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羽
题陈惟允临刑所画
若人悟县解,委蜕顺天刑。委慨赴东市,一日为千龄。
李公悲上蔡,陆子喟华亭。识机苦不豫,达生良可经。
朱弦亦易绝,仄景不可停。从容洒芳翰,炳焕若丹青。
妙艺永传世,精魄长归冥。披图怀平素,清泪缘襟零。
游方山观梅
寻芳正及上春时,涧道萦纡恨到迟。花似西湖先得暖,人如东阁总能诗。
酒中瘦影依依见,席上寒香淡淡垂。日莫醉归簪满帽,从教人笑鬓如丝。
小游仙四首 其三
朝游碧海不骑鱼,凤引霓旌鹤引车。吟得《步虚》谁解和,归来闲倩少霞书。
晓发嘉兴
城乌啼散驿楼空,一舸苍茫曙色中。不是故人今夕共,定应愁绝雨兼风。
寄题北山堂
雨罢寺楼晓,曲堂秋树间。暂辍今朝讲,一玩北湖山。
仰瞻上方云,遥见林屋关。飞淙尽日雨,流禽先暮还。
即境知妄迹,观空怡妙颜。余乏道门旧,阻陪高坐闲。
驰咏终非侣,当冀一追攀。
陪明天目会方员外东园
柴门连水竹,车马少曾通。人卧春寒里,僧来莫雨中。
醉看新柳色,吟对落花风。何用谈名迹,余生已悟空。
憩海会寺南亭
亭子碧江浔,云霞生远心。千山正摇落,四客复登临。
地势分吴越,涛声送古今。悠然白鸟意,欲去更长吟。
寄方以常 其二
清晨眺高阁,积雨春阳晦。望望君愈遥,青山愁独对。
题云山图八首 其三
郢水不可极,荆门望渐微。青山将落照,偏映酒家扉。
渔梁夜争渡,知是醉巫归。
杂诗十一首并序 其十一
抱拙衡门下,久矣忘鸣琴。凝尘翳其徽,弦绝调亦沉。
时还置我膝,命酒聊自斟。高歌出金石,拂拭趣已深。
酣来枕之卧,冥此千古心。吾亦忘吾形,何事待知音。
与徐德望写扇上
南州高士忽相见,求我为画白团扇。戏拈秃笔扫云山,顷刻终南眼中见。
昨夜西风起天末,坐使清凉夺炎热。劝君此扇莫弃捐,不用留取待明年。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二 牛羊坂
小坂平如掌,春深绿草肥。牛羊识家近,日夕自能归。
送张宪史之江西
月夜舟行入金山
夙志羡山水,尘萦久未遑。尘峰久在望,兹辰一来翔。
扬舲入南渚,夕气倏苍苍。纡直水无极,沿洄路更长。
皓月悬高天,广川散飞霜。夜寒人语清,烟扉绕洄塘。
归樵递谷响,惊鸟动林光。爱此尘境远,敢畏露沾裳。
晓过淮阴
题蕉 其二
绿绮含风弱,芳缄卷露新。忆在闲庭院,婆娑映玉人。
松下问童图
宣和天子开南苑,画史当时皆妙选。王孙公族总好此,精绝谁知赵希远。
君不见开元之中世称文,宗室亦有李将军。希远师之得其妙,思陵宝重□千钧。
松下何人白练裙,萧散似是华阳君。展图安得从尔去,相侔吹笙卧白云。
咏怀答宋天章
良辰谁不乐,游子独慨慷。慨慷亦何为,感物怀故乡。
故乡乱庶已,欲往川无梁。安得晨风翼,鴥彼西南翔。
出门遇行客,言曾历我疆。宫室尽为墟,城郭徒悲凉。
访子平生亲,白骨委榛荒。君子志四海,小人怀一方。
勋名愧远图,岂必梓与桑。游子不能答,涕下沾衣裳。
叶落粪本根,狐死首山冈。所生良可乐,贫贱乃其常。
拟过园隐阻雨
寓戴山僧舍
松杉古佛庐,借地即安居。鸟影流闲幔,竹光摇素书。
山寒人语寂,雨冷桂华疏。一悟三空意,荣名信是虚。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同安阻雨
白蘋洲
节妇诗
四贤诗 其四
杂题 其二
题蕉 其一
秋日登戴山佛阁
寄题兰室柳湖归隐图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三
怀故妻及亡儿 其二
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二 白石坞
送胡宗禹之播州驿丞
取胜亭感旧
兰室五咏 其三 芽
葵轩歌
海会僧房
文心之访予山中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四 芷径
大雨山中作
余扁所寓山堂为清晏盖摘右军帖中语也蜀山隐君为书三大字刻着楣间 ...
题采苓子卷
观习礼神乐观归时有作
题倭翁 其一
春日陪诸公往戴山眺集暮入北麓得石床岩洞诸胜
皋亭有感
送萧县丞朝京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七 苍耳林
客中奉怀竹溪游好四首 其四 钧德贰令
观魏武纪有感
赠五河驿丞孙本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二
兰室五咏 其一 香
写生碧桃花歌
寄吴隐君
寄述古道上人
元日晓祀
耕樵轩题寄徐良夫
宿庆上人房
仲春游望
孟浩然雪竹图
题横塘萱草用酒字韵
四贤诗
寄王隐君止仲次高季迪韵
余将军篆书拓本歌
寺所书所见 其二
杂诗十一首并序 其六
续怀友诗五首 其三 王逸人
春雨轩
客中奉怀竹溪游好四首 其三 彦良别驾
舣舟孺山怀徐孺子
答陈传大见寄
题云山图八首 其五
横云迭嶂图
四贤诗 其三
双驭图
雨后登望
题云山图八首 其四
赠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东北高山上,今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