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耒
寒蛩
怀金陵三首
冬至后三日三首 其三
梅柳有情态,江城过岁除。山村见霜橘,江市出寒鱼。
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
飞萤词
碧梧含风夏夜清,林塘五夜初飞萤。翠屏玉簟起凉思,一点秋心从此生。
方池水深溪雨积,上下辉辉乱凝碧。幸因帘捲到华堂,不畏人惊照瑶席。
汉宫千门连万户,夜夜荧煌暗中度。光流太液池上波,影落金盘夜中露。
银阙苍苍玉漏迟,年年为尔足愁思。长门怨妾不成寐,团扇美人还赋诗。
避暑风廊人语笑,栏下扑来罗扇小。已投幽室自分明,更伴残星碧天晓。
君不见连昌宫殿洛阳西,破瓦颓垣今古悲。荒榛腐草无人迹,只有秋来熠耀飞。
初伏大雨呈无咎
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汤汗沾土。谁倾江海作清凉,玄云驾风横白雨。
普陀真汤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床苦。
清贫学士卧陶斋,壁上墨君澹无语。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歌舞。
联诗得句笑出省,策马涉泥归闭户。床头馀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荐俎。
题史院直舍鱼鹭屏
钟鼓声稀下直迟,秋晖初转万年枝。寒厅尽日谁相对,惭愧屏风两鹭鸶。
赵弟
出都之宛丘赠寄参寥
萧然耳目清,驱马别都城。岸断秋光出,川平雨气横。
浮生归物理,闲景付诗情。岁晚江湖客,何为滞玉京。
寄杨应之
应之蹉跎三十九,犹著青衫困尘垢。高才逸气老益奇,我每事之安敢友。
逢时则驾子何患,有才未用谁之丑。暴得从来失常速,徐驱未用鞭其后。
扫除万事付之命,收拾至乐归之酒。闻公颇以饮自名,我亦抗衡能至斗。
京师常恨酒不足,贫旅仅得糊其口。乃知一饮尚间关,功垂万古知难偶。
百年痛饮乃良图,安用金朱裹枯朽。我生自断计已决,君亦我徒能尔否。
扬眉鼠子事轻肥,眨眼小儿夸谨厚。须防仰嚇忌鹓雏,更虑致魇逢刍狗。
独醒不若餔其糟,群犬犹须避而走。遭刑每笑嵇叔夜,得计须师彭泽叟。
我官古邑洛之阳,间有山川亦奇秀。行当酿秫从子游,更以新诗相献侑。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其五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赠邠老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十九
秦人焚诗书,意欲遂绝灭。六经至今存,何曾损毫发。
兴衰有天理,人力自浅拙。不忧骊山墓,回首遭发掘。
初夏谒告家居值风雨偶作二绝 其二
高堂终日雨潺潺,却著重裘尚薄寒。风雨似秋君莫怪,客愁天色两相关。
崇化寺三首 其三
零落宫墙官树秋,行人东去路悠悠。祇应楼下邯郸路,亦有离人对此愁。
自上元后閒作五首 其三
面冷春霜拂瓦乾,晓风吹雨冻阑干。柳梢黄弱梅苞破,更放东君几日寒。
冬至 其二
汴水日夜浅,天寒霜野宽。拂衣秋叶乱,冲面北风寒。
不作归山计,空悲走马鞍。济时吾力薄,俯仰一悲叹。
夏日七首 其七
女几山前官舍清,绕堂鸣涧夜泠泠。尘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八
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佳哉意殊深,遗迹邈不嗣。
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致身毁誉外,乃得免疑似。
凝祥三首
春雪二首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527篇诗文
至安化驿先寄淮阳故人
赠李德载二首 其二
送杜君章守齐州
伤春四首 其四
水仙花叶如金灯而加柔泽花浅黄其干如萱草秋
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 其二
秋怀十首 其六
有所叹五首 其二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六
和无咎二首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早稻
岁暮书事十二首 其三
遗兴次韵和晁应之四首 其二
山海
西山寒溪
赠无咎
寓居春日书事
送子野大夫罢兖倅归汶上
夜读贾长江诗效其体
女几祠下
寄文刚求蟹
和苏适春雪八首 其四
和端午
予官竟陵时李文举尝以事至郡同游西禅刹陆子
漫成七首 其一
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 其一
八月三日舟行自蔡河赴临淮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其一
雨霁望樊山
秋怀十首 其八
大暑戏赠希古
中秋夜酌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二
喜七兄疾愈二首 其二
春日杂书八首 其四
夏日三首·其一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一
白乐天有渭上雨中独乐十馀首仿渊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时屡秋雨仿白 ...
岁暮叹三首 其一
元忠学士八兄耒离京师远蒙追送许惠服丹法托
正月词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五
雨歇二首 其一
赴官寿安泛汴二首
以病在告寄杨器之
至后早赴馆二首
读李憕碑
望龟山二首 其一
永宁遣兴三首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一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七
悼亡九首 其四
送胡考甫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诗 ...
春日遣兴二首 其一
将之天长题新亭壁二首 其一
感春三首 其三
夜坐三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