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戏题所见

戏题所见

宋代 张纲

破睡轻风透碧纱,宝钗聊插任攲斜。欲寻女伴嬉游去,试问鞦韆有几家。

诗人张纲的古诗

次韵周伯谢绵袄长篇

宋代 张纲

最宜为诰唐仲舒,上林子虚汉相如。喜君万事懒着眼,独向文章情未疏。

家贫肯恋儋石储,船漏则已那复袽。素志蹉跎雪侵鬓,青衫匍匐尘满裾。

可怜虞翻屯骨相,相逢呼我丈人行。夜闻抵掌论开边,怒发冲冠亦何壮。

鹴裘典尽终讳寒,忍寒悲歌行路难。绨袍恐贻范叔怒,长篇忽拜乌丝阑。

辞章典要古所尚,馀子碌碌何足仰。愿君回笔颂皇猷,偃武修文答灵贶。

天子亟欲闻尽言,前席还应虚黈纩。

进呈皇太后回銮事实

宋代 张纲

奕世占来宝运昌,母仪垂庆肇生商。銮回长乐神人喜,书就蓬山日月光。

北阙导迎三卫仗,东朝欢奉万年觞。太平盛事人相语,孝德回天赖我皇。

老来交朋沦谢虽婢仆亦无在者感旧忽觉凄然

宋代 张纲

故交沦没水东流,岁晚无人话昔游。飞絮落花何足道,忽经风雨亦添愁。

考妣赠官一时荣耀老怀易感辄敬书长句

宋代 张纲

丝纶五色锦为囊,宠赠双亲庙室光。位列三孤升极品,名加大国启新疆。

劬劳仰荷湛恩报,精爽应知积庆长。燕及子孙宜勉力,忠勤他日继遗芳。

临江仙(次韵陈少阳重九)

宋代 张纲

绿蚁浮觞香泛泛,黄花共荐芳辰。清霜天宇净无尘。登高宜有赋,拈笔戏成文。
可奈园林摇落尽,悲秋意与谁论。眼中相识几番新。龙山高会处,落帽定何人。

次韵陈去非中秋无打

宋代 张纲

萧瑟中宵雨打窗,那知风打乱飘黄。已无佳打供清赏,赖有新诗耿夜光。

蓬户我方甘寂寞,朱门君勿看辉煌。只今天柱峰何在,好约玄真一醉狂。

弟侄三人同日受官实为吾家盛事老怀不胜忭喜作四小诗见区区之意 ...

宋代 张纲

恩光初自九天来,玉树三枝一日开。造物无私人共庆,那知阴德旧栽培。

浣溪沙(四之三)

宋代 张纲

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开宴雪初晴。
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

谢周仲弼寄新米

宋代 张纲

索米长安甑欲尘,斗升分惠意何亲。无烦子罕出公粟,自有叔牙知我贫。

指囷高风怀国士,翻匙佳句忆诗人。他年若遂归田去,尽种香粳老此身。

坚所生母李氏安人挽词五首 其四

宋代 张纲

七帙开逾半,孤芳散若飘。可怜频举案,那复记吹箫。

翠幌浮埃积,熏炉旧炷消。如何寄怀抱,细雨夜萧萧。

老夫辞荣里居行年八十酒间漫成拙句二首述意而已不以示外也 其一

宋代 张纲

莫笑樽前白发翁,曾骑竹马戏元丰。年弥八帙痴顽在,身荷三朝宠眷隆。

绿野敢将前哲比,香山幸有老人同。兴来尚欲寻幽去,收拾残春杖屦中。

念奴娇(次韵张仲远,是日醉甚,逃席)

宋代 张纲

论思厌久,动莼鲈清兴,轻辞丹极。佩玉腰金归故里,光照湖山秋色。八座仪刑,九重尊宠,才大今词伯。汉家豪俊,一时谁是勍敌。
三径旧日家声,华堂深稳处,频开瑶席。春在壶中真自有,一境珠宫仙掖。谭尘挥风,罚筹如猬,数困尊前客。故应元放,举杯狂醉轻掷。

邀韦汝昭同宿上馆

宋代 张纲

打窗风雨夜萧萧,客里谁堪伴寂寥。五字苏州有苗裔,高吟何必更闻韶。

陈美成挽词二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德润洮湖阔,心平福地安。流风前辈似,雅量鄙夫宽。

松菊开三径,芝兰秀二难。百年如转烛,萧瑟夜堂寒。

舅李侍郎挽词三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诸舅唯公在,承颜念母存。笑看身已老,情话意弥温。

不作求田计,方期报主恩。高堂忽萧瑟,谁为赋招魂。

次韵彦智夜归三首 其三

宋代 张纲

扁舟连夜发,归兴急如箭。归乱男女悲,一息万虑遍。

人生岂匏系,事业有豹变。圣主纂洪业,庙堂用伊旦。

拔茅到公等,王道何其灿。

夜饮二首 其二

宋代 张纲

年少诗狂不自禁,那堪客里听孤砧。窗寒夜半月初上,酒尽欲眠愁更深。

送彦礼弟赴歙尉四首 其三

宋代 张纲

高才自是古梅仙,綵棒何须向壁悬。晋盗奔秦无一事,炉薰深炷好安禅。

次韵公显赋蜡梅诗二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寿阳催妆花睡起,半额残黄娇欲语。香魂浮动满幽思,着莫春风暗相与。

李侯铁心似广平,笔力万钧谈笑举。诗成夜诵更清绝,向来谁识袁临汝。

句中有味应独知,吟罢馀甘发微咀。

岁暮二首 其一

宋代 张纲

忽忽岁云暮,霏霏山雨频。鸟啼茅舍静,梅映竹篱新。

陋巷无深辙,清酤有善邻。中原消息断,聊与醉乡亲。

张纲

张纲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 17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