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碧泉卷

题碧泉卷

明代 张宁

仙家池馆绝嚣埃,一碧流泉近户来。为爱秋清净如练,却嫌春蔓绿于苔。

迷津黑水应难濯,入海黄河去不回。何似苍明长在目,天光云影镜中开。

诗人张宁的古诗

画秦山书屋图

明代 张宁

茆屋幽深草树中,早来心迹暮还同。锥毛有铁词峰隐,灯壁无邻眼照空。

桂殿秋香天外月,龙门春涨海边风。惟应诗画消长日,惭负赓歌作绘功。

为张都阃宗大题画四首 其四

明代 张宁

蓝关路断无行迹,悬弧城深夜如日。当年辛苦近何如,为探梅花问消息。

月香水影诗未成,折花且让枝头横。不知白鹤归来未,开却柴扉待月明。

过皇恐滩

明代 张宁

曾于信史见遗名,今日番从此路行。极目烟霞迷石浪,满船风雨起滩声。

分明瞿峡西游处,彷佛梁山北去程。独有孤臣怀国意,东流不尽故时情。

题淇澳晚节诗册寿王瑞之十二韵

明代 张宁

星纪初周岁,风烟欲暮秋。乾坤元并欲,人物故同流。

汗简功仍在,纶竿志未投。诗堪通比兴,居可事藏修。

不断平安报,终无代谢忧。自招三径友,独迈七贤游。

樗栎材非偶,冈陵寿可侔。椿阴交嶰谷,桂馥逗湘洲。

凤实金花结,龙孙锦箨抽。园红低托荫,涧翠郁添稠。

老节俄生肘,清标直到头。凭诗吴下颂,笺入卫风收。

林季聪父母挽诗 其二

明代 张宁

霄汉频随凤侣飞,年来犹自密缝衣。青灯夜雨人何在,白发秋风子未归。

魏阙恩荣鸾诰在,浔阳消息鲊书稀。惟馀一片陇冈石,千古清光照夕辉。

送王文昭秀才还慈溪

明代 张宁

风雅文章世宦名,西游未久复东行。广场有藿驹难絷,清野无蒿鹿未鸣。

灯下雨声宾馆梦,江南晚色故园情。温柔旧学如君少,落日临期老眼明。

乘槎图

明代 张宁

火敦脑儿天际头,河源远绝昆崙丘。汉家使者去西域,何事却向天潢游。

开边贵物当时事,莫怪傍人诧灵异。真伪悠悠世转深,荆楚犹传岁时记。

钱舜举云山秋景图

明代 张宁

百里溪山一色秋,岭云汀树共悠悠。何人欲著閒居赋,有客将归远道游。

林外渔樵黄叶渡,水中亭馆白蘋洲。风光满目知何处,不是吴州是越州。

溪隐卷为秀水陈嘉言题

明代 张宁

茆屋寄沧洲,溪深事事幽。门无题凤客,岸有钓鱼舟。

放浪非狂士,浮沉混俗流。犹疑人物色,不复被羊裘。

答姜文进

明代 张宁

瀰瀰江中水,黯黯江上树。眷彼同心人,胡为忽异处。

驾言从扁舟,积雨不可渡。愿随双黄鹄,庶以相会晤。

沈启南墨菊木兰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宁

近水宛芬芳,临风淡容与。不见采芳舟,疑逢戍边女。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 其一

明代 张宁

惜花无奈看花迟,孤负春风第一枝。急景最怜将落候,芳心还忆未开时。

赏因多病难胜酒,吟到无题别是诗。分付东君好培护,与花先定隔年期。

秋江八景 其五 红叶寺

明代 张宁

澄江练净晃岩扉,霜树萧疏野鸽飞。满地飘风人迹少,夕阳门掩一僧归。

魏仲礼金笔院景四首 其二

明代 张宁

罘罳玉馆未垂络,水殿玲珑澄碧落。綵扇翻香蛱蝶轻,绡衣簇翅蜻蜓薄。

钓天画永无纤埃,水晶帘动南薰来。三千粉黛放将尽,十二楼台閒自开。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

明代 张宁

露滴葡萄寒,宵鸣一何急。鸡啼天欲曙,络纬不盈尺。

深闺有思妇,远道多倦客。惊闻长夜声,掩泪心促刺。

水南别业四首 其四

明代 张宁

白发念婚嫁,此虑已陶然。匪复事生业,烝尝讵能捐。

怅望终南山,缅怀清渭川。良时易流迈,穷约心所安。

严阴閟深谷,飞雪层崖巅。引酒聊自酌,被褐终吾年。

和陈宪副扫墓诗

明代 张宁

游宦日已久,先陇多违离。寥寥古东门,值此洪流时。

颓垣走狐兔,宰木寒无枝。及目心隐只,俯仰泪交颐。

野祭已非古,况复无恒期。恩封夙有泽,贫丧空无施。

徬徨不能返,日落凄风悲。

严侍御提学南直隶赋得骢马行春卷送之

明代 张宁

使君骢马出康庄,千里江淮淑气长。南国尽兴周礼乐,西京不改汉文章。

衣冠总被阳春泽,草木犹沾化雨香。不独澄清眼前事,百年桃李在门墙。

秋江八景 其七 芙蓉湾

明代 张宁

曲水回塘不碍舟,涉江无便寄清秋。故园桃李今摇落,欲驻寒芳待远游。

毛处士八十寿诗

明代 张宁

寿星光彩烛南天,白发逢春八十年。世际七朝人物泰,家传四世子孙贤。

西湖杖屦开行馆,北海尊罍列庆筵。记取十年须一会,还应两度醉花前。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