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李和山来韵寄素庵兄转达

和李和山来韵寄素庵兄转达

明代 张天赋

红蓼滩头系钓舟,故人不见几生愁。月明洞口鹤初转,风静江心水自流。

南国文场悲往屈,武宗实录忆同脩。金陵夜半平南话,怎得青春再壮游。

诗人张天赋的古诗

表弟黄伯㴋来学一月告辞诗以送之

明代 张天赋

兰室分香归墨池,梅花从此有君知。担头满载皆吾道,莫负南庄一月师。

秋夜有怀 其二

明代 张天赋

妆台人去月茫茫,默坐无聊已断肠。惟有寒蛩知此苦,终霄助予叹凄凉。

乙卯种神光山阴路松总事

明代 张天赋

叶冈冈上树成丛,分种神光十八公。分付游人无剪伐,绿阴满路引清风。

次惠州野吏陈文公韵

明代 张天赋

相业仰堂堂,开花出短墙。两肩皆我担,双眼是谁乡。

月照朱明国,雷同万古荒。壤分虽有限,风动迥无疆。

天假南陬福,星辉百里郎。六龙云作驾,五马锦成行。

日暖江山丽,春融花草香。剑光惊恶鳄,波静印穹苍。

荔火烧林爇,梧风落井凉。他年在司牧,学种召公棠。

送东溪相士

明代 张天赋

踪迹半天下,江山总望中。香浮花艳目,光满月当空。

须辨重瞳子,休轻牧豕佣。少陵惭我拙,聊此志相逢。

乙卯春游国泰岩 其二

明代 张天赋

南有神光北泰岩,连年游泰看红纤。啼莺掷柳随高下,流涧飞泉半碧蓝。

佛日光辉昭古壁,禅心清净印寒潭。刹那未尽登临兴,欲赴年年大会三。

与东涧

明代 张天赋

当年同苦乐,今日各东西。白发相看老,江云怅望低。

信丰江口乘小舟入雩都访友人罗

明代 张天赋

琴剑路迢迢,春风袭客袍。雾开山骨现,风起浪头高。

草色连坡绿,莺声隔岸遥。雩都门户远,分付梦先敲。

用前韵答王塔溪来简

明代 张天赋

病怀耿耿有怀时,秪诵停云采葛诗。云树各天怜夜榻,羹墙每自见庞眉。

引年塔上擎仙掌,遗爱山西堕泪碑。展诵一缄多启迪,顿令洗却渴尘思。

题罗西塘翁竹

明代 张天赋

豫章谁是白眉人,久有西塘月旦评。云影万重玄鹤梦,午风清透隔林轻。

丙午夏都宪檄催边饷浏仓素储一旦发之

明代 张天赋

边报频催馈饷兵,披衣冲晓发南盈。白云远补青山缺,黄鸟初蜚绿树声。

许国素心怜蠖屈,唱筹五夜杂鸡鸣。孤臣万里疮痍境,拭目何时见太平。

游霍山太乙岩次前韵 其一

明代 张天赋

独上崔嵬天际岩,茫茫海面望中纤。东头桃树西头李,今日张颠昔日蓝。

乔木千寻巢老鹤,飞泉百尺落寒潭。他时拟向寰中立,俯仰乾坤共作三。

公廨门神

明代 张天赋

豪气冲霄壮士心,威风赫赫鬼神钦。可怜一把黄金斧,不斩人怀暮夜金。

勉陈孙婿子信

明代 张天赋

石有峰分下有泉,涓涓觱沸喜清涟。行看到海无留碍,润泽周流遍八埏。

次邑博洪螺峰韵

明代 张天赋

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竹生淇澳休誇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

奉甘泉湛先生北行凤皇篇

明代 张天赋

虞岐真凤皇,复生南海傍。口衔律吕音,身抱天文章。

独乘万里风,飞上昆崙冈。虞庭叶韶钧,烨然邦家光。

风声震华夷,共喜昭祯祥。梧竹连青云,衎衎鼎食场。

借重栖钟山,山灵护行藏。招呼百鸟来,日吸新泉芳。

宗伯饰鸿猷,天曹振宏纲。三载瞬息过,奋翼朝天王。

神鸟远将别,百鸟惊惶惶。送别牛山巅,岩桂飘秋香。

翻翎刷翅多,云外罗琼浆。相看重依依,会少别且长。

不揣鹪鹩音,短歌为行将。一声哕哕鸣,仰天唤朝阳。

神彩宜日中,煌煌烛无疆。凤皇听我歌,我歌思悠扬。

次韵写怀 其一

明代 张天赋

罢钓归来不系船,浅滩曳止蓼花边。乾坤纵我疏狂醉,月旦从人品第编。

路有荆榛怜碍脚,门无释衲可谈禅。几时得向仙郎问,何处人间更有天。

赣州忆阳明翁

明代 张天赋

小色空含雨后青,此生何地会阳明。晓烟万树笼啼鸟,犹带当年旧颂声。

答直庵罗君过访

明代 张天赋

覆雨翻云世讲微,新门旧户混高低。直庵不厌秋光冷,对酌黄花酒满卮。

为朱少溟代铭钟

明代 张天赋

仙境人间有路通,西江云外远来钟。少溟助我生花笔,古刹从今作古风。

文物声名归甄录,乾坤海岳共昭融。白头楚客归来晚,老鹤玄猿喜再逢。

张天赋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