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公廨门神

公廨门神

明代 张天赋

豪气冲霄壮士心,威风赫赫鬼神钦。可怜一把黄金斧,不斩人怀暮夜金。

诗人张天赋的古诗

乙卯种神光山阴路松总事

明代 张天赋

叶冈冈上树成丛,分种神光十八公。分付游人无剪伐,绿阴满路引清风。

庚戌四月十四日

明代 张天赋

曲肱而枕乐有馀,夫子当年不我诬。无梦坦然无障碍,就教有梦亦安舒。

凤皇

明代 张天赋

曾佐伶伦作乐场,梧桐冈上唤朝阳。太平万象伊谁力,开卷令人笑楚狂。

题喜沐恩波到白头

明代 张天赋

鸠宅吾巢已可怜,一朝仰面见青天。六龙驾上春如海,喜沐恩波到百年。

五更瞻云祝寿

明代 张天赋

游人千里外,风雨五更寒。父子经秋别,恩情两地关。

瞻云心似火,祝寿愿如山。膝下无申达,徒怀一寸丹。

安分守己四字赞 其四

明代 张天赋

己己己,肩头着力担当起。当时孔子铸颜方,为仁由己非由彼。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五

明代 张天赋

看花何必问东风,直向花前会大同。认到忘言真妙处,孤根夐立是豪雄。

泊舟剑江驿

明代 张天赋

宝剑埋光不记年,地灵推出见青天。我来不遇当时剑,斜倚孤篷思惘然。

送孔白石掌教

明代 张天赋

开辟文章第一家,悠悠教化泽无涯。灵苗秀气钟来异,清世奇才喜会嘉。

自笑半生觔力软,谁云东鲁路头赊。相思后夜知何处,梦绕门墙月影斜。

水东舟中漫兴

明代 张天赋

水路多滩石,世路多荆棘。世如走入竹山窝,白云堆里藏踪迹。

天子不知名,世人不相识。尽其在我,尽其在天,不开口问荣枯消息。

冷眼看人忙,奔走尘途役役。富贵者忻忻,贫贱者戚戚。

贪高望远,不知纪极。我也得一时度一时,有今日做今日。

富贵以周公为仪刑,贫贱以颜子为矜式。祇要成就一个道理,更世计较身外损益。

看尽了柳绿花红,游遍了山青水碧。含笑百年归去也,有问叶冈子世如人,散散诞诞的秀才,痴痴呆呆的隐逸。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六

明代 张天赋

照眼寒光满结堆,散盐空费谢庭猜。对炉自理烹茶火,门外应无俗客来。

辛丑十一月朔桂花方开十一日喜得第五男

明代 张天赋

迟迟烂熳开,贞元会合培。喜与一阳复,香从天上来。

次夏双桥诗教韵 其二

明代 张天赋

骨肉斯文遍九州,半甘嘉九半封侯。道原终古推尼父,说苑何人道向刘。

缺陷世情添我恨,公评月日羡君收。无端一枕渊明梦,飞上罗浮第一楼。

割股卷为永康陈子明德题

明代 张天赋

金华陈氏子,孝母谁能俦。毋忽沾危疾,惶惶为毋忧。

吁天杳无应,割股医母瘳。投刀血长流,池面红光浮。

一念自真切,焉知为身谋。谁无父与母,子独能全脩。

我心见子苦,我面见子羞。我亲昔尝病,无子此念头。

我亲今永逝,寒烟锁荒丘。空惭守穷庐,悲风绕松楸。

羹墙恍若见,欲觅无踪由。收泪事明主,矮屋邻清浏。

寸禄弗及养,徒抱瞻云愁。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为予发长叹,我心思悠悠。

次韵写怀 其三

明代 张天赋

欲买青山与钓船,紫芝鲈脍口傍边。休论昔日非今日,且注长编及短编。

千古采薇成个是,一桴浮海岂如禅。焚香读易心如洗,勘破先天与后天。

甲辰承乏来浏重脩欧阳圭斋先生南山书院次先生韵一首

明代 张天赋

凤诏飞来墨未乾,南阳龙卧岂能安。乾坤局面随时异,鱼水君臣自古难。

华国文章名望重,逼人正气色芒寒。我来瞻拜如知己,祠宇更新改样看。

信丰江口乘小舟入雩都访友人罗

明代 张天赋

琴剑路迢迢,春风袭客袍。雾开山骨现,风起浪头高。

草色连坡绿,莺声隔岸遥。雩都门户远,分付梦先敲。

题煮石

明代 张天赋

匡庐五老多山骨,饱露秋霞高突兀。乘云仙子掇下来,谩借坎离施妙术。

鼎下红风拂拂,鼎上浮气沕沕。华池神水永不枯,造化无言真药物。

岩前坐对梧桐月,千古风流人未没。

济宁登太白楼忆友人李和山

明代 张天赋

今古何人最上流,乘风此日快登楼。一川花柳情怀旧,六合烟云眼界浮。

力士已曾输跪膝,夜郎谁复望归舟。和山踪迹知何处,兴在白云天际头。

田家邀饮喜早稻熟一绝

明代 张天赋

绿云扰扰变黄云,不负田家数月勤。纵是田村儿女拙,也知温饱谢乾坤。

张天赋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