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镃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易愿相从。风流前辈亲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
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题禹庙二首 其一
从来大智特闲闲,手足胼胝意不艰。千古夏王崇庙祀,浚川功用只随山。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一灯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棂胧松明。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
寒食前一日西湖閒泛三首 其三
衰鬓争如竹际苔,秋千犹记玉骢回。短篱数尺花成簇,一日春悰不往来。
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四 听莺亭
不向他园去,能来共竹林。故乡知我念,特地奏秦音。
五家林四首
次韵茂洪觅腊梅
世路
走笔和曾无逸掌故约观玉照堂梅诗六首 其五
才晴便是看花时,休问花名是阿谁。藉使无梅桃杏在,但能来赏莫嫌迟。
五家林四首 其二
岸转欣逢撇撇儿,蹙成千步响琉璃。没波岂但寻鱼吃,水不能濡只我知。
谁谓
谁谓閒无事,閒中事日生。和香雕印脱,记石假云名。
水取从龙井,花移自马城。若将朝市比,忙处却多争。
南湖二亭落成各书长句一首 其二 渔乡
不负从今浦浦风,柳阴方称系疏篷。窗前细雨摊鱼网,壁上斜阳晒钓筒。
肯厌邻僧频见过,有来窠燕亦相容。甘心到老无人采,莫比当年渭水翁。
堂中安奉高宗寿皇今上御书碑
命鹿
燕坐 其一
瓮面水明红菡萏,草头风战黑蜻蜓。平生最爱游侠传,燕坐且读离骚经。
龙井山主送腊梅
风落松钗满涧桥,野蜂移蜜上枯条。道人参得山中语,不是涂黄一样娇。
种腊梅喜成 其一
道旁方讶扑人香,金蓓花开满担装。尚有松钗挂枝杪,买归偏称插山堂。
春晴独坐次叔祖阁学韵
䰐鬖绿柳拂垣衣,课蜜蜂忙踏蕊归。须趁一春随意适,极知万事转头非。
添垆麝饼遮残火,拥案尘编绝故韦。便当清欢忘肉味,况安淡泊少甘肥。
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 其二
便欲相寻去,山光看水光。野航因挟策,春韭自炊粱。
踽踽吾才短,翩翩子意长。文翁他日誉,不但劝农桑。
杂兴三十九首 其三十
实修名自来,犹影长随身。犹者偏忌嫉,终之反累人。
况驰死后誉,何关一丘尘。所以识达早,托醉全吾真。
归兴因莼鲈,口腹何足陈。到今吴江水,秋至清粼粼。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十二 传经轩
香炷对清晨,微言得问津。所师非传癖,手泽仰如新。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吹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其三
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其一
永嘉张仲思相士过访坐间索诗
圣井亭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三首
从张子立觅驴二绝 其一
灵源精舍小憩旧名龙泉有古井极甘洌
立春日园梅未花书呈尤检正
题瑞香花扇
真珠园和净慈僧韵
正月初四日听新乐成绝句
离苏州回寄太守袁起岩郎中
自锡山归舟中三首
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 其一
次韵陈秀才
次韵酬铦上人二首 其二
题临川道中玉虚观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其一
王倅德远有诗谢送菊因酬二绝 其一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 ...
水边
题郭水坚画美人二首
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 摘霞亭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九
记雪三首
园中口占二首 其一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六 竹桥
珍林
次叔祖阁学暑中过清寒堂韵
水调歌头 姑苏台
暂往嘉兴离桂隐过渡
时贤有爵高名重而不自由者再念閒居这可乐为
閒课
晓探晴观梅
晓寝喜成
之官离桂隐
园中杂书四首 其一
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居自号云邱草堂因赠四韵
记雪三首 其一
暂住新市行次谢村二首 其二
过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寿院僧轩共成四绝句 其一
送京仲次对制帅四川
山堂晚兴
咏千叶缃梅 其一
次夜月色复佳游霞川锦池二首 其二
任道源转示玉艳亭探梅诗卷未暇属和闰月十一
戏题重台梅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三
送鹤还建康章德茂侍郎因成两诗 其一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八 平桥
次夜月色复佳游霞川锦池二首
卧疾连日殊无聊赖客有送二省闱试题者因成四
池边二绝 其一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其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