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家园散策二绝 其一

家园散策二绝 其一

宋代 张侃

山容娟丽青无尽,心地宽閒乐有涯。春讯不应梅占断,风流犹有海棠花。

诗人张侃的古诗

纪程十绝 其三

宋代 张侃

宿雾漫山寒未开,老僧笑我四番来。功名迁转都如此,颇羡幽人隐涧隈。

赠句容士人

宋代 张侃

山川清美天下稀,五瑞同时盍纪碑。碑上只言人物盛,若言德政愧无之。

嘉定壬午春晚园官送杞菊因取陆天随苏东坡张南轩三赋诵之感事赋诗

宋代 张侃

我志甘澹薄,不为物所迁。园官送杞菊,秀色满目前。

生育秉至性,阴阳顺中权。可怜黄口儿,匕箸照腥膻。

纵得一饷戏,旁观成胁肩。杞菊付中厨,试著姜盐煎。

至哉天下味,妙处秘不传。三贤留隽语,首当师之焉。

戏用东坡先生韵二首 其一

宋代 张侃

冠世文章李翰林,掀天功业汉淮阴。抹靴捧砚荣虽甚,受钺登坛眷益深。

远窜夜郎挥老泪,生擒云梦负初心。穷泉二子应追恨,不解君前早脱簪。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宋代 张侃

我志甘锄园,汲水敢言倦。汲种百尺松,终宵风雨战。

土脉分瘠肥,秉性有后先。蔚然三寸长,荆棘从旁罥。

待得成清阴,方为世人羡。画手知姓谁,拂拭好东绢。

写此岁寒姿,爽气满庭院。不记少小时,插株泥样贱。

种松添竹口占二绝 其一

宋代 张侃

添竹栽松眼界宽,四时长使翠光团。参天会见充梁栋,碍月休令作钓竿。

书考 其一

宋代 张侃

二年薄宦在金台,墙角双扉向晚开。罕有金貂来换酒,且看野马共浮埃。

已书下考甘平进,久律吾身愧不才。却喜清贫如昨日,知心相识自然来。

示韦中实六首 其四

宋代 张侃

向来未服役,君室日清閒。君晓披衣见,中宵曳杖还。

溪梅粲玉萼,几度开笑颜。迩来君累重,旬月旅长安。

葛屦蹋尘沙,春在湖山间。忙里买小艇,何妨卧看山。

十六夜月二首 其一

宋代 张侃

昨宵清不尽,今夜色增明。想见清虚殿,冰轮渐渐生。

大龙寺荆公诗石

宋代 张侃

宰邑归来便老成,岂知诗句是心声。细看野水无人渡,终胜蟠龙守此清。

岁时书事 其三

宋代 张侃

夜长何漫漫,谁为劳者辞。致身清明朝,谁为感遇诗。

古来贤达士,气志不肯卑。曳裾非素习,不过祈人知。

一言偶相契,遂踵萧何规。呜呼今不然,车马日以驰。

朱门极富贵,长途多寒饥。立身荣辱中,每见无不为。

平生毅然节,反为今所亏。赧颜度朝夕,同队如小儿。

结茅枕吴羌,清名万代垂。

感皇恩 元夕后二日,同彦敬郎中饮洪宣慰山园红梅下,得感皇恩二 ...

宋代 张侃

佳处记曾游,十年重到。罨画湖山最春早。红梅几树,一夜东风开了。

矮松修竹外、依然好。

玉色醺酣,香团娇小。消得金尊共倾倒。满怀风味,前度何郎今老。

徘徊疏影里、花应笑。

秋日閒居十首 其四

宋代 张侃

秋崖一段清,秋水暗生池。眼力所尽处,不特宋玉悲。

化工尔许巧,閒花糁枯枝。凉生细细吐,月缓重重垂。

但恨古之人,未能铸好辞。从叟悲秋语,如石不可移。

独爱白乐天,酌酒细吟诗。渐喜无人听,格外只自知。

题李伯时马

宋代 张侃

近代李伯时,能画天厩马。画本出心匠,不在韩干下。

真骨独当御,汗血沫凝赭。为渠生光辉,神妙非力假。

平日熟意态,绘事颇閒暇。谁知赝易真,万马悉喑哑。

色带碧云騢,和鸾亦雅雅。一笔竟不予,此意识者寡。

红塔

宋代 张侃

出门看青山,天际晴云合。虬松植长涂,亭亭两红塔。

谁知百年后,竟坐市尘杂。老僧随世机,电眸阅伏腊。

流水洗不尽,就下污流纳。北窗稍幽虚,清风满眠榻。

江下

宋代 张侃

昔曾襆被宿江浔,风雨欺人春未深。转盼六年重到此,越山依旧隐云心。

田元长和烟字韵诗见寄复用前韵

宋代 张侃

几年无梦到凌烟,身似春蚕已再眠。寡合荆人和白雪,独醒蜀道上青天。

渔樵好去任争席,富贵傥来羞执鞭。见说高真足官府,不妨长作地行仙。

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其五

宋代 张侃

冬深生冷喜新春,赋得贫穷敢怨人。六九数终风扇动,放些意气走芳尘。

奔牛梅花开最晚因读墨本坡翁和杨公济梅花诗信笔四绝句 其一

宋代 张侃

二年孤负观花眼,少见江南第一枝。细读坡公当日句,恍如玉立耿疏篱。

写古五首 其三

宋代 张侃

束带立朝廷,平日有定力。挺挺道乡公,面上无佞色。

谏书与天通,那暇顾荆棘。墓祭记学宫,贤哉太守职。

张侃

张侃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1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