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小游仙四首 其三

小游仙四首 其三

明代 张羽

朝游碧海不骑鱼,凤引霓旌鹤引车。吟得《步虚》谁解和,归来闲倩少霞书。

诗人张羽的古诗

方园杂咏十二首 其七 苍耳林

明代 张羽

杖藜成独往,青林人迹稀。日晏迷归路,翠实罥秋衣。

题蕉 其二

明代 张羽

绿绮含风弱,芳缄卷露新。忆在闲庭院,婆娑映玉人。

送刘孝廉入蜀

明代 张羽

长亭把酒唱离歌,别路迢迢奈尔何。淮水东来吴地尽,函关西去蜀山多。

秦宫万井生禾黍,汉阙千门长薜萝。劝子慎须崇令德,莫将功业更蹉跎。

寄题兰室柳湖归隐图

明代 张羽

挂冠归去祗看山,心寄孤岚野鹤间。试数同时戎马客,几人投老似君闲。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二

明代 张羽

典午风流数谢公,高标自许伯夷同。桓郎跋扈苻郎健,都在尚书雅量中。

送金秀才归侍

明代 张羽

风吹历阳树,石城悲早秋。
高堂入远梦,拂袖登吴舟。
金陵官酒如乳香,酌君送君朱雀坊。
前日同来二三伴,此时望君俱断肠。
科名古来人共羡,富贵不如归故乡。
年年随计多辛苦,十上风尘竟何补。
秋卷留将箧内归,彩衣重看阶前舞。
当时县令亲劝行,今日还家父老迎。
门外清溪仍可钓,山下古田躬自耕。
子身长健亲长在,黄金如山不可买。
君不见长安城中罢官客,欲作布衣那可得。

松阴梦词

明代 张羽

阳坡碧草秋芊绵,疏影漏衣团绿烟。
龙枝无声山日午,仙骨蜕空神悄然。
冰魂微回海山小,泠泠鹤语青林表。
俯视黄尘盖九州,悠悠凡梦何时晓?

寄中竺泐季潭

明代 张羽

师从钟山来,遗我故人书。
一入白云去,相思秋雨余。
徒惭尘土迹,来拟竹林居。
遥想中峰月,清梵满空虚。

寄方以常 其一

明代 张羽

水竹小窗西,新诗待我题。相过虽不厌,只怕踏春泥。

菁山石梯阁与方二彝徐七贲周二复夜坐陪赋

明代 张羽

忽逢晦日惊春尽,为倚高春到夜分。东崦平连西崦树,上方遥见下方云。

涧声人语空中辨,花气林香暗里闻。莫道暂时留爱赏,移家终拟避尘氛。

题陈惟允临刑所画

明代 张羽

若人悟县解,委蜕顺天刑。委慨赴东市,一日为千龄。

李公悲上蔡,陆子喟华亭。识机苦不豫,达生良可经。

朱弦亦易绝,仄景不可停。从容洒芳翰,炳焕若丹青。

妙艺永传世,精魄长归冥。披图怀平素,清泪缘襟零。

题手画云山图赠王生泰

明代 张羽

积善桥东旧宅间,独随阿母住青山。鹿车奉引行春去,多在云松九琐间。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像 其一

明代 张羽

鹿车载酒竹间期,不记山妻泣谏时。已识形骸为外物,何须荷锸镇相随。

寄题北山堂

明代 张羽

雨罢寺楼晓,曲堂秋树间。暂辍今朝讲,一玩北湖山。

仰瞻上方云,遥见林屋关。飞淙尽日雨,流禽先暮还。

即境知妄迹,观空怡妙颜。余乏道门旧,阻陪高坐闲。

驰咏终非侣,当冀一追攀。

碧岫晴云图

明代 张羽

岚深山影寒,樵响不知处。绿树早莺时,千峰一家住。

送胡宗禹之播州驿丞

明代 张羽

便路之官暂到家,九溪穷处是天涯。
夜郎沙软多龙迹,盘瓠山回似犬牙。
浦口劳歌催画蒨,门前使节咏《皇华》。
途中定有江行稿,好寄东风万里槎。

石门道中得石字

明代 张羽

依微鸟外村,逶迤烟中驿。帆重因愁雨,柁转时惊石。

遥岑树共青,远浪鸥同白。离索讵须愁,来往谁非客。

山居书志

明代 张羽

旅寓难自遣,幸此竹林栖。石苔饶古色,山禽多夜啼。

遗形暂尔遣,望道窅然迷。郁郁将谁语,申章默自题。

寄梅雪

明代 张羽

闻说公亭傍水开,黄茅为瓦不须裁。
商船无数青山绕,书案寻常白鸟来。
已信漆园非俗吏,谁知关令是仙才。
烦君莫抱穷途恨,万事都将付酒杯。

戴山迎送神曲

明代 张羽

山苍苍木多木,横绝四野木下无麓。
憋远望木登高,神不来木劳予。
目煦煦木雅雅,灵修俨木纷来御。
胡不来木夷犹,将谁须木远者。
芳莫芳木涧有萍,洁莫洁木卣之清。
云为盖木霓为旌,神之来木山冥冥。
绛阙木朱堂,冠余山木神所宫。
神之愉木既降,翩龙驾木云中。
屡舞木仙仙,纷进拜木庭前。
灵夭姣木好服,神弗言木意已传。
牲不实木酒不旨,将淹神木神安止。
神弗止木福遗我,事夫君木长无已。
张羽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 28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