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家珍
日日持竿江水头,暮烟瓦雀集高楼。石床醉倚藤萝月,桐叶吟当枕箪秋。
一夜池塘今古梦,十年鼙鼓海天愁。乱离踪迹思良友,正欲同君秉烛游。
旅月
日落月复生,升沉感慨并。古今俱若此,旅夜难为情。
潮水三更起,村鸡历乱鸣。镆铘时一拂,寂寞壮心惊。
薄暮送友回江干野望
森榕郁郁瞰江流,落日人归古渡头。远浦烟云含暮色,隔溪芦苇隐渔舟。
海门汐上家家饭,村老田归处处牛。回首木棉花树杪,郊西新上月如钩。
答赠中都李司马
南国有佳士,翩翩鸿鹄姿。独宿慕俦侣,高举淩天涯。
万里云海心,寄托良可知。我居罗浮下,息驾怀希夷。
匣剑久不鸣,木石性所怡。清江枉兰桨,叩我岩下扉。
我去采灵药,还当与君期。毫素见幽襟,一字堪一思。
旅中至日
薄醉旅中杯,乡心暂尔开。有家惊节序,不寐上荒台。
野寺晨钟急,城楼刁斗哀。高堂今夕宴,幼弟独徘徊。
秋日尹如度王德孚梁馀仲周伟石吴康侯叔柄弟集江居
花气阴阴拂槛低,寒蝉处处向风嘶。江皋昨日开莲社,客棹何迟泊柳堤。
我辈不妨消白眼,心期岂用祭丹鸡。已知匡济人间事,乱世声名醉懒题。
送陈缑山还金陵
对君不作寻常别,底事同销壮士颜。十里离亭折杨柳,一鞭疲马出梅关。
时危性命应相假,归去湖山岂等閒。独有天涯翘首处,春云容易泪潺潺。
访李氏隐居
李氏好居僻,野人心所同。窗连双塔近,溪与大江通。
古木生春叶,行云变谷风。那知秦汉里,忘却乱离中。
月夜怀吴康侯
江村绿酒对斜阳,潦倒絺衣坐石凉。古木藤萝悬海月,高原松柏动秋霜。
故人不见知何处,邻杵忽闻思渺茫。自掩南窗眠未稳,依稀一梦到池塘。
次答尹如度
晴月
木杪云初亮,山前瀑布寒。光辉今夜倍,圆缺几人看。
柳影池心乱,琴声露气漙。含情与谁语,惆怅夜漫漫。
同诸子游深溪龙潭
十年梦此地,今日始寻源。云暖桃花发,岩欹瀑水喧。
空山眠野鹿,风断啸寒猿。共坐澄潭下,幽思不可言。
偶出江干别业遗址
别业榕堤旧宅东,水松环岸水淙淙。野花数落横塘侧,英石仍埋芳草中。
远浦帆摇榆荚雨,晚墟楼荡酒旗风。结茅虽得藏身计,更欲头颅向大崧。
送杨长旦归虎丘
满堤图画送君还,古道垂杨不可攀。落日浮云仍北郭,渭城朝雨尽阳关。
虎丘人去听鸿雁,水国谁知放白鹇。独我年年岩壑寂,西风藜杖倚空山。
得廖非子书赋答却寄
去年送君黄木湾,今年书来在燕山。灞陵古道凭谁醉,易水秋风老客颜。
故国白云情嘿嘿,旧宫禾黍泪潸潸。罗浮夜夜遥相忆,绝壁飞泉忍独攀。
过金绳庵
片云驰白日,吞吐夕阳天。过院寻僧坐,煎茶为说禅。
檐牙归瓦雀,黄叶带村烟。今夜雁堂月,清凉许借眠。
楼居谷雨日雨过同王德孚陈元孝对酌怀人兼订游罗浮
酒不厌时异,同倾一夕愁。雨生三月节,楼住四时秋。
目断湘江渺,心期石洞幽。何时蓑笠去,高卧白云头。
与黎务光兄弟夜话
秋风正萧瑟,秋雨更凄凄。世事不能测,深山当稳栖。
逃名有巢许,抗节本夷齐。共是牢骚者,愁听子夜鸡。
秋日自山中至友人江馆
年来游事独蹉跎,江馆当秋偶一过。到此始知黄菊发,向来空见白云多。
芦花日暮归渔舫,竹翠烟深隐棹歌。此夕留宾江月好,开樽为尔玉颜酡。
寄陈元孝
孤窗有月亭如雪,不见故人空见月。相思杳在天际头,鸿雁一声生白发。
怀中翰贲士
云山怅望伊人远,芳草飘摇游子情。六月梧桐将叶老,一生离别有秋声。
乡园未信能长乐,旅馆何妨归不成。莫向他乡悲夜锦,由来富贵自当轻。
张家珍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59篇诗文
忆先文烈兄增城侯 其一
梦马诗
用公归自中都言湖山之胜余以负恩之身频年抱病于用公闲云野鹤为何 ...
答赠何柏友山中
佗城
江居同何柏友赋
望罗浮瀑布
柬澹归和尚
访友不遇留题
今日僧李正甫还零鱼山
先文烈兄没产复勘偶成一律
十四夜陈晚卿聂遂公区麟子李木从蔡叶先过集濠梁小斋分赋得十四寒
寿世皮老任四十又一时任避客罗浮
飞云顶九日
曲江谒先文献公祠
同高望公芥庵坐月时须识上人自雷峰至
赠穆之兄
上元宿半座庵
过李子草堂
中秋怀高望公
林孟易昆玉山堂落成诗以赠之
溪边竹屋 其一
立春后一日林孟易仲己叔吾兄弟
雨中谒先慈墓
尹右民下第归过讯
溪边竹屋 其二
忆先文烈兄增城侯 其二
怀林叔吾
山中岁暮怀友
山中初晴有怀
寄叔炳弟
宿海幢寺
登楼怀陈元孝
中秋朱尔钦尔周方周客陈以虚林仲己叔吾姚翰士过江居待月
晓发珠江
喜王德孚过宿江馆
尹右民作先文烈行状诗以谢之
月夜重登凤凰台
秋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