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唐希雅画寒江图

题唐希雅画寒江图

宋代 陈与义

江头云黄天醖雪,树枝惨惨冻欲折。
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
黄茅母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
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
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再游八关

宋代 陈与义

古镇易为客,了身一篮舆。
贪游八关寺,忘却子公书。
青青天气肃,澹澹春意初。
东风经古池,满面生纡余。
卯申缚壮士,人世信少娱。
时来照兹水,点检鬓与须。
日暮登古原,微白见远墟。
念我遂初赋,徘徊月生裾。
悠悠不同抱,悄悄就归途。

道山宿直

宋代 陈与义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貯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

美哉亭

宋代 陈与义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峩。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咏西岭梅花

宋代 陈与义

雨后众崖碧,白处纷寒梅。
遥遥迎客意,欲下山坡来。
穷村受春晚,邂逅今日开。
绛领承玉面,临风一低回。
折归无可赠,孤赏心悠哉。

谢杨工曹

宋代 陈与义

借屋三间稍离尘,携书一束谩娱身。
客居最负青春好,世事空随白发新。
造化小儿真薄相,市朝大隐亦长贫。
独无芋粟供宾客,虚辱先生赋北邻。

送善相僧超然归庐山

宋代 陈与义

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
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
鼠目向来吾自了,龟肠从与世相违。
酒酣更欲烦公说,黄叶漫山锡杖飞。

入山二首

宋代 陈与义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採菖蒲

宋代 陈与义

闲行涧底採菖蒲,千岁龙蛇抱石癯。
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次韵周教授秋怀

宋代 陈与义

一官不办作生涯,几见秋风捲岸沙。
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潜无酒对黄花。
天机衮衮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
误矣载书三十乘,东门何地不宜瓜。

与伯顺饭于文纬大光出宋汉杰画秋山

宋代 陈与义

焚香消午睡,开画逢秋山。
皇都马声中,有此四士闲。
离离南国树,闪闪湘水湾。
悠悠孤鸟去,澹澹晨辉还。
屐士十年蜡,未散腰脚顽。
不如一诣君,坐此岩石间。
远峰如修眉,近峰如堕鬟。
书生饱作祟,眼乱纷斓斑。
一笑遗世人,聊破千载须。
诗成即画记,可益不可删。

次周漕示族人韵

宋代 陈与义

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郊邹阳。
但修天爵膺入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九日家中

宋代 陈与义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馀意亦赋十二韵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奇哉古无有,未觉欠孟嘉。

天公亦喜我,催诗出微霞。赋罢迹已陈,忧乐如转车。

却后五百岁,远俗增雄誇。

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上浼清视芜词累句非敢以为

宋代 陈与义

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只应绿士苍官辈,却解从公到雪霜。

村景

宋代 陈与义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
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题继祖蟠室三首

宋代 陈与义

中兴天子要人才,当使生擒颉利来。
正待吾曹红抹额,不须辛苦学颜回。

研铭

宋代 陈与义

无住庵,老居士。
紫玉池,娱晚岁。
不出庵,书诵偈。
谁使之,践朝市。
入承明,司帝制。
如眢井,久不治。
百尺泉,来莫冀。
古之人,轻百计。
惟出处,不敢易。
嗟已晚,觉非是。
勒斯铭,戒后世。

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

宋代 陈与义

奏书初不待衡谭,奠璧都南万玉参。
黄屋倚霄明半夜,紫坛承明眩诸龛。
声喧大吕初终六,影动玄圭陟降三。
可是天公须羯鼓,已回寒驭作春酣。

与王子焕席大光同游廖园

宋代 陈与义

三枝筇竹兴还新,王丈席兄俱可人。
侨立司州溪水上,吟诗把酒对青春。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宋代 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