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铁元刚检归三山

送铁元刚检归三山

明代 张以宁

公子高昌世贵家,佩悬明月弄飞霞。
仙方旧授壶公药,使节新乘博望槎。
春幕日迟榕换叶,昼庭风细荔吹花。
乌台消息明年近,骢马金河踏软沙。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用烜韵呈王赵二明府

明代 张以宁

二妙惊联璧,双飞垂近天。不悬高士榻,许上孝廉船。

谈剧常绝倒,情真任醉眠。殷勤御河月,相送大江前。

过兰溪

明代 张以宁

昔过兰溪上,秋风把酒杯。重来人事异,独立客心哀。

沙合滩声转,帆移塔影来。赤松山色近,伫望意徘徊。

常山县

明代 张以宁

喜近闽山南去路,楼台两岸水迢迢。楼知晓店三竿日,犹梦春江半夜潮。

吏少县庭常阒寂,戍还驿舍尚萧条。平安写就无人寄,家在溪南第一桥。

都城春日再次前韵

明代 张以宁

卿云绚綵捧晴暾,春满皇都十二门。苑树嫩黄烟着色,宫沟微绿雪消痕。

秧分过社新针水,麦种经秋秀被村。愿见年丰人饱饭,广文官冷底须论。

题李文则画四首 其三 渊明送酒

明代 张以宁

五柳门前秋叶衰,南山佳气满东篱。白衣人到黄花外,正是先生述酒时。

次张仲举祭酒咏花槐花

明代 张以宁

黄露结青枝,风吹散秋雪。忆昨马蹄忙,壮年心未彻。

忆黄子约

明代 张以宁

天台黄石老,茅屋冷如冰。消息经年断,交游往日曾。

世人怜李白,今我愧孙登。骏骨篇应在,何时复剪灯。

夜泊独柳次韵王尹子懋

明代 张以宁

霁月中天见绛河,黄流满地漾金波。荒陂野火兼渔火,短棹吴歌杂楚歌。

去雁已连家信杳,闲鸥岂识客愁多。江南二月花如海,独负归期奈尔何。

题雪窗兰蕙同芳图

明代 张以宁

春来骚意满江干,转蕙风光更泛兰。睡起老禅闲一笑,月明香雪竹窗寒。

送刘素轩作守

明代 张以宁

使君持节西南去,汉水东边十万家。每与儒生陈俎豆,闲随野老问桑麻。

双旌晓出千原雨,五马春行几县花。耆旧只今能有几,一麾莫道远京华。

湛渊王提点招饮出示座主马中丞诗归赋此谢之

明代 张以宁

石田仙人玉为节,绣衣秋映琪花雪。袖挥骊珠五十六,飞到淮南是明月。

淮南高士王方平,双骑苍鹿吹瑶笙。卧看明月在窗户,桂树云影秋冥冥。

昔我乘槎斗边去,亲饮仙人玉杯露。丹成一别三十秋,东望玄洲隔烟雾。

手攀桂树白发新,方平觞我脯麒麟。饮酣语旧逸兴发,笑傲沧海生微尘。

金鸡呼日扶桑晓,三山如黛潮声小。明当握手共掀髯,日观层巅一长啸。

春厓堂诗

明代 张以宁

上天生万汇,何物能报之?所以古孝能,感兹《蓼莪》诗

况母红芳年,手提黄口儿。
独于霜雪际,回此阳春熙。
昔为断蓬根,今如芳兰枝。
母恩虽莫报,能职当何为。
愿将一寸草,化作倾阳葵。
上以承君宠,下以报母慈。

怀故人邓南皋

明代 张以宁

夕阳独立楚江边,不见南皋二十年。欲寄平安无处问,津头风急起官船。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十日书云后,窗中影渐长。好将五色锦,为补舜衣裳。

次翰林都事拜住春日见寄韵

明代 张以宁

日高睡起小窗明,飞絮游丝弄昼晴。
忽忆金河年少梦,柳阴骑马听流莺。

钱舜举画二首 其一 紫茄

明代 张以宁

江南坝里紫彭亨,票致钱郎巧写生。忆得故园秋雨过,新炊初熟饭香粳。

又答请命官阮士侨

明代 张以宁

使星南照破曾阴,咫尺天威俨若临。铜柱回看双白鬓,觚棱仰望寸丹心。

我留梦到云霄迥,子去恩沾雨露深。到日钟山烦一问,清溪何日濯烦襟。

题绿绕青来卷

明代 张以宁

炎歊忽月诗久废,忽惊山水堕我前。忽湾瑶环绿宛转,两叶娥黛青连娟。

青来绿绕各自媚,使我当暑神翛然。云是仲德隐君之楼居,乃在螺女江上城东偏。

南阳使君喜此卷,银钩玉唾相新鲜。我闻李愿盘谷、王维辋川,伊人胸中潇洒自岩壑,所以山水有意为人妍。

我友李景阳,邀我题诗篇。好山好水人更好,想是三神岛屿巢神仙。

我游金焦望远海,忽别九仙今十年。白蘋鹭下动明月,碧萝猿挂啼苍烟。

更待凉风荡馀热,即下嵩江觅钓船。

到建宁赠星者苏金台

明代 张以宁

博望乘槎斗牛去,蜀庄帘下独沉冥。金台五纬光联璧,何处江湖有客星。

丙寅乡贡同宁德黄君泽韩君瑕林鹤山登幔亭峰今十五年矣赋此并怀黄 ...

明代 张以宁

忆共故人携手地,幔亭绝顶赋游仙。鹏飞起处三千里,鹤到归时十五年。

澄潭月上金鸡响,古洞泉流玉幅悬。为报樵溪黄石老,幽期长在白云篇。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