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兰竹篇

兰竹篇

明代 张宁

幽兰发深谷,修篁生茂林。托根偶相并,香霭凌繁阴。

逢时苦不早,霜雪纷相侵。耻为桃李妍,眷怀金石心。

幸此平安意,起坐弦吾琴。

诗人张宁的古诗

黎今俊沧蹉卷

明代 张宁

悠悠书剑易蹉跎,一卧沧蹉岁月多。断卷秋风回驷马,小亭春水浴群鹅。

醉醒无复江潭问,清浊何劳孺子歌。见说云溪有图画,故人诗酒意如何。

方洲八景八首 其七 梅林雪霁

明代 张宁

閒来好幽事,值此梅雪晴。深林百草尽,野水寒烟生。

怡然发孤笑,婉恋有馀情。冰霜六七载,永念孤山行。

为姚公绶题飞白竹

明代 张宁

不是乘春绿,终无变节黄。惟应清白操,岁晚映冰霜。

杂咏十三首 其六

明代 张宁

杨柳绿堪染,芙蓉红欲然。冥怀与谁契,俯仰共熙然。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二十二

明代 张宁

园蔬叶垂尽,练裙弊无馀。轻扬两飘翅,清嗅双长须。

本质夙如此,变不忘其初。襕斑五色文,支离守荒芜。

吴东升生八十有三以江湖访隐卷索题为书四绝 其二

明代 张宁

琴剑图书一叶舟,平生梦想子长游。严陵祠宇林逋宅,碧水青山一样秋。

南山有椿颂寿胡廷慎父母 其二

明代 张宁

北堂有萱,净闿斯植。乐只君子,柔贞惟一。北堂有萱,雨露其滋。

乐只君子,寿考维祺。凤之鸣矣,凰式和止。既安且宁,家室固止。

子之生也,母式教之。如圭如璋,显克肖之。百禄是迓,万寿是介。

如冈如陵,夫子是载。

题方同知马图 其三

明代 张宁

雪垂风蹙浪腾空,沙衬连钱八字红。势欲仰天云不下,一番乾雾滚犹龙。

送杨太守六韵

明代 张宁

关西清白旧相传,政事文章继两全。政路风尘将白首,客怀冰蘖尚青毡。

气凌华岳群峰下,志薄秦关百战前。秋水月明霜满地,春风冻解日行天。

谁家陇亩无桑谷,到处民居有诵弦。老我病归思借寇,重来未卜意萧然。

一笑山小飞来峰杂咏三首 其三 丹丘

明代 张宁

尘境有丹丘,心閒地自幽。世间黄白士,莫向此中游。

朱彦明新居

明代 张宁

椿庭日已远,萱室怀深忧。岂不念故庐,听此行道谋。

嗟彼喧杂区,居子非良繇。一劳堪久逸,三迁遂吾求。

经营与缔造,冀足光前猷。正寝卓跂立,旁居翼相周。

祠室具笾豆,斋阁陈箕裘。南荣叙亲友,北堂荐时羞。

苟美载论语,过侈遗春秋。慈颜日迟暮,良偶方徽柔。

房闼肃清密,户牖森绸缪。声色起淫荡,势利生仇雠。

祸福相倚伏,贫富潜周流。君子常抑畏,小人肆张诪。

孝弟与忠信,自足禦戈矛。升堂有端士,入室无狂浮。

不见陵上柏,远翠凝疏标。不见路傍桃,妖艳侵行眸。

居养易移习,内外须交修。愿保安宅固,千春永馀休。

戴文进芭蕉士女 其一

明代 张宁

灵壁峰边未著霜,轻分蕉绿试龙香。不知寂寞幽阑思,写到关雎第几章。

贺人纳粟冠带

明代 张宁

自献籯金报治平,不因干禄为时名。邑分十室有忠信,义出千人是俊英。

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称素衣清。东南多少轻肥者,满执牙筹过一生。

玛瑙寺枯木竹石

明代 张宁

石蹙脩篁碧筱残,风摇落木紫藤乾。乱山春尽醉游散,一夜月明僧舍寒。

仙女图

明代 张宁

谢却红尘学道妆,黄庭一卷日初长。小真未解清虚意,时折閒花供石床。

层峦秋霁为诸立夫题

明代 张宁

秋风吹云秋雨晴,群山涤翠群峰明。天光下际泽气隐,一碧万仞青螺横。

山高石峻无蘼草,桂馆兰房净如扫。振谷天球练瀑飞,障林霜锦丹枫绕。

采蘋谁汎小兰舟,急水回塘不自由。云端笙鹤来何晚,涧底荆薪人白头。

秋江八景 其七 芙蓉湾

明代 张宁

曲水回塘不碍舟,涉江无便寄清秋。故园桃李今摇落,欲驻寒芳待远游。

送别沈履德

明代 张宁

园花发朝艳,谷鸟遗春音。岂无旦夕佳,倏忽流光阴。

幽居寡时好,感子时过临。冥言启孤愤,高步超烦襟。

夙昔怀远道,遄别悲来今。对酒不及醉,眷此故情深。

刘公瑞閒居六咏 其三 西轩听已

明代 张宁

芳草池塘夜已分,一灯疏已转纷纷。分明瞿峡愁中听,彷佛巴山梦里闻。

海外故人嗟久别,天涯游子忆同群。兰缸欲尽青毡冷,落叶萧萧自掩门。

王汉昭招予社友辈赏雪即席纪事

明代 张宁

癸丑至乙卯,连岁无快雪。新冬十月来,晴久犹郁热。

蚊蝇振时声,雷电迷夏节。晚麦未出土,春卉复舒结。

老夫坐空斋,感此心隐切。仲冬十踰八,风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