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楼居谷雨日雨过同王德孚陈元孝对酌怀人兼订游罗浮

楼居谷雨日雨过同王德孚陈元孝对酌怀人兼订游罗浮

明代 张家珍

酒不厌时异,同倾一夕愁。雨生三月节,楼住四时秋。

目断湘江渺,心期石洞幽。何时蓑笠去,高卧白云头。

诗人张家珍的古诗

送陈缑山还金陵

明代 张家珍

对君不作寻常别,底事同销壮士颜。十里离亭折杨柳,一鞭疲马出梅关。

时危性命应相假,归去湖山岂等閒。独有天涯翘首处,春云容易泪潺潺。

与黎务光兄弟夜话

明代 张家珍

秋风正萧瑟,秋雨更凄凄。世事不能测,深山当稳栖。

逃名有巢许,抗节本夷齐。共是牢骚者,愁听子夜鸡。

山中初晴有怀

明代 张家珍

雨歇春山绿,岩光四望明。行云归岫阔,饥鸟出林鸣。

径湿沙犹白,涧平流有声。消閒谁与共,芳草有馀情。

立春后一日林孟易仲己叔吾兄弟

明代 张家珍

大江佳气映朝晖,好鸟方随昨日归。临水种梅当荜户,对门垂柳即鱼矶。

何须乱世怀轩冕,却喜东风长蕨薇。更有芳邻能载酒,春眠真与世相违。

送杨长旦归虎丘

明代 张家珍

满堤图画送君还,古道垂杨不可攀。落日浮云仍北郭,渭城朝雨尽阳关。

虎丘人去听鸿雁,水国谁知放白鹇。独我年年岩壑寂,西风藜杖倚空山。

喜王德孚过宿江馆

明代 张家珍

我住江村君住城,不来如隔数千程。十年往事同归梦,半世闲身等泛萍。

海月有情移榻近,荷风随意入帘清。相留一宿非容易,对话藤床感慨生。

山中岁暮怀友

明代 张家珍

王孙当岁暮,迟滞故园归。五老峰头住,悠然歌采薇。

閒脩高士传,常着比丘衣。独有罗浮侣,同看春草肥。

偶出江干别业遗址

明代 张家珍

别业榕堤旧宅东,水松环岸水淙淙。野花数落横塘侧,英石仍埋芳草中。

远浦帆摇榆荚雨,晚墟楼荡酒旗风。结茅虽得藏身计,更欲头颅向大崧。

尹右民作先文烈行状诗以谢之

明代 张家珍

岳渎郁奇气,东南挺大儒。鸿章俪典训,高行重师谟。

言念先文烈,挥毫绍董狐。精忠如可述,公道岂曾孤。

访李氏隐居

明代 张家珍

李氏好居僻,野人心所同。窗连双塔近,溪与大江通。

古木生春叶,行云变谷风。那知秦汉里,忘却乱离中。

梦马诗

明代 张家珍

久失飞黄马,空馀血战衣。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

力尽犹追敌,功高几溃围。年来生髀肉,梦尔泪频挥。

次答尹如度

明代 张家珍

日日持竿江水头,暮烟瓦雀集高楼。石床醉倚藤萝月,桐叶吟当枕箪秋。

一夜池塘今古梦,十年鼙鼓海天愁。乱离踪迹思良友,正欲同君秉烛游。

寄陈元孝

明代 张家珍

孤窗有月亭如雪,不见故人空见月。相思杳在天际头,鸿雁一声生白发。

十四夜陈晚卿聂遂公区麟子李木从蔡叶先过集濠梁小斋分赋得十四寒

明代 张家珍

返照城西海市残,兰舟闻道过江干。莫言明夕清辉满,且醉今宵白露团。

避世每添离别泪,偷生留得箭刀瘢。酒阑倚剑江天迥,一夜旄头何处看。

月夜怀吴康侯

明代 张家珍

江村绿酒对斜阳,潦倒絺衣坐石凉。古木藤萝悬海月,高原松柏动秋霜。

故人不见知何处,邻杵忽闻思渺茫。自掩南窗眠未稳,依稀一梦到池塘。

溪边竹屋 其一

明代 张家珍

寂寂溪边屋,阴阴古木繁。开门看瀑水,终日自潺湲。

野鸟啼空谷,桃花发古村。一身安乐好,何处报人恩。

上元宿半座庵

明代 张家珍

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

秋日自山中至友人江馆

明代 张家珍

年来游事独蹉跎,江馆当秋偶一过。到此始知黄菊发,向来空见白云多。

芦花日暮归渔舫,竹翠烟深隐棹歌。此夕留宾江月好,开樽为尔玉颜酡。

赠穆之兄

明代 张家珍

古侠吾兄重,世人无不闻。徒闻不能识,老此鹿麋群。

彩笔摇川岳,干将倚白云。晚成宜大器,天地任纷纷。

佗城

明代 张家珍

六朝往事竟如何,落日黄沙饮橐驼。自昔弦歌闻百粤,于今烽火比三河。

愁人寂寞秋闻笛,壮士悲凉夜枕戈。不见赵佗能拒汉,年来事业独蹉跎。

张家珍

张家珍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