翳驱兮丰隆驶。
鞭雷霆兮叱风雨,逆惟怒兮惠惟雨。香芬谪兮景凄靡,羌洋洋兮如谇语。
神兮神兮斯戾止。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五
漫随时俗一登高,回首乡关正郁陶。赢得痴儿了官事,不妨樽酒对同袍。
营建纪成诗
天眷美营,建也修焉,创焉,民弗知也。天眷有明,焉命高祖,俯监万方,定都江浒。
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逖矣厥谟,钦于世世。
天眷有明,亦启文祖,为厥孙谋,聿又胥宇。碣石之西,太行之东,有严厥宫,四海是同。
维帝即阼,夙夜顾,审既受职,民亦冒祉。乃继乃述,乃经乃营,戢此土工,为万国宗。
乃召大臣,出任予重,曰某尔总,曰某尔董。役夫总总,工师傱傱,鼛鼓逢逢,人心悀悀。
有赫朝堂,有翼庙庭,琐琐公府,欻忽偕兴。士方耕矣,女方箴矣,曾不惊矣,奏功成矣。
匪臣之功,伊民之力,匪民之力,维帝之则。帝曰:匪予文祖之志,天相文祖,烂其营室。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无奈闲愁万种侵,重阳况在客中临。至今人爱登高节,自古谁知赏菊心。
齐国江山悲感后,楚王台榭草莱深。未能免俗聊随俗,也把茱萸上鬓簪。
重游王母宫
绿鬓朱颜一样妆,侍儿谁是段安香。仙家谩诧谁春在,祠宇重来比旧荒。
武帝岂知桃核异,穆王空辨马蹄茫。烟霞不改回山色,依旧苍茫下夕阳。
送王邦饬(1)尹兰山 其一
郎君官已拜星郎,白发门生喜欲狂。莫怪老怀偏感旧,身曾见赌紫罗囊。
四皓图 其三
谁云盛德格天难,国本将危又复安。试按楚歌评汉祖,沛公元不溺儒冠。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三
忽惊佳节是重阳,旋买村醪旋拨忙。烂醉已拚明日了,任他人笑使君狂。
送齐经历还嘉兴
吴越风烟欈李偏,况依绿水泛红莲。谁能长揖诸侯幕,君更能兼阖府贤。
北阙朝绅归未得,南州宾榻想长悬。使君喜是吾乡彦,荐稿行看到日边。
李在画为叶与中作
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树带疏葟。摩挲二十年前墨,还有谁如李在狂。
短短床(二首)
过东昌东徐太守同年 其二
万里边沙恰放还,玉堂不许著疏顽。道途未了东南债,又向闽天去看山。
游崆峒山(1) 其五
好山多在乱山丛,紫翠葱茏出半空。但觉鸟飞青嶂外,不知身在画图中。
人间车马尘难到,海上蓬莱路或通。最喜多情双皂鹤,飞来飞去广寒宫。
四皓图 其四
避汉逃秦智虑周,谁知亦堕子房谋。可怜他日安刘嘱,不及留侯及绛侯。
送陈教授之潮州
莆阳十日到潮阳,彼此同风即故乡。家近不忧通问少,官闲但苦作诗忙。
鳣堂日转榕荫合,马帐风回荔枝香。太守幸逢乡曲好,相过应不废槟榔。
盛子昭画
半世生涯落水乡,也曾轻犯横波狂。日西松影长千尺,闲倚秋空数雁行。
莆阳(1)迎春
万里飘风一逐臣,帝教再起牧吾民。非才窃愧天边宠,病体难胜海上春。
箫鼓暂同田舍乐,庖厨不减布衣贫。故园松菊应无恙,总辨芳心待主人。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四
龟儿求食缘阶楹,料是惊人止复行。半饷不知何处去,依然又在落花坑。
瑞竹诗
花容妩媚竹幽独,道人爱花不爱竹。斫竹障花倒插地,逆施巳分无生意。
谁料天公为斡旋,花容不久竹反妍。道人一见称为瑞,昔者贱之今日贵。
世间此事纷如麻,岂独区区竹与花。为君短歌不成调,落日掀髯空自嗟。
岳正
(1418—1472)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便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 110篇诗文
九日三绝 其三
杨氏忠孝堂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二
夜雨呈同志
四皓图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一
春日杂兴和陈宣之韵 其四
九日三绝 其一
送周廷粲起复知饶州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六
游崆峒山(1) 其三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致仕后戏作 其二
读史 其四 赵普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十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三 初献
题冬日聚禽图
晚过德州再呈许阁老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三 礼神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三
双燕 其二
漫吟三绝 其一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六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二
吴时极菜园
临别
花鸟图 其四
便面小景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一
闻刘东周黄门(1)归自海外乞私印石
双燕 其一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一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九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六 终献
南寺僧人求草书 其二
漫吟三绝 其三
九日三绝 其二
花鸟图 其二
题邢克宽太守梅花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一
四皓图(1)
读史 其三 杜后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七 乐神
花鸟图 其三
拟献幸太学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