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岳正
习懒投闲性自便,山门才到便欣然。僧家卷轴书题遍,似与僧家再结缘。
营建纪成诗
天眷美营,建也修焉,创焉,民弗知也。天眷有明,焉命高祖,俯监万方,定都江浒。
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逖矣厥谟,钦于世世。
天眷有明,亦启文祖,为厥孙谋,聿又胥宇。碣石之西,太行之东,有严厥宫,四海是同。
维帝即阼,夙夜顾,审既受职,民亦冒祉。乃继乃述,乃经乃营,戢此土工,为万国宗。
乃召大臣,出任予重,曰某尔总,曰某尔董。役夫总总,工师傱傱,鼛鼓逢逢,人心悀悀。
有赫朝堂,有翼庙庭,琐琐公府,欻忽偕兴。士方耕矣,女方箴矣,曾不惊矣,奏功成矣。
匪臣之功,伊民之力,匪民之力,维帝之则。帝曰:匪予文祖之志,天相文祖,烂其营室。
临别
钦州命下,太夫人宜有万里之忧。正以不孝跽谢。
太夫人慨然自慰且有义命之诫。拜违之旦,又戒家人以勿泣为送,直沽舟中韵以记之。
临别慈亲意,分明义割恩。是非如可辩,得丧岂须论。
在汝须安命,诸孙足应门。古来轲母训,何必胜斯言。
致仕后戏作 其一
五十归来谢世纷,百年劳逸喜平分。不应又受先生号,去与青山管白云。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三
石泓近日小鱼游,云起风生水更幽。抛饭饲时争出没,胡僧过说是灵湫。
致仕后戏作
游崆峒山(1) 其五
好山多在乱山丛,紫翠葱茏出半空。但觉鸟飞青嶂外,不知身在画图中。
人间车马尘难到,海上蓬莱路或通。最喜多情双皂鹤,飞来飞去广寒宫。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八
驽才又竭一年多,里巷犹烦作谤歌。赖有南山山色在,趁今老子未婆娑。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五
漫随时俗一登高,回首乡关正郁陶。赢得痴儿了官事,不妨樽酒对同袍。
漫吟三绝 其二
三仕谁非公养科,就中情在我偏多。一从忘我归来后,奈尔人间富贵何。
重游王母宫
绿鬓朱颜一样妆,侍儿谁是段安香。仙家谩诧谁春在,祠宇重来比旧荒。
武帝岂知桃核异,穆王空辨马蹄茫。烟霞不改回山色,依旧苍茫下夕阳。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九
松醪味熟类新荷,怪底青蝇两日多。若也无香也无臭,定应无意到岩阿。
双燕 其二
道心祗与静相宜,燕子营巢未必知。鱼钥不防歌舞夜,闲门闭早启关迟。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八
苍鹰寻食掠疏篱,乳雀惊飞乱入帷。自启萝关放教去,巢中黄口正啼饥。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八 送神
膏凤辇兮秣龙马,霓旌羽盖纷布野。赭鞭鞭羽羽为赭,金戈指天天亦扯。
九垓八埏恣上下,云飞飞兮神去也。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三
忽惊佳节是重阳,旋买村醪旋拨忙。烂醉已拚明日了,任他人笑使君狂。
闻刘东周黄门(1)归自海外乞私印石
玉节凌风度尾闾,洪涛几犯雪山如。岛夷路犒羞鱼馈,国主郊迎服象舆。
归橐避嫌无薏苡,遐荒谙俗有图书。沧洲文石堪镌印,乞取龙骧压载余。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二
南山幽阻剩宜秋,飞盖时临最上头。故国五云回首是,不须重起望京楼。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三 礼神
鼓钟奏兮镗镗,箫管扬兮琅琅。帛有玄兮玉有璜,羌煜煜兮烂盈箱。
黍稷芬兮有苾其芳,簠簋饰兮厥文孔。章肃玄端兮敛衣裳,俨诚敬兮靡不将。
神兮神兮假有光。
送李行素携子东阳编修茶陵访祖
帝许南还著锦衣,故山草木坐增辉。路从白马湖边过,身与苍龙阙暂违。
几处聚观元献隽,千年争讶令威归。秋风肯念并州旧,莫谓衡阳少雁飞。
盛子昭画
半世生涯落水乡,也曾轻犯横波狂。日西松影长千尺,闲倚秋空数雁行。
岳正
(1418—1472)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便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 110篇诗文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六
丁亥(1)九日 其一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三
双燕 其一
春日杂兴和陈宣之韵 其四
题冬日聚禽图
丁亥南山登高 其十
莆阳(1)迎春
送周廷粲起复知饶州
游崆峒山(1) 其二
四皓图 其三
寄袁永州
四皓图 其一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二 迎神
奉寄杜侍郎先生
送定西蒋侯出镇甘肃 其二
丁亥(1)南山登高 其七
送定西蒋侯出镇甘肃 其一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五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二
莆阳郡斋观物有感 其七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丁亥(1)南山登高 其四
九日三绝 其二
四皓图 其四
丁亥(1)九日 其二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一
题邢克宽太守梅花
题仙溪郑氏义聚堂
题陈图南小像
花鸟图 其二
送金汝潜使甘肃
花鸟图 其一
读史 其三 杜后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二
瑞竹诗
短短床(二首)
南寺僧人求草书 其二
漫吟三绝 其三
至邢台二十里铺题壁
游崆峒山(1) 其三
读史 其二 宋太宗
花鸟图 其三
致仕后戏作 其二
晚过德州再呈许阁老
送齐经历还嘉兴
张医士杏林图
送陈教授之潮州
诸公会荐兵部侍郎得迁福建知府留别京朝诸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