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尊韩书院

尊韩书院

明代 张诩

天上有奎星,忽坠阳山陬。光焰万丈长,居人询来由。

阳山古荒服,文教所不布。皇穹悯斯人,特遣文星下。

长戈回白日,只手障狂澜。玉献反遭刖,长流岭海间。

风俗一再变,文物一再盛。人人得我师,耳提而面命。

奎星图书府,尘世那久住。物从天上来,还从天上去。

诗人张诩的古诗

江城梅花引 答内

明代 张诩

小楼日日数征帆。忆江南。征江南。帘外垂杨,帘里曲阑干。

清晓起来帘下坐,揽明镜,拭红绵。梳绿鬟。

绿鬟绿鬟菩萨蛮。花懒簪。泪暗弹。画也画也画不就,曲曲青山。

换了罗衣,若个念春寒。传语而今归计稳,打双桨,到门前。

三月三。

和唐人贾至早朝

明代 张诩

绛帻鸡鸣三殿晓,景阳钟动九天开。南山日飏金杯暖,北阙云扶玉辇来。

近侍衣冠同拜舞,遥闻仙乐暂徘徊。明良已际唐虞盛,欲效赓歌愧不才。

文溪 其二

明代 张诩

清风期晚节,种菊作生涯。闻道崔丞相,刚传李探花。

赠宪副刘毓之进表入京

明代 张诩

三岁罗浮几次过,分蓑曾共卧烟萝。月明风细归槎静,隔岸时闻欸乃歌。

全太后陵

明代 张诩

全后燕京去不还,一陵谁道葬香山。颇疑也只衣冠在,月色长如见母颜。

次韵答王监司叔毅

明代 张诩

朱明古洞我閒居,窃似当年葛令庐。丹到九还无可炼,眼空六籍有何书。

老便华岭千寻枕,病怯公孙万里车。咫尺行台不相见,笑将信息付江鱼。

罗浮别董东湖

明代 张诩

凭高一望出氛埃,多少江山眼底开。宇宙无穷双目短,不知何处是天台。

题江宪副所藏盛行之画梅竹石

明代 张诩

豸史江公好种树,疏梅瘦竹百般许。亦有怪石中离立,近观远观皆有趣。

江公仕宦挂金鱼,年来六十归悬车。风雪闭门刚此对,千红万紫都不须。

草堂一轴画高挂,怪石之怪见者诧。平泉醒酒未足珍,得恐初平精魄化。

红梅蜡梅参差开,点画殊自天然来。山谷见之当二绝,逋仙马首应迟回。

乱竹数茎尤自好,酒酣想像一笔扫。今人谁复更王猷,未必见君肯倾倒。

吾闻江东盛行之,画史之中此白眉。请观放笔为此画,若与造化争神奇。

虽然画亦竟何取,玩物丧志古人语。劝君见画莫便誇,且看江公真意处。

别罗公旦佥宪还任贵州

明代 张诩

使车明日又西南,尊酒离筵各尽酣。故里流连温旧好,盛时经济见高谈。

近海潮头天外白,入湘山色雨中蓝。相思他日知何限,莫惜逢人数寄缄。

和陶饮酒十首 其七

明代 张诩

大道自圆活,无情生有情。四大且无我,何况世间名。

颓然秋菊下,把酒笑浮生。醉来枕片石,宠辱了不惊。

茫茫宇宙内,无成还有成。

送曹时卿赴湖广乡试

明代 张诩

时卿过我西湖坐,全楚英湖见此生。五色文章为世重,百年吾道待时行。

贤流素志非温饱,文士填胸有甲兵。蚤晚飞黄腾踏去,好将三策助升平。

督学先生粹夫枉顾话旧偶成

明代 张诩

杏园同作探花游,一隔云泥三十秋。谁在桐江扶汉鼎,公亲琐闼侍宸旒。

明珠南海无遗憾,谏草先朝可尽收。休叹颓波难复挽,直凭底柱屹中流。

杨公祠 其一

明代 张诩

干戈四起际,保障此孤城。日出氛埃净,春回草木荣。

群凶如瓦解,大难逐潮平。未及收功日,辕门遽陨星。

冢墓赵佗墓

明代 张诩

伯图已逐春云散,魂爽应随柳絮飞。江北岭南今是古,青山一冢至今疑。

桥梁文溪桥

明代 张诩

丝管纷纷日欲斜,隔溪烟火万人家。红桥绿水依然是,不见当年李探花。

和陶饮酒十首 其三

明代 张诩

有客远方来,值此秋菊开。貌古韵更古,人物疑无怀。

与我说竟日,意合无少乖。我因问动止,略述渠所栖。

闻言惊叹久,隔此如云泥。我有龙唇琴,愿公为调谐。

弹罢各一杯,宾主花间迷。再拜再问公,兹去何时回。

读陈少参止采珠疏

明代 张诩

采珠为害可胜穷,谁沥丹诚达九重。已见地方遭水火,宁驱民命饱蛟龙。

薇垣信有回天力,草野宁知曲突功。如此医和堪活国,几多药裹肘囊中。

读东厓集偶成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蛾眉毓秀锦江清,多少英雄此地生。遗爱如公为郡县,后人胡只以诗称。

啜武夷春芽怀督府林公竹田

明代 张诩

仙家春茗摘鎗旗,盏水烹来是上池。如此精华如此味,玉川到死不曾知。

除岁次周侍御韵

明代 张诩

腊残宇内渐回春,满目青红又一新。到了凤凰还万仞,羞因鼷鼠发千钧。

篇诗拟赠朝天客,杯酒堪娱守岁人。病去不知年岁改,鹭鸥依旧只相亲。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