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贺人纳粟冠带

贺人纳粟冠带

明代 张宁

自献籯金报治平,不因干禄为时名。邑分十室有忠信,义出千人是俊英。

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称素衣清。东南多少轻肥者,满执牙筹过一生。

诗人张宁的古诗

竹西小隐

明代 张宁

竹西茅屋下,偏绝胜玄洲。尘路横遮断,山泉右折流。

卧便朝日晏,坐爱久阳留。不是翛然客,无人到水头。

刘公秉望云思亲六韵

明代 张宁

极目云飞处,伤心汉水阳。伤氲迷陇树,杳霭护祠堂。

渐逐悲风起,低随落日黄。梦魂怀屺岵,涕泪满羹墙。

寥落经秦岭,凄凉忆太行。家山死别处,不及在他乡。

和张汝弼赠黄时英韵

明代 张宁

垂杨茂草西湖路,有客携诗笑相顾。平生解作子长游,一举能轻季伦富。

三江风月五陵花,软红香土迷繁华。当时壮观老犹在,欲凌倒景餐晨霞。

八月十九日与张良甫宿彭城风雨有作

明代 张宁

夕阳初挽上洪舟,邂逅彭城此夕秋。世事关心多感慨,故人相见易淹留。

对床风雨疑前梦,举目江河念昔游。幽话更长秋夜短,不禁钟鼓起谯楼。

刘松年山水二幅 其二

明代 张宁

春色催人不耐閒,危桥曲涧远跻攀。却嫌昨夜东风雨,漂得桃花满钓湾。

送刘绣衣兄还江西

明代 张宁

黄金台下驻春晖,千里江山疋马归。淮浦东风芳杜合,楚江烟雨鹡鸰飞。

重来会见声华著,此去无令信息稀。独有惠连伤远别,天涯回首各沾衣。

和孙廷珍侍御短檠歌

明代 张宁

中庭烧檠多更长,金缸列钱绕屋光。金荧朱烬耿欲灭,酒酣试问西堂凉。

美人矜醉炷罗带,照拂氍毹铺绣床。东邻少年曳裙客,收束韦编二三策。

呻吟佔毕短檠空,光青夜寒秋月白。佳儿在后翁在前,轰雷震起双龙眠。

凤膏不复延骄恣,绿幕绡金烟扫翠。短檠犹照旧时人,翻惜长檠便沦弃。

松竹梅图

明代 张宁

西风吹满空山雪,草木摧残众芳歇。方春三月二月时,锦片韶华逐飞叶。

岁寒心契百年期,凌云老干凝烟枝。萧条墙角半枯树,何事忽见琼瑶姿。

寒香晚色迷幽绿,半入前溪半茆屋。翠禽啼梦蛰龙惊,白鹤叫霜仪凤宿。

秦封晋逸两悠悠,人在西湖已倦游。炎凉不改固穷节,老大真成时辈羞。

炎凉老大随时至,毕竟谁非与谁是。惟有从来铁石心,风烟雪月都相似。

红尘满道踏歌声,谁向穷荒访旧盟。陇头不寄平安报,湘曲应孤驿使行。

明堂近复来梁栋,筱簜琅玕尽登用。却疑羌笛妒人来,一曲关山又三弄。

金兰竹石图为王廷光佥宪题

明代 张宁

瑶砧玉杵镠霏皎,凤膏腻滑狸毫绕。凤将丽水岸头沙,洒作湘皋畹中草。

灵均佩重络索乾,湘妃菊衣秋染单。琅玕郁密错刀碎,鸾翎旖旎商飙寒。

君不闻同心之利坚可断,请看南山黄石烂。

方洲八景八首 其七 梅林雪霁

明代 张宁

閒来好幽事,值此梅雪晴。深林百草尽,野水寒烟生。

怡然发孤笑,婉恋有馀情。冰霜六七载,永念孤山行。

月窗诗兴

明代 张宁

凉影度窗纱,枕簟凉如水。独坐发孤吟,怀人几千里。

玄真院题画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宁

玄都桃树是谁裁,借问春花几度开。青鸟有声书欲到,不知王母可重来。

赠张相士

明代 张宁

阅遍寰区二百州,江湖无处不追留。疑从单父城边见,曾逐麻衣道士游。

黄发年中知老大,白衣丛里识公侯。相逢为问来秋事,笑指青云一点头。

题张南山画

明代 张宁

胸中丘壑自分明,草笔临池一肆情。不是丹青旧家法,古来能事贵天成。

一笑山小飞来峰杂咏三首 其一 宿雨岩

明代 张宁

峨峨苍玉峰,寂寂归云洞。暮雨宿空岩,萧斋伴幽梦。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二

明代 张宁

金谷多奇花,蝶满谢即去。荒园久空疏,蜂蝶亦安素。

迟回杞菊秋,栖息松桂暮。所以君子交,清澹只如故。

黄紫菊花图

明代 张宁

春色多红紫,秋香尚白黄。良工亦何意,随手作低昂。

题石菖蒲六韵

明代 张宁

一室萧然景最清,小池丛石细蒲生。日长自觉閒情好,书罢还宜倦眼明。

行见有花昭上瑞,不须多节表虚声。频呼稚子添新汲,静据胡床看晚晴。

楚畹幽期空自许,谢庭佳致蚤同盟。凭君莫话崇高事,已伴琅玕进玉京。

便面为沃文裕题

明代 张宁

买断青山无别主,结庐惟许自幽栖。门前花落呼童扫,始信春残鸟不啼。

四月十三日游灵隐二首 其一

明代 张宁

清和时节最宜人,忘却东风已过春。犹有落花随水尽,渐看幽竹出墙新。

十年壶榼嗟为客,五亩园居待卜邻。游赏事同情趣别,前湖歌舞正通津。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